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可而止(10步摆脱情感操纵)

适可而止(10步摆脱情感操纵)
作者: (意)罗伯塔·布鲁佐内|责编:毕春月//苏国友|译者:梁颢轩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2.34
折扣购买: 适可而止(10步摆脱情感操纵)
ISBN: 978751156962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情感操纵者无所 不在 面具下是你最动荡的激 情与最隐秘的欲望,而这面 具终将被揭下。你,将无处 可逃。 ——克洛艾·瑟洛(Chloё Thurlow) 情感操纵者无所不在 本书所说的情感操纵者 (也有文章说成“情感掠夺 者”)其实都是恶性自恋者 。临床心理学定义下的恶性 自恋者充斥在我们周围,让 我们无所遁形。他们可能是 你的家人、工作中的同事、 健身房里的同伴、学校里的 同学,或者是隐匿在社交网 络当中的人。一首著名的歌 曲将他们定义为一群“匿名 的自我主义者”,这些人打 破我们对常识的认知,像“ 猎人”一样毫无羞耻之心, 没有任何原则,不惜一切代 价狂热地追求别人对自己的 赞美。他们操纵他人的情感 ,以滋养逐渐枯萎的自我, 掩盖自己的不成熟与脆弱。 他们非常自恋,也是专业的 “操纵者”,将不幸的“猎物 们”收入囊中任由自己摆布 。因此,本书的受众群体是 所有人,在情感或职场上与 这些人产生纠葛时,我们需 要快速识别他们的真实身份 ,撕下他们伪装的面具,不 要让他们得逞,以防我们的 心灵甚至身体受到伤害。我 将在本书中向大家介绍这些 “猎人”的行为习惯,以及他 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遵循 的脚本。自恋者们可能会用 花言巧语蒙混过关,但终将 在自己的实际行为中露出马 脚。 我长期致力于研究恶性 自恋与心理操纵现象,主要 是在调查和法医领域。作为 一名法医心理学家与调查犯 罪专家--一个在许多热门美 剧中深入人心的职业角色, 我在二十多年的实地调研中 积累了无数与情感操纵者相 处的经验。 我对情感操纵者的身份 毫不隐瞒,你马上就会知道 我指的是谁。如果你在情感 、工作或任何其他领域与情 感操纵者打交道,那么你所 遭受的伤害会比冰雹袭击带 给你的还要大,而且比你想 象的要大得多。不幸的是, 他们也极其善于利用你自以 为与他们建立的关系。而且 如果这些人在你的职业或家 庭角色中有能力对你发号施 令的话,那么,你现在已陷 入巨大的麻烦当中。 所有人都有可能沦为情 感操纵者的受害者。它可能 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没有人 可以免受其害。即使是那些 完全免疫的人也不能确保自 己是安全的,因为我们被包 围了:在家里,在朋友间, 在夫妻间,在工作中,在健 身房,甚至在公寓里。简言 之,如果没有能力识别出他 们的可疑行为释放的警戒信 号的话,那么无人能侥幸逃 脱。所以,本书适用于所有 人,包括那些认为自己处于 安全范围之内的人。 如果你怀疑自己在各个 领域和各个层次上都在与情 感操纵者打交道,那么你手 中的书就可以帮助你。如果 你被标题吸引了,并买了它 ,那么你的怀疑就是有根据 的。这属于关键词分析。 在开始剖析情感操纵者 的内心世界之前,我先简单 介绍一下本书用到的名词。 本书主要使用的“情感操纵 者”,是借用了心理学和精 神病学中的术语。自恋操纵 者、恶性自恋者、情感操纵 者--尽管在临床实践中这些 术语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 但在本书中我将它们当作同 义词--因为这不是一本针对 心理健康和司法调查人员的 专业书籍。我们的目的不是 诊断疾病,或者将读者培养 成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 本书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些典 型的调查分析技能,这些是 我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 ,付出代价与操纵者打交道 后所积累的经验总结,我想 现在是时候让自己逐渐积累 的知识供所有人使用了。俗 话说,预防胜于治疗。但其 实在这种情况下,预防是我 们唯一可用的治疗手段。 本书的内容可能会引起 你的不适。为了帮助你保护 自己免受那些威胁你的心理 和身体安全的人的侵害,我 将充分利用我在心理学和犯 罪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介绍常见的情感操纵者类 型。 你可能会觉得,“这本书 描述的内容不符合我的情况 ,情感操纵者们只是需要情 感上的包容与理解而已”。 实际上,他们表现出来的行 为符合精神性疾病的定义, 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 多。在阅读接下来每一章的 过程中,你都可能会重新认 识你现在生活中的某个人, 某个你认为没有任何力量能 够将你们分开的人。而本书 将为你揭下这些人伪装的面 具,帮助你识别你已落入的 陷阱。而你,将再无理由为 他们进行辩护。 毫不夸张地说,有些人 就是喜欢任由他人摆布。也 许你会发现自己在某种程度 上超出了真正的病理性疾病 的典型人格特质(被称为“ 依赖型人格障碍”)。意识 到自己的这一面的确会令人 沮丧,尤其是当你已经把自 己的“生杀大权”交到情感操 纵者的手中时。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