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闲着
ISBN: 9787111587323
刘思伽,北京人,童年伴着电报大楼的钟声作息。爱动物爱科学爱自然爱阅读也爱观察人性的天蝎座宅女。从小沉默寡言,不料长大后却以说话为职业。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位首席节目主持人,蝉联七届“**主持人”“北京好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特邀建议人,北京市读书形象大使…… 白天,忙于补觉和生活,夜晚,在FM103.9《十点谈心》,分享辽阔人生和幽微人性。对天地万物充满孩子般的好奇,希望您也一样。
冬之闲趣 一场初雪把秋天的颜色从树梢抹去,漫长严寒的 冬天正式开篇。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北京的冬天既 不容混淆,也*不可能忽视。 记忆中,典型的北京冬天是这样的:屋外,北风 中的几股乱流奔跑嬉闹,做着大自然的凛冽游戏。檐 下的冰柱,窗边的冰花,全部是他的拿手好戏。除了 打雪仗、堆雪人,习惯的户外锻炼以及为了生计的奔 波,大多数人宁愿待在室内,待在一切暖和的地方。 在游客眼中,北京冬天多少有些寂寥,隔离带的 月季,马路边的景观*、槐树都已枯槁凋零,公园里 本应常绿的松针竟然也暗淡了许多,显得老态龙钟。 我甚至看到过这样的句子:“当我漫步在清幽的胡同 、爬上险峻的长城、走近故宫高大的城墙、在昆明湖 畔吹着猎猎北风欣赏*落时,心中一股豪迈之情油然 而生,这是北京的冬天,每一步都是一段历史,虽然 天气冷,却也冷得干脆。” 若你像我一样,生长于这座古旧而喧嚣的城市, 听了这番话,一定忍俊不禁,没有糖葫芦、烤白薯、 涮锅子以及呼呼腾着热气的火炉子,怎能算是在北京 过过冬呢?仅仅在长城、故宫、颐和园漫步,乃至走 街串巷,这要能找到北京的冬天才奇怪呢——所有马 路不过是西北风宽阔或狭窄的通道而已,而地道的北 京冬天,在生着蜂窝煤或者煤球炉子的四合院民居里 ,别有洞天。 因为外面天寒地冻,所以才开发出来许多不必出 门即可获得的小乐趣。写这篇文章的晚上,正好见一 个80后北京男生发朋友圈:“小学时候帮奶奶骑着三 轮儿换蜂窝煤搬大白菜,晚上看《渴望》的时候,奶 奶就从炉边儿给我拿个烤白薯吃。”冬天家里暖暖的 炉子,这可能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了。炉子上可以烧 水,炉台儿上还可以烤上馒头、白薯,满屋香气自不 必说,先暖手,后下肚,这就是冬天的独特滋味了。 约莫30年前的冬天,巧手的主妇们还有特别多的 机会展示她们的才华。从入冬开始,絮棉衣棉裤,织 毛活儿,为孩子裁剪过年的新衣……谁家的孩子穿得 体面,怎样的棉衣棉裤既时新保暖又方便穿脱,*大 限度方便上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这些都是主 妇们交流的话题,有时*互相交换传递报纸做的衣服 样子……这些还只是无关风雅有关生活实际的手艺。 那些诸如剪窗花、画九九消寒图,则是*老的一辈人 关乎冬天的记忆了。 梁实秋先生在《北平的冬天》里写过这样的段落 :北平的冬景不好看么?那倒也不。大清早,榆树顶 的干枝上经常落着几只乌鸦,呱呱的叫个不停,好一 幅古木寒鸦图!但是远不及西安城里的乌鸦多。北平 喜鹊好像不少,在屋檐房脊上吱吱喳喳的叫,翘着的 尾巴倒是很好看的,有人说它是来报喜,我不知喜自 何来。麻雀很多,可是竖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 面上蹦蹦跳跳的觅食,一副可怜相。不知什么人放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