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精)
ISBN: 9787508661254
克劳斯?施瓦布,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1971年,施瓦布在其出版的《机械工程领域的现代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多方利益相关者”概念。他认为现代企业管理不仅要为股东服务,也应兼顾所有相关方的利益,才可实现基业长青。同年,在此概念引导下,施瓦布创立世界经济论坛,并将其发展成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公私合作平台。 施瓦布拥有弗里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最高荣誉)、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工程学博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972年,他成为日内瓦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荣获多项国内外荣誉。
从工业4.O到第四次工业革命 “革命”一词指的是突然出现的剧变。革命伴随 着人类历史的始终:每每出现新技术,出现看待世界 的新视角,人类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便会发生深刻 变革。如果以历史的长河作为参照,这些突然发生的 变革可能要持续很多年才能全面展开。 人类生活方式的首次深度转变大约发生在10 000 年前。当时,通过驯养动物,我们从采集时代过渡到 了农耕时代。这次农业革命使畜力和人力得到了结合 ,推动了生产、运输和交通的发展。此后,粮食产量 逐步增加,有效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类聚居地面积的 扩大,并由此催生了城市化和城市的崛起。 继农业革命之后,到了18世纪下半叶,一系列工 业革命相继而来。这些革命标志着肌肉力量逐渐被机 械力量取代,发展到今天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认 知能力的提高正在促进人类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从1760年延续至1840年。由 铁路建设和蒸汽机的发明触发的这次革命,引领人类 进入机械生产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末 ,延续至20世纪初,随着电力和生产线的出现,规模 化生产应运而生。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 。这一次革命通常被称为计算机革命、数字革命,因 为催生这场革命的是半导体技术、大型计算机(60年 代)、个人计算机(七八十年代)和互联网(90年代 )的发展。 基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各种定义和学术观点,我 有理由认为,我们当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第四次工业革命始于这个世纪之交,是在数字革命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同过去相比,互联 网变得无所不在,移动性大幅提高;传感器体积变得 更小、性能更强大、成本也更低;与此同时,人工智 能和机器学习也开始崭露锋芒。 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为核心的数字技术早已不 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数 字技术正变得更为精深,一体化程度更高,由此正在 引起各国社会和全球经济发生变革。麻省理工学院( MIT)的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ErikBryniolfsson )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McAfee)两位教授在 2014年合著的同名著作①(①《第二次机器革命》一 书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于2014年9月出皈。——编 者注)中,将本阶段称为“第二次机器革命”2。书 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拐点上,通过发展自动 化和生产“前所未有的事物”,这些数字技术的影响 力将得到全面发挥。 在德国,关于工业4.0的探讨方兴未艾。这一概 念最早是在2011年的汉诺威工业展上提出,它描绘了 全球价值链将发生怎样的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 推动“智能工厂”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实现虚拟和实 体生产体系的灵活协作。这有助于实现产品生产的彻 底定制化,并催生新的运营模式。 然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绝不仅限于智能互联的机 器和系统,其内涵更为广泛。当前,从基因测序到纳 米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计算,各领域的技术突 破风起云涌。这些技术之间的融合,以及它们横跨物 理、数字和生物几大领域的互动,决定了第四次工业 革命与前几次革命有着本质不同。 在这场革命当中,新兴技术和各领域创新成果传 播的速度和广度要远远超过前几次革命。事实上,在 世界上部分地区,以前的工业革命还在进行之中。全 球仍有13亿人无法获得电力供应,也就是说,仍有17 %的人尚未完整体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 命也是如此。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也就是40亿人, 仍无法接入互联网,其中的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发展中 国家。纺锤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它走出欧洲、 走向世界花了120年。相比之下,互联网仅用了不到 10年的时间,便传到了世界各个角落。(P003-005) <p>★改变世界发展进程,助力全人类发展目标,席卷世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p><p>前三次工业革命酝酿了几十年之久,而如今这场革命如海啸一般迅速席卷了我们的生活。这一次工业革命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无论是移动网络和传感器,还是纳米技术、大脑研究、3D打印技术、材料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甚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辅助效用均是此次工业革命涉足的领域,而这样的组合势必产生强大的联动力量。此外,此次工业革命不再是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革新,它是整个系统的创新。这场革命将对经济、商业、政府、包括个人带来巨大的影响。</p><p>★中国不能缺席的一场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p><p>前两次工业革命让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尴尬局面,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很早觉醒,但也只搭上了列车的后半节。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拥有工程技术人才储备多、本土市场大、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储蓄率高等优势,但制度是否成为制约创新的桎梏,产业发展是否能跟上技术的步伐,能否在当下把握住机遇在此次革命浪潮中崛起至关重要。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可不读这本书。</p><p>★全方位,立体解读第四次工业革命</p><p>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执行主席施瓦布教授权威解读第四次工业革命,详细介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后果和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利用本次工业革命为共同利益服务。此外,它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技术革命的全面性、速度及其全方位影响,构建技术革命的思维框架,列出核心问题与可能的应对措施;并提供一个平台,激励公共与私营部门就技术革命问题开展相关合作。</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