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6.90
折扣购买: 西藏1934(黄慕松奉使西藏实录)
ISBN: 9787509774625
崔保新,中国作协会员,新疆政协文史专员。 主要著作: 《掀起你的盖头来:发现新疆》(合著) 《沉默的胡杨:邓缵先戍边纪事(1915—1933) 《新疆1912》等。
联豫与达赖失和 1909年(宣统元年),暂栖于西宁塔尔寺的十三世 达赖喇嘛,取道青海柴达木归藏。藏历九月回到拉萨 。 驻藏大臣联豫率属吏迎于扎什伦布城之东郊,达 赖不理,目若无见。 无礼于驻藏大臣,早有先例。据达赖年谱记载, 1908年9月,慈禧与光绪在紫禁城接见达赖时,驻藏 钦差大臣及张荫棠就因其未及时会见而表示不满。达 赖“毫不退让地说:‘要说恩典,皇上和皇太后的圣 恩最大。我要念经和有很多佛事要做,无时间接见’ ”。 在朝廷礼仪上,“会见”与“接见”虽一字之差 ,但地位高下悬殊。驻藏大臣代表国家管理藏事,政 治地位在达赖之上,谈不上“接见”二字。 达赖的无端失礼带来了严重后果。“联豫甚愤, 即言达赖私运俄国军械,亲赴布达拉检查,未获。复 派员往黑河查验达赖之行李,翻箱倒柜,搜检殆遍, 未获枪械,而各物被检验,军队乘间携去者颇多。” 达赖的傲慢无礼,驻藏大臣的专横跋扈,像两块 钢铁重重撞击在一起,发出叮哐的响声。“于是达赖 深恨联豫,遂停止其供应,乃散布流言,谓政府欲灭 黄教,唆令藏人内犯,又不顾英国通商,时谋抗阻。 ” 乍眼看来,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因怄气而生怨, 因怨恨而失和,其实,这里面有看史深刻的原因。 联豫,字建侯,满族正黄旗人,是清代最后一任 驻藏大臣。他曾随薛福成出使欧洲数年,归朝后担任 过雅州府知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朝廷推行新政 ,使洋派得到重用,联豫赏都统衔,旋被任命驻藏帮 办大臣。联豫于1906年7月抵达拉萨,至10月,原驻 藏大臣有泰被参劾革职,联豫遂升任为驻藏大臣,并 兼帮办大臣。 达赖喇嘛于1904年7月逃离拉萨,此后一直滞留 内地。原参劾达赖喇嘛临阵脱逃的驻藏大臣,早已调 离西藏,改由联豫接任。应该说,1904年,联豫仅是 一个五品小官,未曾来过拉萨,与达赖喇嘛并不相识 ,更谈不上素有积怨。然而,为什么达赖喇嘛归藏后 ,拒不见前往郊外迎接的驻藏大臣呢?话要从联豫在 西藏推行“新政”说起。 联豫在藏3年时间(1906~1909),实行了一系列 新政措施。政治方面:恢复旧制,驻藏帮办大臣仍驻 前藏;革新驻藏大臣衙门组织,撤销驻藏帮办大臣, 设左右参赞,集权于驻藏大臣一人;裁粮员,改设理 事官和驻地委员。经济方面:收回地方铸币权,归国 家所有;设陈列所,派遣藏民赴川学习工艺;另外在 修路、电讯和邮电等事业方面也略有所为。文教方面 :设立初级小学堂、汉文藏文传习所和白话报馆,还 设立陆军小学堂和警务学堂等。军事方面:联豫提出 “诸事之中,尤以练兵为急务”。调遣川军人藏,并 为筹饷而多方努力。外交方面:拟设领事馆,负责处 理西藏与廓尔喀(尼泊尔)的关系,以保侨民的安全和 利益。 联豫曾随薛福成出使欧洲,具有国际视野,兼有 爱国情怀,对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落伍, 心急如焚,深以为耻,有励精图治之志。在其“新政 ”中,无处不见以西方为师、按国际惯例行事的内容 。单从联豫的改革动机与目标言之,其力图促进西藏 进步,无可厚非。 然而,社会变革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火候拿捏 不好,操之过急,将引火烧身。尤其在一个全民信教 、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尚处在中世纪阶段的民族地区, 不顾全传统的政教合一政体,罔顾达赖喇嘛在藏民心 中崇高的威望,不善处理与达赖喇嘛等上层僧侣的关 系,一味将汉地的激进改革在西藏强行推广,其结果 必然欲速则不达。 自1904年以来,达赖喇嘛虽滞留内地,但因其政 教合一领袖的地位,西藏所发生的一切改革措施,自 有信息渠道传递给他。达赖喇嘛对联豫的愤恨,皆因 “新政”改革触动了政教合一政体,由此影响到西藏 上层阶层的利益,也伤害到西藏僧庶的宗教感情。 要在一任之内,一夜之间,革除千百年形成的信 仰和习俗,只能证明改革者独有勇气,却毫无治边史 鉴。 联豫年轻气盛,意志坚定,大权在握,并不因达 赖喇嘛阻挠而改变初衷。 驻藏大臣联豫在西藏强行推行各项改革,时而引 起社会骚乱。清朝政府根据联豫请求,遂派川军人藏 弹压。达赖概不供应,复令藏兵沿途抗阻,焚掠江达 存粮。但川军势如破竹,击退藏兵,直逼拉萨。 …… 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