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卡

黄卡
作者: 梁晓声|责编:梁惠//张婷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5.30
折扣购买: 黄卡
ISBN: 9787516220689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建筑工人家庭,祖籍山东荣成——父亲少年时跟随乡亲们“闯关东”,后来在哈尔滨市成家。梁晓声初中毕业于哈尔滨市二十九中学,适逢“文革”,不能继续升学也不能就业;两年后又逢“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知青”,先后做过知青班长、连队小学老师、团报道员、木材加工厂抬木工。 1974年,梁晓声被木材加工厂推荐,成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剧本编辑编剧;1988年,梁晓声调入当年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到目前为止,梁晓声创作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2300多万字,由青岛出版社结集为50卷的“梁晓声文集”——现已出版长篇部分20卷。 梁晓声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创作方面获奖多多,不少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并有不少作品被译成外文;梁晓声亦发表了大量散文杂文、随笔、社会时评,同样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反响。 梁晓声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常青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许多作品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更加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对时代的思考性越来越成为无法被忘却的文学经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晨雾像最新的丝绵,新得仿佛带着刚刚绰出来的茧子 的蒸气,被织成了薄得不能再薄的帏幔,一幅又一幅地悬 垂在天地之间,将人眼前的景物一概地遮挡住了;又仿佛 巨人在什么地方搅成的一大团棉花糖,然而并不打算享受 ,只不过孩子似的搅着玩儿,之后就抛弃在这里,抛弃在 城乡的交汇处,任其自行地化开去。是的,它的确湿漉漉 的,带着拧之欲滴的水汽似的。那种湿性,凉沁沁的,是 在夏季的夜晚体温降低了的河水的气息。那一条河叫奶奶 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亡了父母的孩子与奶奶 相依为命。奶奶也死了,孩子就整天哭,结果他的泪淌成 了一条河。奶奶河由东向西,从城市的正中流过。出了城 ,一分为二,一条继续向西而去,一条改了河道,调头奔 南。人若吸吸鼻子,则能嗅到雾气里有丝丝的甜味儿,是 从庄稼地散发过来的。再有个把月就该立秋了,无论土地 上的粮豆还是菜棵,都开始努力孕育它们的成熟了。在这 样的时候,季节本身都是甜的…… 但这会儿人是看不到周围的庄稼的,也看不到城市街 巷的面貌和远处的轮廓。是的,是的,景物一概地被晨雾 遮挡住了。城市的这一处边缘,乡村的这一处边缘,仿佛 全都被雾气氤氲在一起了…… 雾气深处,从乡村的那一方面,传来了“吱呀吱呀” 的,有节奏也挺好听的响声。那是担子在人的肩上,随着 人的脚步一颤一颤发出的响声…… 那响声是这城乡交会地带每天最早的晨音。 而此日是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四年夏末的一个日子。 新中国已经成立五年了。全国所有城市的居民,都已 先后获得了共和国颁发的“黄卡”,也就是城市居民户口 本。它是中国对某个中国人或某户中国人家居住在城市里 的资格的权威认可。一九四九年以后,它可以随时被给予 ;也可以随时被取消,或日被剥夺。倘一个乡村人要变为 正式的城里人,那么他或他的一家,就要千方百计获得共 和国颁发的城市居民户口本。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一 个乡村人企图获得此种资格,是“难于上青天”的。城市 居住权,对于城里人而言,乃最普遍最基本的人权;而对 于乡村人,那就是不敢幻想的特权了。这特权究竟特殊到 什么程度呢?没有市长和市委书记们亲自过问,是任谁也 无权批准的。当然,比市长和市委书记们更大的官员如果 发话了,那么又只不过是一件容易之事。然而在共和国始 创初年,越大的官员,对这一特权的态度越是谨慎的。当 年指斥他们“腐败”的理由之一,往往便是他们将他们原 本是乡村人的亲戚“变”成了城里人。倘查有实据,仅这 么一条,轻则政治形象受损,重则受到党纪或政纪处分。 故在这件事上,连共和国的功臣和元首们,也都是尽量严 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的。但是要取消一个人或一户人家的 城市居住权,那则简单多了。一句被共和国的某级官员认 为是发泄了对共和国不满的言论,就足以剥夺一个人或一 户人家的城市居住权。那么,这个人或这户人家以后的子 子孙孙,就几乎永远没有再居住在城市里的资格了。而即 使在乡村,他们也往往被划人乡村人的“另册”了,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