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7.10
折扣购买: 我的转身(克鲁伊夫自传)
ISBN: 9787515518480
\\\"作者—— 约翰·克鲁伊夫(Johan Cruyff,1947.4.25-2016.3.24),荷兰足球运动员、教练员。 克鲁伊夫是足球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是把球员和教练两件事都做到世界顶尖的足球传奇,人称“球圣”。球员时期,他是荷兰全攻全守足球的标志,让橙色风暴席卷全球;教练员时期,他是巴塞罗那俱乐部的教父,建立著名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带领巴萨获得第一座欧冠奖杯,让巴萨真正走向辉煌。 克鲁伊夫还是美丽足球的缔造者,没有他倡导的足球风格及哲学,就不会有瓜迪奥拉、温格、梅西或坎通纳。在很多人看来,西班牙足球近些年在俱乐部及国家队层面的成功,证明了克鲁伊夫对现代足球的影响。 在同肺癌短暂斗争之后,克鲁伊夫于2016年3月去世。 译者—— 陈文江,CCTV5《天下足球》栏目制片人。大学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主修国际新闻。自幼酷爱足球,1999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工作,2000年加入《天下足球》栏目组后服务至今。专注国际足球电视节目19年,累计制作了800余期《天下足球》,参加过3届奥运会、5届世界杯、5届欧洲杯报道。 \\\"
\\\\\\\"3 全攻全守让世界惊叹 1974年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在联邦德国进行,米歇尔斯取代了弗朗齐歇克·法德尔洪茨成为荷兰国家队主教练,他的上任于我而言至关重要,或许可以说殊为关键。我当然没忘自己是怎样被踢出阿贾克斯的。在国家队,我跟俱乐部前队友难免还会碰面,如何相处真的是个问题,特别是他们依然对我不依不饶,质疑我参加国家队比赛时,为什么总是晚于他们报到。他们也不想想那个年代从西班牙出行要花多长时间,当时可不像现在有那么多趟航班。 举个例子,我在西班牙北部踢完一场比赛后,先得乘坐大巴返回巴塞罗那,然后飞往阿姆斯特丹,接着再转机到东欧某个小城参加世界杯预选赛,整个行程极为复杂。我一般周日动身,周二才能抵达,准备参加周三晚上的比赛。后来我发现,有些队员对我不随队同行而感到不满,但是,我怎么可能做到呢? 法德尔洪茨并没有站在我这一边,所以我只好忍气吞声。我有时会想,自己这么大费周章到底值不值。不过,考虑到有机会为国出征世界杯,不参加国家队的比赛肯定是不现实的,而在荷兰足协任命米歇尔斯执教国家队之后,你就更无其他选择了。他上任之后,要求所有的前锋按他的新战术训练,世界杯期间,这一战术以全攻全守而广为人知。全攻全守需要有才华的个体服从训练有素的整体,在比赛中喜欢抱怨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球员会拖其他人的后腿,所以,你需要一个米歇尔斯这样的教练来防止这种隐患。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全攻全守”这个词,但它确实一语中的。除了球员能力之外,全攻全守的核心要义跟距离和位置有关,那是一切战术思想的根本。当你把阵型排好,队员间的距离确定,接下来的一切自然就是水到渠成。全攻全守同样要求球员严守战术纪律,不能有人老想着突出自己,否则战术就会失效。当一名球员开始向对手施压时,全队都必须蓄势待发。 举例来说,假如我逼迫的是对方一名擅长右脚的后卫,我会向他的右侧逼近,迫使他用自己不擅长的左脚传球。与此同时,约翰·内斯肯斯从中场扑向他的左侧,逼迫他不得不仓促出球,自然就会忙中出错。内斯肯斯压上时,就得放弃自己原本盯防的球员,不过,那人也不敢贸然去追内斯肯斯,因为我们后防线上的威姆·苏比尔早已上前帮内斯肯斯补位。转眼间,我们快速而有效地形成了三打二的局面。简而言之:我向对手的强侧施压,内斯肯斯同时攻其弱侧,苏比尔则让内斯肯斯负责盯防的人不敢轻举妄动,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5到10米的半径范围内。 事实上,这正是全攻全守足球的精髓所在,你的行动要始终基于自己所见,绝不能走神儿。换句话说,自始至终你都需要洞悉全场,目光不能离开球。 拿橄榄球来说,橄榄球队员为了能向前冲,不得不把球往后传,这样的好处是,他们对自己身前发生的事情一览无余。同样的理论也适用于足球,但是很多人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己就得将球往前踢,而事实上,他们本该将球传给身后的队友。队友虽然位置更靠后,但却可以纵览全局。 无论如何,全攻全守与球场上各条线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假如你采用这种打法,甚至连守门员都可以算作一条线。如今,由于守门员不能手接回传球,那他更得按这种方式踢。守门员可以确保自己的后卫在合适的时机接到球,他应该多在禁区边缘活动,这样,他身前的队友也可以选择将球传给他。按照我们在联邦德国世界杯上的打法,那种老老实实待在门线上的门将在队中是无用武之地的。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球队最终放弃了当时的头号门将扬·范贝弗伦,而是选择了扬·容布勒德。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容布勒德年轻时曾踢过前锋。作为守门员,他不仅喜欢参与球队的整体攻防,而且表现很不错,极少丢掉球权,因为他可以站在前锋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容布勒德身前,我们只有一名真正的后卫维姆·赖斯贝尔亨。阿里·哈恩以前是一名中场,而边后卫路德· 克罗尔和维姆·苏尔比尔最初的位置也都很靠前。几乎每个球员都有大局观,他们不仅位置感强,技术更是出类拔萃。 将中场球员或是前锋改造成后卫,这自然要追溯到米歇尔斯在阿贾克斯时的足球哲学。一般看来,一名球员如果在8到18岁之间踢过边锋,那他就会习惯于往前看,即使再让他踢后场的位置,他也总要前压,以便尽可能多地给对方球门制造威胁。这由此表明他不喜欢往回跑,而且,小范围的攻防于他有利。还有一个事实是,总体来说,进攻端球员的控球技术要好于一名传统后卫。假如中前场球员转化为后卫,这也是一个优势。 一些看过联邦德国世界杯的人认为,我们当时的踢法纯是出于偶然。对于这种说法,我通过各种渠道都有所耳闻,也读到过有关文字,那绝对是一派胡言。那支荷兰国家队集中了一批实力超强的球员,他们都不是泛泛之辈,而是超群绝伦。中场左路不仅有阿贾克斯的赫里·穆赫伦,还有费耶诺德的威廉·范哈内亨。这些世界级的球员要为主力位置而竞争。右路我们有维姆·扬森,他也来自费耶诺德,还有约翰·内斯肯斯,他之后不久也离开了阿贾克斯,与我在巴塞罗那重聚。你还想怎样呢?只需告诉我,皮埃特·凯泽尔与罗布·伦森布林克谁踢左边锋更出色?放眼全队,都是在各个联赛有过夺冠经历的顶级球星。你随便挑人,他们都能做到最好。 那是过人天赋与职业素养的完美结合。就拿路德·克罗尔来说,他是一名能力全面的后卫,可以胜任后防或中场的任何角色,我对他始终景仰有加。他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之后,会为此付出额外的努力。球队每天训练结束后,他都要留下加练,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向前传球的能力。实在太棒了。 我们的首发11人个个才华出众,就算派15名顶尖球员出场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他们都是多面手。也就是说,右后卫可以踢中卫,而约翰尼·雷普或勒内·范德克尔克霍夫可以出任右边锋。我们各个位置都有天赋过人的球员,从他们身上你可以期待更多。 荷兰球队在俱乐部层面的5年辉煌,换来了国家队层面在1974年世界杯上的登峰造极。这一时期始于1970年,费耶诺德在欧洲冠军杯决赛中击败凯尔特人夺魁,紧接着阿贾克斯实现了冠军杯三连冠。荷兰国家队进军1974年世界杯决赛圈更是锦上添花,他们上次入围还要追溯到1934年(译者注:应为1938年)。荷兰队主要由来自阿贾克斯和费耶诺德的球员组成,两大豪门俱乐部形成了合力。完美的融合。 这是荷兰能否跻身足球强国之列的最重要一步。正是在联邦德国的那个夏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世界杯的真正魅力。通过费耶诺德,尤其是阿贾克斯队,荷兰足球在俱乐部范围内称霸世界4年,即便如此,那也与世界杯不可同日而语。世界杯的规模和气势处处得以体现。以我们的国歌《威廉颂》为例,每场赛前都会演奏国歌,此前,我从未见过这么多人共唱国歌,也从未见过有谁唱得这么忘情投入。球迷们用橙色将自己武装起来,这也是我第一次目睹如此多的球迷集结。那种代表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为国出战的情绪也日益高涨。从球员到球迷,每个人都以能成为其中一员为荣。 球队也越走越顺,局面越来越好,我们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支持。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也没有互联网,所以,对荷兰队的支持并没有如病毒般迅速扩散,但是这种势头却不可遏制,逐渐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 \\\\\\\" \\\"★一生传奇,一世伟大:克鲁伊夫是把球员和教练两件事都做到顶尖的足球传奇。他是巴萨教父,荷兰足球的标志,现代足球的定义者,用伟大铸就了一生辉煌。 ★遗世自传,最后告白:《我的转身》是伟大的克鲁伊夫先生遗世自传;克鲁伊夫在2016年3月去世,原版书在2016年10月出版。本书也成为克鲁伊夫留给足球的最后遗产。 ★缅怀恩师,瓜帅力荐:克鲁伊夫去世后,瓜迪奥拉不仅参加了恩师的葬礼,还作为特约嘉宾参加了《我的转身》的发布会,并向读者力荐本书。瓜迪奥拉评价恩师的话非常经典:“在遇到克鲁伊夫之前,我对足球一无所知。” ★全球怀念,专业呈现:本书首次出版后,引发了全球各国争相翻译出版的情感爆发,累计有多达19种语言翻译出版。简体中文版的翻译工作,特别邀请足球专家、《天下足球》栏目制片人陈文江先生担当。 ★传奇一生,私家珍藏:本书是克鲁伊夫先生去世前在生病的状态下倾力完成的。在书里,克鲁伊夫先生用20万字记录总结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有大量首次向公众公布的内心独白。并亲自筛选私藏照片以馈赠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