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作者: 鲁克德
出版社: 立信会计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ISBN: 9787542942807

作者简介

鲁克德,知名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现为某大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对世界500强管理有深入的了解,发表演讲100余次,听众达2万余人,著有《管理要读心理学》《轻松带队伍》《管理的100个关键词》等作品。

内容简介

如何让激励真正产生作用(三) ——*佳激励组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此时此地的** 需要和彼时彼地并不见得相同,同一种激励手段所取 得的效果也不会相同。不同类型的员工必须相应地采 取不同的激励方法。 ◎按照工作业绩进行分类激励 根据工作业绩,可以把员工分为出类拔萃者、业 绩平平者和中间阶层。 出类拔萃者,说明此人能力极强,而且他当前从 事的领域比较拿手,他已经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位 置。在现代的公司里,评**已经很少听说,*** 多的是在国企机关里才有的一个称呼。对于出类拔萃 者,奖金、加薪、晋升等都是常见的选择,笔记本电 脑、车、房的配备,*多的培训机会,*多的休假, 多种手段都可以运用,而且这对业绩平平者和中间阶 层也是一个不小的鞭策。 业绩平平者和中间阶层,只要员工素质不是特别 低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时间尚短,他们尚未掌 握该工作的基本技能;二是他们压根不适合此项工作 。比如说,让一个天性沉静、好钻研的人去搞公司的 公关宣传,或是让一个纯文科出身的人去负责产品研 发。对于**种情况,必须加强培训,给员工*多自 我锻炼实践的机会。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就需要征求 员工的意见,与员工进行协商,员工在从事该工作的 时候是否会获得成就感?是否感到了挑战性?是否激 发了他自身的兴趣,等等。要尊重员工自身的意见, 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给他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倘 若员工与工作的种类确实不匹配,应及早加以*换。 ◎按照年龄和性别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 按年龄员工一般可以分为老、中、青三代。由于 年纪差异,不同年龄段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都会有 所不同。青年人敢想敢干,有冲劲,勇于开拓,敢于 创新,敢于挑战困难和**。但他们经验阅历较浅, 性格相对而言浮躁、冲动的成分较多,还不够成熟。 老年人则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处事沉稳、老练、踏 实,见多识广,社会关系广泛。但相对而言,老年人 较为保守,开拓创新不足。中年员工一般地位较高, 他们身上集中了青年和老年的优点,正处在自己事业 的黄金阶段,一般都追求事业的*大发展。 (一)针对青年人的措施 对于青年人,应当针对他们勇于开拓、兴趣广泛 、精力充沛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青年人的经济基础一般而言都比较薄弱, 所以,优厚的薪水、良好的福利对于青年人有着巨大 的**与激励作用。对于企业的青年员工,高薪是一 条挽留人才的很好的方法。对于**的青年人才,提 供***的薪水和福利是值得的,因为公司的长远 未来便依赖于他们。 第二,青年员工一般不畏困难,敢于啃硬骨头, 而且有开拓性。对此公司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把那 些需要超人意志和体力、需要开拓创新精神的工作交 给他们,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去放手发挥 ,并辅之以可观的奖金,来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的内在 潜力。 第三,青年员工爱好广泛,求知**较强。除了 薪水之外,他们*希望能够学到东西增进自己的工作 技能,青年人的未来时间还长,他们一般情况下都希 望能够发展自己的事业,事业中的发展机会对他们而 言尤为重要。如果别的企业有*好的发展机会,他们 往往会不顾一切地跳槽,这会让他们本来所在的公司 遭*巨大损失。花费了很多金钱和精力,*终竹篮打 水一场空。 **环隆企业集团创始人蔡长汀,对这种情况有 他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每当他看到自己认准并确有 才干的人要离开时,就说:“别走了,留在环隆重, 我给资金,你自己干,成功了企业归你,失败了算是 我出的培训费。”结果本来想走的也不走了,企业内 部的潜力被*大地激发了出来。环隆的员工看到自己 光明的前途,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便会有所成就,无不 全力以赴。蔡长汀的这种高尚的人格,无私的事业追 求,也给员工们树立了好榜样,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 ,环隆重1990年的年营业收入净额高达14亿元新台币 。 第四,应当尽量调动起青年员工对工作的兴趣。 青年人一般而言耐心不足,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想办 法把要做的工作安排得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以 此激发员工的兴趣和工作精神;否则,员工们会觉得 枯燥无味,影响工作效率。一个年轻人是不会仅仅满 足于一种简单、单调的工作方法和环境,管理者必须 努力地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保持员工的工 作热情长久不衰。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追求目标也与以往有 所不同。*本吸引年轻员工号称有三大法宝,“高工 资、较多休息*和优厚的福利”。对于青年员工的福 利,公司应尽可能地加以改进。安排年轻员工居住两 人、三人甚至四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对于渴望独立的 青年人来讲,实在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情。解决员工 的住宿问题是吸引员工的一大筹码,不可轻视。 (二)对于老年员工的激励 老年员工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正所 谓“老马识途”。在生产领域,他们的实践经验可以 弥补年龄所引起的各种不足,他们对青年员工可以进 行指导,实行“传、帮、带”。虽然退出了生产** 线,他们仍然是企业生产技术的骨干、顾问、智囊团 。 当然,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头脑的敏捷、 动作的速度、记忆的准确性等方面都会呈现出衰老的 迹象,但他们往往又不服老,爱面子要求*强。因此 ,在同老年员工谈话时,要注意老年员工爱面子的心 理,要引导年轻人在生活上、工作上关心照顾老年员 工。在对老年员工进行奖励时,不能像对青年员工那 样“利”字当头,过分注重物质利益,也不可太张扬 地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或许老年员工会想“把我当 小孩子来表扬了”,会有被轻视的感觉。 “外企的工作压力大,年龄偏大的员工家庭负担 较重,干劲自然比不上年轻人!” “年龄大的人总是偏向保守,要他们在观念上有 所突破,简直是缘木求鱼!” “何必让年龄大的员工接*培训呢,这是吃力不 讨好的事!” “在退休前几年,他们总是想过太平*子,不求 有功,但求无过。说得刻薄一点,他们只不过是坐以 待‘币’。” 听到这样的言辞令人感到遗憾,在人力资源管理 盛行的**,持这些见解的人竟然比比皆是。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年龄大的从业人士居然也自暴 自弃,认为这些见解不无道理。 对这个问题给与肯定答复的人,所持的理由往往 是:年纪越大,其工作潜能及工作意愿越小,因此, 他变成公司冗员的可能性越高。其实,这是一种似是 而非的见解。 不可否认,一般企业多多少少都供养着一些干不 了多少工作却拿高工资的“高龄”员工。之所以存在 这样的状态,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企业本身的政策 所导致。很多企业管理者固执地认为:年龄偏大会不 堪重负,冲劲减小,遂将逾越某一年纪的员工划入冗 员行列,不再加以培训,*别提委以重任;这样导致 这些员工在失望之余、压力之下,除了力保其既得利 益以外,也很难再有所作为。这些员工的表现*加“ 证实”了企业管理者的偏执想法,遂使企业变本加厉 地视高龄的员工如*芥。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的结果是 :在这类企业里,年轻的接班人与年长的交班人之间 有着特别明显的,甚至是十分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 对所有员工士气的打击,也不言而喻。 **的一些研究发现:在从业人员毕生的工作生 涯之中,30岁到40多岁这一阶段的工作绩效是*高的 ,越过这个阶段,工作绩效将持续递减。这一论点证 实了年龄偏大会不堪重负、冲劲减小的见解。但是, 另一些研究却指出,从业人员工作绩效的**状态是 出现于50岁到60来岁,这类研究又证实了中国人所谓 的“大器晚成”的说法。此外,尚有一类研究则指出 ,从业人员一生之中拥有两个工作绩效的高峰,一个 是出现于30几岁时,另一个则出现于50几岁时。尽管 以上各类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尚有可商榷之处,但综合 这些研究结果,至少可以发现:工作绩效递减与年纪 增大并无必然的联系。 根据心理学家及社会学家的研究发现,工作绩效 递减与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这 些因素至少包括:智慧、兴趣、需要、目标、上进心 以及个性。智慧足以影响一个人对知识与技能的吸收 能力与模仿能力;兴趣、需要、目标及上进心足以影 响一个人追求理想时的激发力与鞭策力;个性足以影 响一个人对变化的适应力。基于上述个人素质的差异 ,有的人在尚未正式迈入职业生涯之前就已经显露出 吃力的迹象,而各方面素质均高于常人的员工,即使 是到了60岁,仍然会保持着一颗年轻人的心,有着年 轻人的工作效率。 所以说,工作效率低并不一定是因年迈而引起。 至于如何减少当前企业内高龄员工工作绩效递减的状 况,其*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实行“灵活的”退休制度 ,即实际的退休年龄是取决于员工的工作绩效,而不 与固定的年龄挂钩。例如,企业里有一位员工距离传 统退休年龄(超过60岁)甚远,但工作效率极低(本 人不到50岁),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在充分的心理辅导 、就业辅导和适度的经济补偿之下鼓励其退休。至于 超过传统退休年龄甚多的员工,哪怕已经70岁,只要 他能维持一定的工作绩效,就应当持续给予返聘重用 。 当然,这种加速冗员新陈代谢、促使年长而富有 工作绩效的人得以充分发挥潜能的制度现在还只是一 个设想,它的推行也会加重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负担 ,但它的好处将使这项负担显得微不足道。 P**-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