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春秋)(精)/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春秋)(精)/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作者: 陈雪良|总主编:李学勤//郭志坤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春秋)(精)/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ISBN: 9787208150881

作者简介

陈雪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原《上海教育》主编,副编审。著有《司马迁人格论》《中国远古文明之谜》《读<三国演义>》《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春秋史》《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魏晋南北朝史》(合著)等。与郭志坤合著《中华一万年》、“提问诸子丛书”(10册),与陆满堂、金相成合著《历史教学法概论》等。

内容简介

事情是这样的:周公旦还政于成王以后,成王到 了新建成的洛邑城,它比起陈旧的丰镐城来当然是另 有一番景象。成王从洛邑回都后,不谈民生,不谈治 国方略,而大谈洛邑风光如何绮丽,美女如何妖艳, 饮食如何可口。这使周公大为警觉起来:一个王者如 果走上贪图安逸、腐化堕落的道路,那会意味着什么 呢? 周公旦把成王请来,先施君臣之礼,然后郑重其 事地说:“今天老臣把国君请来,是想跟君王谈一件 最重大的事。”成王对从小就扶持自己长大的叔父周 公旦还是尊重和怕惧的,他战战兢兢地作答:“叔父 尽管说来,小侄正洗耳恭听着呢!”周公旦一脸严肃 地说:“我要说的是两个字:无逸。国君,你听清楚 了没有?想一想,什么叫‘无逸’啊?”成王谦和地 回答:“侄儿见识浅薄,正静候着叔父的教诲呢!” 周公旦告诉成王:“所谓无逸,有两层意思:一是要 勤奋,要懂得稼穑之艰难,无论如何要带领全体民众 走艰苦创业的路。二是生活要简朴,不能贪图安逸、 贪图享乐,更不能腐化堕落。殷鉴不远,要记住了, 殷纣王就是从腐败开始走上亡国之路的。” 听了周公旦的一番教诲,成王省悟了,他说:“ 尊敬的叔父,你说的我真的懂了,我要做一个真正的 无逸之主,把先祖开创的基业继承好!”为了教育后 代君王,周公旦把这次谈话,写成了《无逸》训文, 希望后世君王都能遵循。可惜这篇训文在典籍中只存 篇名,而文章却佚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纵观文、武、成、康四代,周王室基本上保持纯 正朴实的政风。如果要作简单分析的话,表现在如下 三个方面: 其一,厉行节俭。成王将要崩逝之时,恐怕太子 钊不能胜任,就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辅佐太子,而 后立钊为王。成王去世后,召公、毕公就率领诸侯与 太子一起到先王庙中,教导他文王和武王创业之不易 ,教导他“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 顾命》篇。史书记载说:“成、康之际,天下安宁, 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这大概是真实的。犯罪的人少 ,刑罚就不太用了。 其二,关注民生。武王灭商后,曾经率“九牧之 君”(相当于天下九州的州长),“登豳(bin)之 阜,以望商邑”,彻夜不寐。周公旦问他为何不寐, 他说老百姓生活安定不下来,我睡不着啊!由此,周 统治者决定每年的春日亲自耕作籍田,以提倡农耕, 决定“马放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让人们过 上太平日子。 其三,关注民族和谐。从总体而言,民族融合这 件事从夏王朝的建立开始一直是在推进着。不能说只 是华夏族关注这件事,其实,生活在这一社会共同体 中的各民族(各种族)都关注这件事。各族都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这里有两条史料值得关注:一条见于《 史记》,说周初的王室在对待边远民族上是“耀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