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名家全译本)/世界名著典藏

绿山墙的安妮(名家全译本)/世界名著典藏
作者: (加)蒙哥马利|译者:姚锦镕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绿山墙的安妮(名家全译本)/世界名著典藏
ISBN: 9787511724687

作者简介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1874年-1942年),出生于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的克利夫顿。两岁时,母亲死于肺结核,父亲不久便再婚并搬离了爱德华王子岛,小露西则由外祖父母抚养。从小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卡文迪许村一所老式的四周都是苹果园的农舍里,参与各种农活的小露西,接受着外祖父母严厉和无情的教育。可幸的是,爱德华王子岛是加拿大*美丽的省份之一,它培育了小露西对大自然的终身热爱,这一点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强烈的诗意表现。 自幼喜爱文学的她,九岁时开始写诗,十五岁时写的一篇作文获全加作文竞赛三等奖,并发表了自己的**首诗。在1893至1894年,露西进入威廉王子大学进修并考取教师执照。教书仅一年后,她又在哈利法克斯市的戴尔豪斯大学继续修读文学。外祖父死后,露西回到了卡文迪许村,一边教书一边照顾外祖母。1901到1902年,露西在哈利法克斯市的《回声日报》当女编辑。她的两次热恋经历双双以不快告终。1904年,露西开始创作《绿山墙的安妮》,此时她三十岁,遭到五次退稿后,此书终于在1908年被美国波士顿的佩奇出版社慧眼相中,出版后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千百万崇拜者的信如雪片般飞到爱德华王子岛的女作家家里,希望知道“小安妮后来怎么样了”。有趣的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文字也挤在成堆的信件中。吐温晚年虚弱凄凉,安妮的故事照亮了他的苦境,他激动快乐地写道:“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在读者的鼓励和支持下,露西认真地一本一本地把安妮的故事写成了系列。 露西一辈子耕耘,成果累累,共创作了二十多部长篇小说以及许多短篇小说、诗歌、自传,还有十卷尚未出齐的私人日记。1942年,露西病逝于多伦多,后来,她与她的丈夫合葬于卡文迪许社区公墓。绿山墙农舍坐落在卡文迪许村,它原是《绿山墙的安妮》的创作背景,现在已建成博物馆,室内再现了安妮、马修、马瑞拉的房间,仿佛他们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女作家的墓在西边不远的地方,墓碑与绿山墙农舍遥遥相望,小说中令人神往的“情人的小径”、“闹鬼的森林”都围绕在墓地周围。入夜,可以听到“闹鬼的森林”的呼啸和“红色的海滨”的涛声。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其中不少是来验证自己读小说时所留下的深刻印象的。一个作家在逝世后如此受人爱戴,一个作家的故乡能因为他(她)笔下的人物、景物的迷人魅力而成为一个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这在外国文学**也是不多见的。

内容简介

**章雷切尔·林德太太吃了一惊 雷切尔·林德太太住在一座小山谷里。一条大道 蜿蜒而下,斜穿过山谷,路两旁密密地长着桤树,树 上果实累累,活像女人头上的耳坠。一条小溪横穿过 路面。小溪发源自远处古老的卡思伯特家的树林。小 溪的上游流经树林时,蜿蜒起伏,急流汹涌,水潭、 瀑布幽深神秘,颇具特色。可是小溪到了林德太太所 住的山谷时,已变成水流平缓、循规蹈矩的小河了。 这是因为任你是什么事物,若不顾及一定的体面和礼 节,是通不过雷切尔·林德太太家门的,即使是小溪 也不例外。小溪之所以这般规规矩矩,也许是它也意 识到,这时候雷切尔·林德太太就坐在窗前,目光紧 紧注视着窗外经过的一切,不论是小溪,还是过来的 小孩,一概都不放过。要是见到有什么怪异或觉得不 对劲的事物,她非要盘根问底,搞它个水落石出不可 ,否则*不罢休。 阿丰利村里村外有许多人,他们对左邻右舍的事 盯得紧紧的,可对自己村里的事却不顾不问,而雷切 尔·林德太太跟那些大能人一样,自家的事不但能安 排得顺顺**,他人的事也处理得妥妥帖帖。她是位 了不起的家庭主妇。她有忙不完的活儿要干,而且都 干得十分出色。村里缝缝补补的事她要“管”,主日 学校她也要插一手。她是教会劝助会和外国布道后援 团*有力的支持者。可是即使这般忙碌,她还有充裕 的时间坐在厨房的窗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手不 停地缝着棉被子——据阿丰利主妇说,她已缝了十六 条这样的被子,说这话时她们的声音充满了敬畏—— 而两眼紧盯着那条穿过山谷、蜿蜒而上远处陡峭红色 山坡的大道。由于阿丰利处于一个小三角形半岛上, 伸入圣劳伦斯湾,两面临水,但凡出入该地的人无不 经过这条山道,谁也逃不过雷切尔太太那双藏而不露 的火眼金睛。 六月初的一个下午,她又坐在那儿了。暖洋洋的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亮堂堂的。房子下方斜坡上的果 园盛开着白中透着粉红色的花儿,那是新娘脸颊的一 抹红晕,花上成群结队的蜜蜂在嗡嗡叫着。托马斯· 林德——阿丰利的人管他叫“雷切尔·林德的男人” ——是一位温顺而矮小的男子,正在牲口棚后山坡地 里播撒晚萝卜籽儿。这时候马修·卡思伯特也该在远 处的绿山墙外那一片溪边的红色地里播种自己的萝卜 籽儿吧。因为头天晚上,她听他在卡**那边的威廉 ·J。布莱尔的店里对彼得·莫里森说过:第二天下 午他要播种萝卜了。彼得自然是事先问过马修·卡思 伯特的,因为马修·卡思伯特这辈子从未主动跟人说 事儿。 这**正是大忙的日子,可马修·卡思伯特却在 下午三点钟的时候跑到这儿来了。你看他不慌不忙地 驾着车穿过山谷,往山坡上来呢。*何况他还戴上一 条白领子,穿上一套*好的衣服,这一切明显表明他 要离开阿丰利外出了。他赶着栗色母马拉的轻便马车 ,显而易见,他这是要走远路了。可马修·卡思伯特 这是上哪儿去呢?干吗去呢? 要是换了阿丰利村别的什么人,而不是马修·卡 思伯特,雷切尔·林德太太凭着自己的机灵劲儿,把 事物彼此联系起来,上述两个疑问一猜就准。可是马 修这人一向就难得外出,这一次准有什么紧迫而不寻 常的事逼着他去办。说来世上数他*羞怯,他就是不 愿在陌生人的圈子里出入,不愿到可能与人搭讪的地 方去。马修既然戴上了白领子,赶着马车,准是发生 了非同寻常的事了。雷切尔太太苦思冥想起来,可就 是想不出道道来,这一个下午的兴致就这样被一扫而 光了。 “吃过茶点我就去绿山墙一趟,问问玛丽拉,他 这是上哪儿去,干吗去?”这位可敬的女人终于打定 了主意,“一般地说,一年里这样大忙的日子里他是 *不会上镇上去的,也不会走街串户的;要是他的萝 卜籽儿用光了,他也用不着戴着白领子,穿上*好的 衣服,驾着马车去添购;他不紧不慢地驾着车,不像 是去请大夫;他这一趟外出说明昨晚准是发生什么事 了。我这下可给**搞糊涂了。倒是怎么回事?要不 搞它个水落石出,弄清是什么事使得马修·卡思伯特 **离开阿丰利,我的心就片刻得不到安宁,良心也 会不安的。” 于是,吃过茶点,雷切尔太太自然就出门了。这 一段路不长,卡思伯特家就在大道的那一边,离林德 居住的山谷不到四分之一英里。那是一座很大的房子 ,四周草木丛生,果树成片。说实在的,那段小路走 起来倒觉得挺远的。马修·卡思伯特的父亲跟自己的 儿子一样,也是个羞怯而不爱说话的主儿,想当年这 座宅子创建时,他想方设法尽量不跟乡亲往来,便把 房子远远地造到林子里去。这绿山墙就建在开辟出来 的土地的边缘,时至**,从大道上几乎看不到房子 的影子。而阿丰利的其他居民的房子都一户挨一户建 在大道的两边。雷切尔·林德太太认为,住在这样的 地方过的日子简直算不上是生活。 ……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