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末代皇妹韫龢/末代皇族纪实系列
ISBN: 9787020088546
五十年代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学会副会长、晚清史研究学者。多年来先后采访数百人,搜集末代皇帝及晚清宫廷人物史料数以千万字计。先后著有《末代皇帝的后半生》(获中国图书金钥匙奖)、《末代皇弟溥杰传》(评为全球华人读物美国地区十大畅销书)、《末代太监孙耀庭传》(出版英文版并节译15种外文)、《末代皇帝立嗣纪实》(评为北京第二届图书节畅销书)、《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等。以上图书出版后,畅销国内外,部分作品出版日文和港台版,并受到国内外数百家权威媒体评介。 他曾捉刀为末代皇帝溥仪题写墓志,为末代太监孙耀庭撰题碑文,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首届当代名人名作展》、《当代名家书画展》等。
一 醇亲王府秘辛 迟暮之年,韫龢追忆起似水流年的往事,恍如隔世。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她同父同母的大哥。慈禧太后的胞妹 叶赫那拉·婉贞,是她的嫡祖母,而醇亲王载沣则是其生父。 她,就是醇亲王府的二格格爱新觉罗·韫龢。 提起她的家世,蛮有意思。人所皆知,晚清三代,醇亲王府竟然出了两 辈“皇上”、一朝“摄政”。应该说,两代醇亲王的婚姻,无一能摆脱慈禧 的阴影。这似乎应从她的祖父那辈儿说起。 她的祖父,名叫奕訢。老北京人对他丝毫不陌生,京城人称老醇亲王, 是道光皇帝第七子,也就是咸丰皇帝的“七弟”。其六哥,就是人称“鬼子 六儿”的恭亲王奕訢。 自从道光皇帝“驾崩”之后,奕訢的四哥当上了咸丰皇帝。她的祖父奕 譞亦被封为“郡王”。同治皇帝继位后三年,封她的祖父为“亲王”。待奕 譞的第二个儿子载湉,继承同治的皇位,她的祖父奕譞又被晋封为世袭罔替 亲王。 说起奕譞的嫡福晋,更是颇有来历。她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叶赫那拉 ·婉贞。她先后生下四个儿子,因长子早夭,次子载湉则依照慈禧的“懿旨 ”,过继给慈禧太后当儿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儿皇帝”,也就是人们常说 的“光绪皇帝”。 而她的祖父奕譞,却没能看到儿子——载沣长大成人,当载沣年仅八岁 时,奕譞倏然辞世。自然,韫龢更是从没见过祖父。 颇有意思的是,从幼年起,韫龢就清楚地记得,为了避“讳”,祖母刘 佳氏总是一再叮嘱家人,在王府内绝不允许说“环”字。譬如,京城有一种 点心叫“套环”,在府里他们不能这么说,只能叫“套圈”。由此可见其祖 父在王府至高无上的地位。 据父亲载沣对韫龢说,她祖父感到平生最得意的,即襄助慈禧坐稳了天 下。奕譞时常对后辈兴奋地说起: “当年我二十一岁,就在密云拿过肃顺……”这,大概是她祖父一生中 最值得夸耀的往事。 细细品味起来,奕譞一生的命运与清末独掌大权的慈禧太后密不可分。 咸丰十年,即一八六。年,奕譞年仅十九,仍在尚书房读书时,便秉承 慈禧太后的旨意,与其胞妹叶赫那拉·婉贞成婚,由此成了慈禧的天然至亲 。 诚如奕譞所言,一八六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 暑山庄,十一月,奉旨亲擒肃顺,鼎力助慈禧挫败肃顺等“顾命八大臣”的 图谋,在皇族中一举成名。 其实,在当时微妙的宫廷斗争环境下,慈禧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统治,只 能任用奕譞这样的近亲,而奕譞也一再以各种方式表白对慈禧的耿耿忠心, 以使她彻底解除猜忌。例如,奕譞将其王府内的居室和亭台分别命名为“退 醒斋”、“九思堂”、“恩波亭”等,足以表明其对宫廷感激涕零且毫无野 心。 还有两件外人所不知的小事儿,也许更足以说明奕譞为人谨慎小心。 据韫龢所知,慈禧赏赐过奕譞一件黄马褂,他至死也一直没穿。慈禧还 曾赏给他一乘杏黄大轿,他始终没敢妄坐过一次。 最能说明奕譞复杂而矛盾心理的是,一八七五年,同治皇帝病逝,慈禧 立奕譞次子载湉为咸丰之嗣,继位为光绪皇帝。这本来是一个莫大喜讯,谁 知,当慈禧向奕譞宣布载湉进宫承继“大统”时,奕譞听后却大惊失色,伏 地磕头痛哭失声,以致昏厥倒地,无法起身,人们勉强才把他搀扶退下。 次日,奕譞竞呈上一份奏折,掩盖其真实的心态。尔后,奕譞不止一次 陈述说过以下内容:臣前日瞻仰遗容,五内崩裂,已觉躯体难经,犹思立继 艰难,近侍听命,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促之间昏迷惘之所措,归 家之后,身颤心摇,如痴如梦,以致引发肝疾等旧症…… 在奕譞笔下自己昏迷失态的原由,是因为念及同治“驾崩”,心里万分 难过,而并非因儿子承继皇位之事。慈禧听后,认为他情词“恳顿”,出于 至诚而没有深究,相反,倒总是百般抚慰。这从中不难发现奕譞潜在的政治 智慧。 韫龢幼年时,曾在祖母刘佳氏的卧室里见到一柄象牙镇纸,上面镌刻着 祖父的亲笔题词: “闲可养心,退思补过。” 她初时不解,直到长大成人,才明白了当时祖父题词的寓意和奥妙心境 。 在醇亲王府内外人们的眼中,她的祖父为人谦逊,凡事谨慎小心,所以 ,在慈禧和光绪之间周旋多年竞平安无事。奕譞在卧室和子女的屋里都挂上 了他亲笔书写的一幅“治家格言”,其内容曾在爱新觉罗家族内外广为传诵 。 对于这幅治家格言,韫龢等几个兄弟姊妹自幼就被要求背诵,烂熟于心 。直到暮年,她仍然能够记得丝毫不差。 起初,奕譞看中京西妙高峰一块风水宝地,想作为将来的茔地。 恰巧,慈禧不知听谁说,妙高峰风水绝佳,醇亲王祖坟上还有一棵高大 的白果树。“皇”是“白、王”二字的重叠——白果树的“白”字下边若加 一个王爷的“王”,无疑是一个“皇”字。慈禧遂派人砍掉她祖父坟上的白 果树,显然听信了别有用心之人的迷信说法。 在韫龢听祖母述说的另一种版本中,慈禧纯属出于女人的嫉妒心企图锯 这棵白果树,然而,光绪拼死反对,屡劝她绝不要这样。别人也不敢砍,此 事遂陷入僵局。 谁料,慈禧竞亲自带人前去,又亲手拿斧头示范砍了几下,继而又让手 下从根底锯掉,反正是绝不能让那棵树再活。据说锯掉之后,树根底下居然 钻出来好几百条长虫,也不知是真是假。 另外,韫龢还听说一个世人罕知的细节——慈禧最后下令连树根都刨掉 了,为冲风水,她居然在树根底下撒了一泡尿,惟恐它再生根发芽。光绪虽 极为气恼,却束手无策,为此事竟失声痛哭一场。 以上这两则或许并非空穴来风的故事,是她祖母刘佳氏睡午觉时讲述给 她的。那次老祖母躺在床上,深深叹了一口气,颇有感而发: “你想想,慈禧有多么歹毒!实际上,光绪皇帝是慈禧执意抱到宫里去 的,连溥仪也是她强迫要去的呀。” 她从祖母口中听说,慈禧虽然砍掉了醇亲王祖坟上的白果树,但对妹夫 一家却始终视为“自己人”,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控制加笼络。她祖父经历尽 管坎坷不平,但处境毕竟胜过一度炙手可热的恭亲王奕訢,这与他一再逊让 和毫无野心并非毫无关系。 奕譞卒于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这是她家第一代醇亲王。 当奕譞逝世之后,被加封一个“贤”字,遂称之“醇贤亲王”,葬在京 西温泉往北不远的妙高峰下。这座古香古色的醇贤亲王墓,至今依然吸引着 各方游人前来观赏或凭吊。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