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体育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9.40
折扣购买: 棋坛怪杰双枪将(董文渊)
ISBN: 9787500953616
...
一、无师自通 据《山海经-南山经·句馀山》所载:“又东四百里日 句馀”。句馀山位于今浙江宁波西部,其大俞山峰顶有一 块长方形悬崖,崖腰有洞,内有四穴,远处仰望犹如楼之 窗户,以通日月星之光,故名“四窗岩”。到了唐代,诗 人刘长卿作诗日:“苍崖依天立,履石如房屋,玲珑开窗 牖,落落明四目。”此后句馀山便更名为“四明山”,一 直沿用至今。《水经注》中曾载:“江水又东经馀姚县故 城南,县城为吴将朱然所筑,南临江津,北背巨海……秦 始皇南游会稽,途出是地……因句馀山以县名”;相传“ 舜生于姚邱,姚邱在姚水之旁”。由此可见,句馀山之“ 馀”,姚水之“姚”,合称之为“馀姚”,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馀姚”简化成“余姚”。余姚地处宁波西部 姚江流域,南依四明山脉,北濒杭州湾。余姚自古就人杰 地灵,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也是虞世南、王守仁、黄宗 羲、蒋梦麟等人的故乡。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孟浩然、 范仲淹、王安石、陆游等,都曾游历至此,留下过诗篇。 余姚文化属吴越文化,余姚人属江浙民系,讲吴语。这里 名人雅士辈出,汉代高士严子陵,明代著名哲学家 ,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之瑜,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 ,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吴越之地原本是江南的鱼米之乡,但在清朝末年,约 1910年前后旱灾横行,民不聊生。为躲避旱灾,过不下去 日子的余姚百姓纷纷离开家乡,分别逃难至沪杭或北方各 地谋生。 董阿林家也是其中之一,董阿林本是靠种田吃饭的农 户,逢连年旱灾自是无法在此生存下去了。看见别人家都 走了,妻子禁不住问道:“阿林,别人家都走掉了,我们 家现在怎么办?去哪里讨生活?”董阿林回答:“我考虑 一息息嘛!去哪里讨生计,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要深思 熟虑,否则在这灾荒之年是要付出代价的。” 妻子说:“那你尽快拿个主意好啦!”听了妻子的话 ,董阿林回答:“好的呀!我心里有数。” 董阿林突然想到了自己十几岁时,曾到杭州的一个远 房表叔家的铜匠店里学铜匠的事情,他学了一年半。记得 表叔夸他“敲”活学得很好,特别有灵气,能掌握好劲头 的分寸。所谓铜匠手艺,就是用铜给人打制各种铜器。而 “敲”是这门手艺中比较难掌握的,是铜匠的必修课。落 锤重的话,就会把铜打破,落锤轻的话,打出来的物件, 形状就不能达到最佳,因此力道要恰到好处才行。董阿林 那时白天在敲打中度过,夜间还学绘画、刻花。当时生活 日用品大多是铜器,铜盆、铜勺、铜铲是百姓家必备之物 ,大门的吊环是铜的,门锁钥匙也是铜的,箱子橱柜门的 拉手、提环还是铜的。殷实的大户人家,还要在柜门钉上 团形的铜皮,在四角包上角铜,装饰铜器上刻有吉祥的图 案,锤炼出繁华的浮雕。这些图案是靠铜匠纯手工来制作 完成的,而这对铜匠的绘画、刻花技艺有着很大的考验。 董阿林聪明好学,别人用三四年才可以学成的手艺,他一 年半就学会了,自然主要也是亲戚的原因。后因父病重, 董阿林才不得不返回余姚,娶妻成家后,支撑起家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