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少儿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5.40
折扣购买: 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画本
ISBN: 9787556022434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混区曼谷大队曼广弄傣族村寨插队落户。在云南生活了整整36年。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多篇作品被收入人教版及地方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作品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飞临巨犀崖上空,突然,霜点锐利的鹰眼透过迷 茫的雪,看见崖脚衰*掩遮的小石洞,有条两米长的 眼镜蛇正缓慢地朝外游动,火红的蛇信子吞吐伸缩, 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这是一条已蜕过七次皮的 老蛇,金竹般粗,整个身躯布满黑白两**带,颈部 那对眼镜状斑纹呈棕灰色,苍老瘦削的躯干上有两块 梅花状瘢痕,这也许是金雕的杰作,也许是蛇雕留下 的纪念,也有可能是苍鹰烙下的创伤,反正是猛禽留 下的爪痕。刹那间,霜点忧郁的眼睛流光溢彩,一仄 翅膀,从天空向地面划去一道漂亮的弧线。不知是它 翅膀割裂气流的声响太大,还是狡猾的老蛇早有提防 ,还没等它俯冲到崖脚,柔软的蛇骨一阵蠕动,哧溜 ,老蛇缩回石洞去了。洞口十分狭窄,它无法钻进去 啄咬;石洞很坚硬,它的鹰爪也无法把洞口刨开。 霜点在蛇洞上空盘旋着,舍不得离去。蛇肉鲜美 滋润,是鹰的上等佳肴。有两只饥肠辘辘的幼鹰正眼 巴巴等着它回家喂食,它必须设法把这条该死的眼镜 蛇捉住。 它飞着飞着,突然翅膀一歪,仿佛饿晕了一般, 歪歪地朝下飘落,一直落在蛇洞前。它在积雪和碎石 问扭滚挣扎,呀呀嘶叫,好像已身负重伤奄奄一息。 它想把老蛇骗出洞来。 丛林中,食肉动物相互为食的现象并不罕见。豹 吃狼,但假如强壮的狼碰到病中的老豹,也会撕碎了 吞吃干净。鹰和眼镜蛇也属于这种情况。一般来讲, 鹰凭借能飞的优势,把蛇列入自己的食谱;但大蛇遇 到因负伤或衰竭而倒地的鹰,也会毫不客气地当作自 己的美餐。 霜点就想让龟缩在小石洞的眼镜蛇把自己视作可 以毫不费力来捡食的一只垂死的鹰。 老蛇从幽深曲折的洞底游弋到洞口,三角形的蛇 头在枯*问晃动,玻璃珠似的蛇眼闪烁着饥饿贪婪的 光。扁扁的脖颈膨胀开来,蛇嘴张得老大,露出白森 森的毒牙,下颚边垂挂着一丝透明的口涎。 来吧,别迟疑,莫彷徨;来吧,别犹豫,莫徘徊 ! 但老蛇却在洞口定格了,用疑虑重重的眼光久久 打量着它。 霜点猛烈晃动身体,像在痛苦地抽搐,一只翅膀 反扭到极限,颤抖着伸向天空,山风把翼羽吹得七零 八落,像一块陈旧的黑幡。这是高难度的诈死动作, 超**的杰出表演,但愿能消除老蛇的怀疑。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密集的雪花盖在霜点身上 ,它变成一只臃肿的白鹰,冷得浑身发麻,可恶的老 蛇仍凝然不动地待在洞口,那双蛇眼深沉老辣,还有 几分狡黠。 或许,富有丛林生活经验的老蛇感觉到了它体内 旺盛的生命力;或许它身上有一种只要一息尚存就无 法掩饰的猛禽的灵光,蛇类天生畏惧这种灵光;或许 它表演得有点过火,反而弄巧成拙,使疑心很重的老 蛇看出了蹊跷。 也有这种可能,曾经有一只猛禽也用类似方法欺 骗过这条老蛇。那次老蛇上了当,被猛禽尖利的爪子 抓上天空,后来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原因,老蛇侥幸地 从猛禽爪下逃脱,但躯干已被抓得皮开肉绽,吓得灵 魂出窍,使老蛇牢牢地记着了这血的教训。所以,尽 管饿得要死,也不敢轻易钻出来冒险。 也许,是多重原因的综合与归纳。 积雪差不多把霜点的整个身体都掩埋起来了,再 继续待下去,恐怕会弄假成真活活被冻僵冻死的。它 无可奈何地长啸一声,倏地活转过来,扑扇翅膀升上 天空。 刀砍斧削般笔陡的巨犀崖上,傲立着一棵苍老道 劲的璎珞松。树冠虬髯状枝间用各种兽骨、鸟羽、芦 苇秆和黏性极强的红山泥搭建着一个硕大的椭圆形的 鹰巢。这就是霜点的家。 它收敛翅膀,栖落在巢前那根粗如蟒蛇的横权上 。母性的心是十分敏感的,它刚在横权上站稳,就感 觉到异常。以往,它只要飞临璎珞松上空,巢内两只 幼鹰听到熟悉的翅膀振动声,就会争先恐后地从巢洞 伸出毛茸茸的脑袋,两张嫩黄的嘴喙竭力张大,咿呀 咿呀朝它发出嗷嗷待哺的尖叫。可是现在,巢内无声 无息,安静得让它恐慌。“嘎”,它短促地啸叫一声 。“咿呀”,过一会儿巢内才传来一声微弱的回应。 它急忙弓起肩胛钻进巢去,昏暗的光线下,它看见两 只幼鹰都萎靡不振地缩在角落。那只名叫黑顶的幼鹰 情况稍好些,虽然那双麻栗色的鹰眼已变得十分呆滞 ,但见它进来,还能挣扎着站起来向它靠拢。那只名 叫红脚杆的幼鹰情况**糟,翅膀软耷耷拖在地上, 细嫩的脖颈一会儿抻直,一会儿紧缩,站也站不起来 ,双眼半睁半闭,嘴壳微微翕动,发出若有若无的呻 吟。P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