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通向常识的道路(精)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精)
作者: 刘苏里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10
折扣购买: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精)
ISBN: 9787503464195

作者简介

刘苏里,学者,万圣书园创始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作者为声名远播的学者型书人、中国图书界的民间观察者,任多个图书奖评委,长期为报刊撰写评书荐书专栏。近年来,与**外知名学人就社会人文领域重要话题的对话*到各界重视。

内容简介

从潘恩的《常识》到梁氏《常识》 与梁文道谈常识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1970年生于香港,在** 接*中学教育,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毕业。从1998年 开始不断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知识界,身跨大学讲师 、自由撰稿人、主持人等多种职业,参与或领导环境 保护、动物保护、艾滋病人权益维护等众多社会公益 活动。著有《常识》《味道》《我执》《关键词》等 书。 缘起>>>>>>>>> 无人不晓美国独立战争。但知道潘恩的人可能不 多。知道他写的鼓动北美独立的小册子《常识》的人 ,可能*少。小册子翻译成中文,满打满算才55个页 码,3.7万字。可就是这不足四万字的小册子,吹响 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声号角,成为美利坚合众国诞 生的助产士,影响了杰弗逊起*的《独立宣言》,为 新生的美国制定宪法,打下**道尖桩。 独立战争前夕,北美大陆13个殖民地,总人口才 二百来万,据说《常识》发行了15万。那时没有汽车 、火车,没有报纸、电报,只靠马车传递信件和书籍 ,小册子竟然发行了15万!天文数字。也佐证了它非 凡的影响力。 《常识》作者潘恩,其实是个英国人 。北美13个殖民地,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北美独立, 是独立于大英帝国。英国人潘恩,跑到自己**殖民 地鼓动独立,是有**性的,虽然形迹可疑,有叛国 嫌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有**性的不止潘恩。他 的母国在形迫势紧之下,也具有了某种**性。否则 潘恩回到母国,不*绞刑,恐怕也难逃监狱伺候。他 后来确实吃官司坐牢,但是在法国,——因为支持吉 伦特派,被囚巴黎的卢森堡监狱。被营救出狱后,暂 居法国,后又回到美国,又去了法国,又回美国,反 对当政者政策,在独立战争开战后的第34年,客死纽 约。 《常识》发表于1776年1月。我手上的《常识 》,是收在《潘恩选集》中的版本,1981年由商务印 书馆出版,印了四千五百册,是当年发行量的三十三 分之一,而1981年中国人口是10亿左右,是美国1776 年人口总数的(约)500倍。你可以说,这些比较数 字没多大意义,证明不了什么。可绕到数字背后,局 面可能便不一样。 我*想强调的,是潘恩及其《常识》的核心价值 :政治是分正义和非正义的,良好的政治具有坚实的 道德基础。正是这一点,使得英国公民潘恩,不怕被 扣上“叛国”“英奸”的帽子,毅然跑到北美鼓吹独 立。也是这一点,催促他“闹”完北美,“闹”法国 ,——参加法国大革命,之后,回到美国批评当国者 政策,而不致穷困潦倒,甚或坐牢。 其实,潘恩的《常识》,讲的都是大白话,一言 以蔽之,批驳所有怀疑、反对北美独立的论调,指出 大英帝国统治北美的丑陋与不义,坚决主张北美殖民 地人民起来自己管理自己,按照自己期望的样式生活 。大白话,讲常识,使其成为美国立国文献中的不朽 者。 2009年初,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同名《常 识》的书,作者梁文道,大陆读者、观众熟知的作家 、媒体人。首印的三万册,元月10*左右上市,虽隔 了个春节,却在2月中旬脱销。不可谓不惊人。全文 108篇,像是108条好汉,分上下篇排了座次,曰“理 解当代中国的七十张关键切片”和“窥视世界的局部 角度”。梁文道先生在谈话中说,起名《常识》,偶 然又必然。那好,请大家与我一起分享梁先生的“偶 然又必然”。 刘苏里 你的《常识》,我在新书发布现场翻阅 ,回家又接着看,让我一下子有了当年读潘恩《常识 》的那种感觉。 处在急剧转变时代的很多中国人,包括多数知识 精英,都比较迷茫。虽然有人觉得他自己是某种什么 主义者……但中国变化之快、之复杂,吊诡的事情、 非想象能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多,会让大多数人感觉很 糊涂。这时候,有一个厕身于外,有距离但又不太远 ,眼睛和内心都**关注这些事件的“边缘人”,— —他比较清醒,既有国外、港台的资讯,学理训练有 素,能对中国现实问题和各种不可思议的事件保持敏 锐,贴近“常识”谈问题,便**难得。你和你的《 常识》就是很好的范例。而且我发现,你的中文表述 很贴近大陆读者的口味。此外,不论是你的引证,还 是对问题事件、对过程的事实把握,包括你观察问题 的角度,都有不同于大陆知识人的新意。一个问题可 以从不同角度切入的,即使讲常识,可以讲这个常识 也可以讲那个常识,比如你看泰国政局和他信倒台等 ,……你常给我的感觉,是和大陆人谈这些件事情的 角度不一样。 姑且将你的《常识》称作“梁氏《常识》”好啦 。 短则七八百,长的几千字,读起来,几分钟、十 几分钟一篇。这点很重要。读**书,我*想知道的 就是,无论你平时写作,还是这次结集,你要表达的 与潘恩的“常识”之间,是否有某种文本或精神上的 联系?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