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12
折扣购买: 经幡
ISBN: 9787229125783
徐剑,云南昆明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著有长篇报告文学《走下婚姻的祭坛》,散文集《岁月之河》,长篇非虚构文学《麦克马洪线》、《青藏铁路》等9部。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长剑》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首届鲁迅文学奖,《鸟瞰地球》获第七届解放军文艺奖,《水患中国》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根据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导弹旅长》获金鹰奖、解放军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家。火箭军党委为表彰其创作成就,批准其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
秋雨阴霾了云南记忆。 淅淅沥沥下了七天。二○○六年“十一”长假,故乡 老街泥泞在冷雨里,母亲生日湿润于冷雨里,归家的乡情 也凝重在冷雨里,阴晦、寒凉,儿时对故乡秋雨的七彩印 象,迷漫成视野中的烟雨青山。 父亲怕我和妻冷,点燃了一个小烽炉,里边填满了无 烟焦炭,红红火火,一家人围炉而坐,且听雨打汉瓦,如 磬似钟,天籁成老屋屋脊上的一片绝响,可是寒风从门外 吹来,冷雨从窗口飘来,背后仍是一片寒意,再也没有了 儿时的温暖。那时,一家人就用瓦缸作火盆,盆底垫上干 稻壳,再将锅灶里燃烧后的木炭扒出来,放在稻谷壳上, 焐成子母火。冉冉轻烟,缕缕稻香,用已被雨水浸润的麻 线鞋底,从四周往中间挤,越挤子母火越旺。袅袅余温, 烘热了瓦缸,弥漫于老屋,温暖着嗷嗷待哺的五只雏燕。 我们头偎在奶奶的腿上,脚骑在火盆架上,不会被烤着, 也不会被灼伤。老屋里热气氤氲,亲情弥漫,其乐融融, 一边听着雨声,一边听奶奶讲古驿每个屋檐下的故事。秋 雨敲碎了老街的黄昏,一如奶奶缀满茧花的干瘪之手,抚 摸过沧桑,也轻柔地抚摸着一个少年的心情,暖暖的,虽 有茧花抚过的粗犷挫痛,却温馨一生一世。 雨仍然是故乡的雨,天还是童年的天,但是少年听雨 心境已经不再。人生无常,岁月如烟雨,自然便有了听雨 的不同境界。少年听雨故乡的阁楼上,倚着梅花格子窗, 从一朵朵梅花芯孔中眺望云之南的天穹,东边日出西边雨 ,秋雨落入九苇稻田,太阳碎在青石路上,有玉珠碎响, 有稻香飘来,有彩虹飞架,滴滴点点,敲打在老屋汉瓦上 ,印刻成少年心中的一个唐诗的云南;青年听雨湘西的吊 脚楼上,窗下清江如练,扁舟划过,几只渔鸥凫于水中, 秋雨如珠,将铜镜般的江面砸开一个个小洞,远村幽篁成 林,是一幅烟雨迷茫的水墨画,江边上待发之舟已解开缆 绳,新妇伫立岸上挥泪作别,杉树皮作瓦的屋脊上的雨声 ,敲在离人的心中,是晓风残月、船归何处的宋词江南; 中年听雨皇城根下,雨打梧桐,雨穿石阶,一夜秋风掠过 ,华盖巨伞般的梧桐树,落叶如褪色的片片宣纸,飘零一 地,远处的长街大衢,笙歌化作欲望之河,惊涛涌起,卷 成欲海狂涛,雨落在朱门宫墙的黄瓦之上,显影成一部江 山家国寒梦里的秦汉文章。 而今人至壮年,已经是十六岁从军后的第三个本命年 了,年轮回转徐郎归,知天命之年将近,想趁“十一”长 假回故乡为老母做六十九岁大寿,却遇云南秋雨如冬,听 听这片冷雨,一听便是整整十日。对故乡的记忆在十天中 褪色成一部默片,彩云不在,彩雨不飞,彩虹不现,冷霖 化作冰滴,点滴得灿烂心情一片黯淡,点滴得湛蓝心域阴 雨般潮湿。心情浸沉冰河,浸泡在阴晦的昏暝中,唯有头 顶有一记梵钟暮鼓掠过。 黄钟大吕叩响命运之门,声震于耳,是布达拉之上的 驴皮暮鼓,是不远处母校那元朝三元宫里的晨钟,抑或是 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古镇之东唐朝古刹龙泉寺的梵钟?我无 从感知。可是雨幕后边山野重重,却有一种宗教般的纯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