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第四次金融浪潮(互联网金融与中国国运)
ISBN: 9787513646888
伍聪,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曾获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奖教金。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与货币政策,代表论文有《“负利率”问题研究的演进与新进展》、《中国投资:规模与质量的两难选择》、《西方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研究评述》等,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参与**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以及**开发银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多个课题和项目。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有人将2013年定义为“ 互联网金融元年”。从此,金融圈“狼来了”的呼声 不*于耳。 互联网金融不是“狼”,也不可能颠覆现行金融 体系。互联网金融是技术手段创新,没有改变金融交 易的经济学本质。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做到,银行也 可以做到。余额宝威震江湖皆因天猫的江湖地位,是 天猫造就了余额宝,不是余额宝捧红了天猫。换句话 说,就算电子商务也不能说改变了世界,况且小小的 互联网金融? 但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一场开天辟地的革命 ,是再一次兴起的金融浪潮,将从顶层设计层面改变 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这里谈到的互联网金融,不仅是 常见的余额宝,也不仅是第三方支付、P2P和众筹, 这些业态早就存在于海外,单纯某一个行业无法承担 如此重担。 互联网金融究竟如何能撑起“顶层设计”四个字 ,又如何能称得起是“第四次金融浪潮”? 尽破藩篱,首在悟彻诸天。真谛却在看似与互联 网金融关联不多的“创新”。 有效配置资源是经济学永恒的命题,人能尽其才 、货能畅其流、物能尽其用,一个**才能保持强劲 的经济增长势头。 何种产业*具备财富创造能力,*应该得到资金 ? 非创新莫属! 机械、电气、信息等创新都曾独领**,改变了 人类社会也重塑了市场,***的产品将在全世界 每一个人手中普及。然而,创新又是世界上*难的事 情,不仅需要天才和技术原创,也需要资本的支撑和 激励。 夕阳产业的终结不能依靠现有市场,新兴产业的 出现又是如此之难。廓清旧时旧事,必然有恰当的融 资制度和金融体系,为创新者提供长期资金与资本动 能。在世界发展**,唯创造如许金融奇迹方为一次 “浪潮”者也! 二 一代世界强国必然伴随着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 即为创新者提供资金的金融制度。一次壮观的金融浪 潮,唯在浪尖之上的**才有超然于**的国运。时 至**,人类世界已经有了三次金融之浪。其中,美 国两次独领**。 ——**次金融浪潮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这 使得英国成为近代**个工业化**。工业革命造就 了**代世界霸主英国的崛起。但实际上,转动工业 革命机器的动力不仅是蒸汽,还因为***早的商业 银行体系开始为实体经济输血。1750年英国仅有10家 左右乡村银行,180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370家,而且 出现了全国性商业银行。此时金融体系才突破基督教 义对高利贷的限制,也摆脱了王室纠缠,为实体经济 发放贷款,尤其是流动资金贷款。*典型的银行家都 是从企业家、贸易商、金匠发展而来,包括蒸汽机的 改良者瓦特都开设了自己的银行。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投资银行兴盛,造就了新 一代世界霸主美国。电气化革命兴起于美国,电灯照 亮了美国东海岸、钢铁骨架的摩天大楼让纽约高耸入 云、石油燃烧新大陆的**;但这一切不仅仅因为有 实业家、发明家,*因为他们背后有摩根·皮尔庞特 这样的金融家。有了投资银行,才有了那些震惊世界 的并购,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才可以整合资源, 形成巨大的规模经济。否则,第二次工业革命凭什么 就发生在美国? ——第三次金融浪潮是风险投资方兴未艾,造就 了2000年的美国新经济,奠定了信息产业基础,也为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造了条件。如 今金融已经成为显学,原本极为复杂的金融技术被市 场津津乐道。人们传颂着风险投资创造亿万富豪的故 事,海外有苹果、思科、英特尔……,**有京东、 阿里巴巴、滴滴……。创业者期盼自身估值,蕴含着 风险投资的金融逻辑: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已经改变 了金融的内涵,风险缓释手段从实体抵质押变换为预 期产业前景。这是因为18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一代信息 技术的*新换代,*不是A轮、B轮、C轮融资的简单 逻辑。 第四次金融浪潮无疑正是互联网金融。如同前三 次金融浪潮,互联网金融同样改变了经济运行的内涵 与外延。市场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佳手段,不仅仅 因为价格会引导微观经济体做出理性的选择,也在于 市场可以容忍无数次试错。在失败的*望中寻找创新 的希望、在偶然中寻找必然,需要一种合适的制度安 排把资金输送给创新者。 金融*核心的技术是平衡收益与风险,每一次金 融浪潮都会对风险作出全新界定:商业银行创造了抵 质押、投资银行看重股权、风险投资看重的则是未来 …… 在所有融资主体中,谁*应该得到融资? 谁*具备创新能力,谁就应该得到融资! 在中国,中小微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 造了60%以上的**生产总值,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 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重要的是,中 小微企业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是*具备创新 能力的群体。 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命运就是中国的命运。 然而,身为创新者的中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经 营风险高,是资金市场上的弱者。金融业已经有了三 次浪潮,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却始终是**难以解开 的封印。这是强国之路上尘封千年的魔咒,即便如莫 顿、法码之类的金融学奠基人也无法识破其中玄机, 只是轻轻地将之归结为“经济理性”。 当互联网遇到金融,封印便迎刃而解。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