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那一缕乡愁(精)
ISBN: 9787520537124
漳州市长泰区人大常委会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漳州市长泰区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漳州市人大常委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组成,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下设10个委室。长泰是福建省重要台胞侨胞祖籍地。近年来,漳州市长泰区人大常委会深入挖掘侨台资源,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积极探索和实践。
塘边林氏祖厝 Tangbian Linshi Zucuo 【年代】明代 【类别】古建筑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 市长泰区 【海拔】34米 【经度、纬度】东经: 117°4716.5”,北纬: 24°3731.9”(测点位置:前 厅第一级台阶正中) 塘边林氏祖厝,又名崇 礼堂,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 泰经济开发区积山村塘边自 然村。该建筑始建于明代, 1991年修缮,现存建筑主 要保持明代风格。坐东南朝 西北,石、砖、木结构,单 檐悬山式屋顶燕尾脊,占地 面积235平方米,由门厅、 天井、正堂组成,厝前有埕 ,埕前有围墙。门厅大门上 悬挂“林氏家庙”匾额。门厅 面阔三间,进深三柱,穿斗 式梁架,外檐的一对石柱题 联“麻承十德自泉莆仙游以 入万古衣冠照日月,派衍九 龙由晋唐宋明而至千年俎豆 镇乾坤”,反映林氏渊源。 天井两侧带卷棚式过水廊道 。正堂前廊轩亭卷棚顶,面 阔三间,进深三柱(后檐墙 承檩),抬梁式梁架,悬挂 有“崇礼堂”“父子登科”“进 士”等匾。 祖厝内保存着从野外林 氏先祖古墓葬迁来的清代墓 碑一通。如今建筑内石雕、 木雕等古香古色,颇有特色 ,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2011年12月,塘边林氏祖 厝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 录》。 根在崇礼堂,心系崇礼 堂 1987年10月,台湾当局 正式允许居民回大陆探亲。 次年春暖花开时节,台胞林 汝南先生即抓紧办好一切手 续,怀着急切的心情,回到 大陆探亲,回到日思夜想的 故乡,回到萦怀系心的塘边 村(积山村塘边自然村)。 林汝南先生系塘边林氏 二十二代孙(以塘边憝斋始 祖为第一世),1948年往 台湾谋生,从此客居台湾。 林汝南先生是“龙师”的 毕业生。“龙师”是龙溪师范 学校的简称,地点在芗城, 那是当年漳州著名的师范学 校。 小的时候,林汝南爱读 书,会读书,但家境困难, 没钱读书。因为在8岁的时 候,父亲即去世,母亲改嫁 。看到这种情况,林氏宗亲 集体商议,决定每年提供8 担稻谷(从家族学田拨付) ,作为林汝南读书的费用。 那时候,在龙师读书,学生 都需要交纳大米和柴火。也 是林汝南的宗亲兄长林再续 一头大米,一头柴火,行走 40余里路,挑到学校去的。 正是靠着族人的支持,还有 亲友的资助,林汝南才得以 读到龙师毕业。因此,林汝 南先生说:“我能读完龙师 ,有一点文化,全靠宗亲的 支持!” 龙师毕业后,林汝南在 林墩当老师,1948年漂洋 过海到台湾谋生,从事过教 师、秘书等职业。叶落归根 ,客居台湾的林汝南无日不 思念在大陆的故乡和亲人。 所以,一得政策允许,当即 办好一切手续,回到家乡探 亲谒祖。当林汝南来到林氏 祖祠,看到祖祠已经破旧濒 危,即倡议修葺。但因为当 时的经济还不发达,未得落 实。1990年秋,林汝南再 次回家探亲,重提祖祠修葺 问题,并带头捐资,先后捐 了3万元。当时的3万元,数 额不菲了。他说:“宗亲们 养育我,支持我读书,恩深 如海,我无以报答,先捐点 钱,把祠堂修缮起来。” 1994年祖祠整修一新。 林汝南先生又一次回到故乡 ,参与了庆贺祖祠修缮的隆 重庆典,并虔诚拜谒供奉在 祠堂里的祖先。跪在先祖的 牌位前行礼的时候,已七十 高龄的林汝南不禁潸然泪下 ——说不清那是感恩的泪水 ,还是思乡的泪水,还是有 更多复杂的情愫。 1995年,林汝南倡议并 参与编写的《续编长泰塘边 社林氏族谱》修成,林汝南 先生欣然命笔,为族谱写了 《宗谱续编付梓感言》,表 达了作为一个台湾同胞,作 为一个林氏后人激动而欣慰 的心情,并寄语大陆宗亲对 于祠堂、族谱要“善加维护 珍存,以备他乡宗亲随时返 乡寻根认祖”。 崇礼堂在哪里,又有什 么来历,蕴藏什么秘密,何 以如此使台胞系心牵挂? 林氏祖祠崇礼堂,坐落 在长泰经济开发区塘边村, 坐东南朝西北,面阔四柱三 间,三进一天井,石、砖、 木结构,硬山顶,燕尾脊。 大门口悬挂“林氏家庙”木匾 ,厅内正中悬挂“崇礼堂”木 匾。这个匾额是祠堂原有的 ,庆幸得以保存下来。匾上 “崇礼堂”三个镏金大字一气 呵成,浑厚大气。 据族谱记载,崇礼堂始 筹于明末,建成于清康熙三 十三年(1694),系由塘 边十六世鼎南公(名云,小 名显,字端明,号子光,“ 鼎南”为其谥)秉承其父晋 庵公夙愿所建。堂中“崇礼 堂”几个字,据说是一位族 人,在堂建成举行宴会的当 天,带着醉意,用甘蔗枝经 口嚼后,蘸墨书写的,所以 其字笔画多空隙和游丝。匾 上有三方印章,右边天头处 :塘林家乘:左边地角处印 章两枚:诒厥孙谋、燕子。 印文“燕子”完整的估计是“ 以燕翼子”,因为年代久了 ,磨损或损坏了。还有一种 可能:查阅族谱,这匾,推 测可能是邦就公三子、晋庵 公二弟逢玉公所书。逢玉公 名燕,小名燕子。“燕子”印 章,似特意刻写,语带双关 ——既做署名,又关联了“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的诗 句。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