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夕阳红(百位三国人物勾勒成败兴衰)
ISBN: 9787544366779
公孙策,本名陈哲明,台湾知名专栏作家、政论家。公孙策曾任中时报系记者、主任、副总编辑,曾任台湾《新新闻周刊》总经理、副总编辑,喜欢以历史为鉴,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著有《公孙策说名句故事》、《公孙策说唐诗故事》等著作,擅长引经据典写乱世浮沉。
2、黄巾:巫医变贼匪 黄巾军原本不是盗匪集团,而是济世宗教——太 平教,由张角创立。 张角是个不第秀才,他人山采药,遇一老人,碧 眼童颜,唤他到洞中,传授天书三卷,说:“此书名 太平要术,如今你得到了,要用之来济救世人,若萌 异心,必获恶报。”张角于是创立太平教,教授门徒 。 当时瘟疫流行,张角宣称他能治病。他为人治病 的时候,叫病人下跪,说出自己的过失,然后喝下符 水。病人偶有痊愈者,于是人们口耳相传,拿他当神 明崇拜。 十余年间,太平教信徒多达数十万人。遍布全国 十三州中的八州。徒众甚至变卖家财,前往投奔张角 ,道路上拥挤为之阻塞,途中病死的就有上万人。拥 护者人数庞大,张角必须建立组织管理。他设了“三 十六方(分区)”,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各立将军统御之,同时制造耳语“苍天已死,黄天当 立”,又说“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八州境内,包 括京师洛阳,官家户户在大门上用白石灰写上“甲子 ”二字。 大“方”马元义与中常侍封谓、徐奉暗中勾结, 由封、徐二人为内应,约定明年(甲子年,公元一八 四年)三月五日发动起义。张角与二个弟弟张宝、张 梁开始部署起义,并派弟子唐周去洛阳,告知封请情 况,没想到唐周却向官府举发此事。 东汉政府立即收捕马元义,处以车裂酷刑,京畿 大肆搜捕太平教徒,诛杀千余人;可是封请等太监只 有下狱,没有立即处决。张角闻知事情泄漏,星夜举 兵,三十六方同时发动,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 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 所有徒众都头裹黄巾作为标志,官府(史书)称 之为“黄巾贼”。人心思变,响应者一下子膨胀到四 、五十万人,许多郡守、县令弃职而逃命,官军闻风 披靡,不到一个月,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汉灵帝擢升大舅子何进为大将军,护卫京师,另 派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三路进讨。 民变已不可收拾,朝廷中却忙于内斗,郎中张钧 上书说:“人民乐意归附张角作乱,祸根都在十常侍 。他们的父兄子弟亲戚都派任刺史、太守,鱼肉人民 ,人民的苦痛无处申诉,才被逼做贼。如今只要将十 常侍处死,将他们的人头悬挂南郊,向全国人民谢罪 ,黄巾巨寇自会消减,不必军事行动。” 事实上,当时受宠信并封侯的中常侍(可以进入 寝殿的宦官)有十二人,灵帝宠爱宦官,甚至说出“ 张让是我爹,赵忠是我娘”这种话。因而张钧被御史 诬奏:“张钧本人是太平教徒”,于是收捕下狱,死 在狱中。你没读到的三国 史书上记载:郡县政府不察,反而报告“张角鼓 励人民向善。推广教化,受到人民敬爱”。 撰史者认为,郡县政府失职,但郡县政府可能是 对的:瘟疫流行,听闻张角能治病,所以人民大量前 往求治,“途中病死”可为佐证,而张角受人民敬爱 ,自然也是事实。 3、许劭:“乱世奸雄”一锤定音 三路官军之中,朱儁与黄巾将领波才交战,败战 受阻,皇甫嵩进驻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东)于是成为 孤军,被黄巾团团包围,皇甫嵩见贼军结草为蓬,刚 好又刮起大风,于是派出突击队,进行火攻。自己再 率领大军,擂鼓出城攻击,黄巾大惊溃乱败走。 这时骑都尉曹操率领援军适时抵达,皇甫嵩与曹 操会合朱儁,发动总攻击,大破黄巾,杀数万人。 曹操的老爹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因此袭 曹姓。他们原本姓夏侯,这是后来夏侯氏多人在魏国 位居要津的原因。 曹嵩有曹腾“罩”他,乃得以千金买到太尉(三 公之一)官位,但也因此受到士人集团鄙视,曹操虽 是权贵子弟,且才华显露,但就因为此一背景,在崇 尚门第出身的东汉末年,受到士族排挤。 然而有两位士族领袖对曹操评价很高:他们是桥 玄(不是大乔、小乔之父乔玄)与何颞。桥玄对曹操 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具有扭转世局能力的 人才)不能拯救,能安定天下的,莫非就是你吗?” 何颐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子也。” 桥玄为曹操安排去见许劭,让许劭品评一下。 东汉末年,士人结党与宦官集团对抗。士人之间 相互标榜之风,遂致士人地位良莠不齐,于是出现了 一门“品人学”,品评人物的高下优劣。其中最著名 的一组,是许劭与堂兄许靖,他俩每个月只在月初公 开品评人物一次,称为“月旦评”,受到许劭品评之 后就能在士人群中有了“品级”。 这是桥玄替曹操想出来的解套之方,有了许劭的 评级,就可以卸掉“宦官子弟”的黑帽子。 可是许劭看不起曹操,他完全是看桥玄的面子才 接见曹操,但他见了曹操却闭口不言,不愿给曹操做 出只字的品评。 曹操情急之下,拔剑威胁许劭。许劭迫于情况, 说了十个字:“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闻 言大喜,很满意的回去。 你没读到的三国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此成为曹操的盖 棺论定的评语,两千多年下来,没有人对此有不同意 见。 于是我们明白,许劭的品人功力是如此高明:他 只见了曹操一面,而且是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情况下讲 出这十个字,却能两千年下来,都被认为非常中肯, 没有人对此提出过异议! P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