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孩子一看就着迷的动植物生存大揭秘
ISBN: 9787514233575
罗伊·C.安德鲁斯,美国著名探险家、博物学家,前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国家地理学会“哈伯德奖”得主,以发现恐龙蛋的第一个无可争议的证据而闻名。他还是斯皮尔伯格经典系列电影《夺宝奇兵》中的男主角印第安纳琼斯的原型之一。他将自己的探险经历结集成书,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科普作品,其中包括《与安德鲁斯一起探险》《神奇的地球》《原始人的演化史》《在恐龙生活的年代》等。
\"一只老虎在没有遮蔽物的空地上,它身上那黄黑相间的花纹是那么醒目,可一旦有了草丛、树木的掩映,它就能迅速隐匿身形,这是如何做到的?如果它的身体全是黄色的,或是其他单一颜色的,肯定一眼就能被发现。生活在密林中,它知道自己很难被发现。对于它来说,“伪装色”不算是“保护色”,因为它罕有敌手。但它必须觅食,而觅食的过程就是一场丛林游戏。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一身伪装色,它能够对付那些拥有敏锐视觉的猎物。它那黄黑相间的条纹与杂草丛融为一体,于是那里就成了绝佳的狩猎之地。那么花豹和美洲虎呢?它们很少在地上追捕猎物,而是在树上进行自己的狩猎游戏。它们身上的斑点与树叶间斑驳的光影完美融合。 地理环境对伪装色有很大的影响。北极地区动物的皮毛一般为白色或浅色。北极熊的皮肤是黑色的,但由于它们的毛透明,所以外观上通常为白色。这使它们在猎捕海豹时更加轻松。北极狼、北极狐、北极兔,以及多尔大角羊大多是白色的。多尔大角羊主要生活在白雪覆盖的极地山坡上。再往南,雷鸟能让自己时刻利用保护色来躲避猎食者。在冬天,雷鸟是纯白色的,除非它自己移动,否则很难在冰天雪地中察觉它的踪迹。到了春天,雷鸟进入换毛期,羽毛由纯白逐渐变成白棕相间,刚好和积着残雪的小丘或山石融为一体。如果春天来得稍晚些,换毛期会相应推迟。夏天,雷鸟的羽毛会变成棕色,与筑巢地的草色完美融合。 同样,野兔也能随季节更替而变换皮毛的颜色,它们的皮毛在冬季呈白色,春季呈白棕相间的颜色,到了夏季又变成有“隐形”效果的棕色。夏季, 鼬(yòu)鼠的皮毛是棕色的,到了冬季又变成白色的,它是唯一能这样变换皮毛颜色的肉食性动物。鼬鼠体形较小,在白雪覆盖的北方地区,很容易引起掠食性鸟类和其他大型掠食性动物的注意,因此在冬季,白色作为保护色至关重要。 沙漠里的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一般呈棕色或沙黄色,多半是为了保护自己,或是通过伪装自己来捕获猎物。在热带雨林地区,植被丰富繁茂,那里的动物们也相应地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样子。 谈到保护色,我就得硬着头皮面对动物界所谓的高低之分。低等动物,尤其是蠕虫、昆虫和各类无脊椎动物,它们居住在某个狭窄的空间中,与其生活环境高度融合。因此,它们极少引起其他动物的注意,这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保障食物的来源。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只举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在整个自然界,就保护色和适应力而言,丘鹬 ( yù)是鸟类中的佼佼者。它们最爱栖(qī)息于赤杨沼泽林和潮湿的白桦林。它们的羽毛颜色与树叶和杂草的颜色相融,即使是最锐利的眼睛,也很难发现它们。我的猎犬曾数次嗅到近在咫尺的丘鹬巢穴,但我仍然没找到。丘鹬将它的长喙插入地下,用灵敏的喙尖搜寻蚯蚓。进食时,它从来不看食物,而是朝上方看,然后头来回转动,这样它就能一边进食,一边警惕来自侧面和后面的敌人。 当然,伪装并不是唯一为人类所借鉴的大自然的运作方式。令人惊奇的是,人类很多奇妙的发明本就是某些生物的本能,比如双光眼镜、潜望镜等。未来,关于大自然运作方式的研究或许能帮助人类创造出更多奇妙的发明,以满足人类的特定需求。 拟态伪装与保护色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只是模仿那些令敌人害怕或讨厌的“典型”。拟态伪装在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中并不常见。毒蛇多是无毒生物的模仿对象。猪鼻蛇会故意模仿响尾蛇的样子。非洲食蛋蛇是一种生活在南非的蛇,以鸟蛋为食,往往模仿角蝰蛇的样子。马尾藻海位于北大西洋南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这片海域。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海草,它们充当着各种海洋生物的保护伞。海洋生物们通过模仿海草的形态,来保护自己。状如海草的鱼类、蟹类、蛞蝓(kuò yú,俗称鼻涕虫)数不胜数,其中部分生物甚至能变换颜色,与周围的海草融为一体。这片浮动的海草是属于它们的梦幻世界。 就连植物都会伪装。野荨(qián)麻一般伪装成刺荨麻(叶上有刺 毛,刺毛中含有蚁酸,触碰会产生刺痛感)的样子,肉眼难以区分。不过,昆虫才是伪装高手。部分无攻击性的昆虫会模仿蜜蜂和黄蜂的样子。\" \"? 这是一部世界著名科学探险家专门写给孩子们的自然科普书。 ? 作者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192幅插图,揭示了大自然是如何运作的。 ? 孩子们可以从书中了解到自然界生物千奇百怪的生存之道,不仅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科学的热爱,还有助于心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