做最好的妈妈(一位成功母亲的教子智慧)

做最好的妈妈(一位成功母亲的教子智慧)
作者: 景文
出版社: 中国言实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做最好的妈妈(一位成功母亲的教子智慧)
ISBN: 9787517100195

作者简介

景文,哲学、历史学硕士、心理咨询师、时尚杂志专栏作家、多家电台心理类节目编导、行走于古典与时尚之间,多有著作出版,《三分教七分养》、《做人要懂心理学》等书较有影响力。现居北京,为自由撰稿人。

内容简介

001 反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从易到难,分阶段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19世纪的哲学家、教育家爱德华·谢根博士,提出了顺其自然 地引导孩子提高思考能力的方法。 他把物品的名称分三个阶段教给孩子,比如,把铅笔、圆珠笔 和毛笔拿给孩子看,第一阶段首先拿出铅笔,指着铅笔对孩子说: “这是铅笔。”第二阶段是并排拿着3枝笔问:“哪支是铅笔呢?” 让孩子自己选择。第三个阶段是拿着铅笔问:“这是什么?” 这样以“这个”、“哪个”、“什么”来提问、让孩子回答的方 法即为“谢根三阶段”,这样反复做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002 把学习游戏化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学习的印象就是为了达到某 个目的而去努力。与此相反,游戏是不会给人造 成任何压力的。 几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妈妈让他们出去跑腿办事,孩子们当 然会不愿意,互相推诿。家长看到谁都不愿意去会很生气,只好指 派一个人去。这个被点名的孩子会老老实实地服从命令吗?他一定 会满腹牢骚,大吵大闹地说:“为什么一定让我去呢?” 可是这时候,聪明的妈妈就会让孩子自己决定由谁去,他们会 使用抽签的方法。 抽到签的孩子既然同意游戏规则就会毫无怨言地去跑腿。这是 因为把一个很讨厌的任务变成了一个游戏,而且孩子们愿意遵守游 戏规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既然抽签可以让不情愿的孩子也能服从,那 么就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学习上。 我们可以用抽签的办法,在签上分别写上“语文”、“数学”、 “理科”、“社会”等科目名称,让孩子去抓。这样,孩子就会觉得 很有意思,积极参与。抓到什么签,就让他开始学什么。在这里, 孩子的这种参与意识非常重要。像这样的形式,因为是一种游戏, 孩子不会表示反对,并且能积极参加。因为是自己抽中的科目,也 很难再说不愿意学之类的话。因为自己亲自动手、亲自抽的签,就 会对它产生一种责任感。如果无论如何也不想学习自己抽中的科 目,他也会问一下:“不学数学,改学语文可以吗?”总之,孩子会 去学习的。 通过反复不断地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不用抽 签,孩子自己也会主动地开始学习。 把学习游戏化,就是改变学习在孩子心中的印象,让学习变得 生动有趣。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学习的印象就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 而去努力。与此相反,游戏是不会给人造成任何压力的。 正因为游戏不会给人造成压力,所以它的诱惑力很大。看似毫 无意义的游戏却可以吸引孩子把好多的时间花在玩电子游戏上。如 果能够把生动有趣的游戏带到学习中来,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学习 也不再是什么苦差事。 003 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 首先从家庭气氛或教养方式中寻找原因,消除产 生不安情绪的根源,然后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孩 子宣泄内心的情绪,体会到妈妈的关爱,增强自 信心,逐渐克服情绪障碍。 孩子总是通过行为表露自己的情绪。在多数情况下,他们是直 截了当的,但有时也会较为隐蔽,需要我们认真识别。 当孩子缺乏安全感或面临困境时,他们也许会产生攻击性行 为,以示反抗,也许会表现为退缩,不参加活动。往往越是不自信 的孩子越容易采用哭叫或攻击性行为来保护自己。当孩子内心紧张 时,会用手紧紧地抓住成人的手,或者突然改变平时的习惯,变得 寡言少语或喋喋不休,甚至出现一时性的口吃。孩子有时会采用一 种习惯性动作,如吮手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吮手指是一种征兆, 它表达了孩子内心的焦虑,以及需要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的愿望。 此外,还有咬指甲、吮衣角,甚至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等行为,都与 孩子情绪紧张、内心焦虑,寻求满足有关。还有一种较常见的行 为,是孩子喜欢抱着一样东西睡觉,如抱着一只枕头、抱着一只玩 具熊、抱着一本书等,这也与孩子内心焦虑有关。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的行为,千万不要粗暴地训斥、打骂 孩子,也不要强行夺走孩子的东西,因为这样做只会加剧孩子的紧 张和焦虑,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正确的做法是,首先从家 庭气氛或教养方式中寻找原因,消除产生不安情绪的根源,然后采 用适当的方式,如游戏、唱歌、旅游等,让孩子宣泄内心的情绪, 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增强自信心,逐渐克服情绪障碍。随着孩子情 绪的调整,一些行为习惯也会逐渐得到改变。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