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精)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精)
作者: (日)村上春树|译者:施小炜
出版社: 南海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精)
ISBN: 9787544285377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2009年出版的《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面世,七天突破100万册,创日本文学史上最快突破100万册的纪录。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施小炜,翻译家、学者,旅日多年。译有《老师的提包》《1Q84》《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天黑以后》《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等。

内容简介

三十岁那年,我获得文艺杂志《群像》的新人奖,以作家身份正式出道。那时候,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生经验,虽然谈不上多么丰富,却与普通人或者说常人有些不同的意趣。通常大家都是先从大学毕业,接着就业,隔一段时间,告一段落后再结婚成家。其实我原先也打算这么做,或者说,马马虎虎地以为大概会顺理成章变成这样。因为这么做,呃,是世间约定俗成的顺序。而且我(好也罢坏也罢)几乎从来没有过狂妄的念头,要与世情背道而驰。实际上,我却是先结婚,随之为生活所迫开始工作,然后才终于毕业离校的。与通常的顺序正好相反。这该说是顺其自然呢,还是身不由己便木已成舟,总之人生很难按部就班地依照既定方针运作。 反正我是一开始先结了婚(至于为什么要结婚,说来话长,姑且略去不提),又讨厌进公司就职(至于为什么讨厌就职,这也说来话长,姑且略去不提),就决定自己开家小店。那是一家播放爵士唱片,提供咖啡、酒类和菜肴的小店。因为我当时沉溺于爵士乐(现在也经常听),只要能从早到晚听喜欢的音乐就行啦!就是出于这个非常单纯、某种意义上颇有些草率的想法。我还没毕业便结了婚,当然不会有什么资金,于是和太太两个人在三年里同时打了好几份工,总之是拼命攒钱,然后再四处举债。就这样用东拼西凑来的钱在国分寺车站南口开了一家小店。那是一九七四年的事。 值得庆幸的是,那时候年轻人开店不像现在这样耗费巨资,所以和我一样“不想进公司上班”“不愿向体制摇尾乞怜”的人们,就到处开起小店来,诸如咖啡馆、小饭馆、杂货店和书店。我的小店周边也有好几家同龄人经营的店。血气方刚、貌似学生运动落魄者的家伙们也在四周晃来晃去。整个世间好像还有不少类似“缝隙”的地方,只要走运,找到适合自己的“缝隙”,就好歹能生存下去。那是一个虽然事事粗枝大叶,却也不乏乐趣的时代。 我把从前用过的立式钢琴从家里搬过来,周末在店里举办现场演奏会。武藏野一带住着许多爵士乐手,尽管演出费低廉,大家却(好像)总是快快活活地赶来表演。像向井滋春啦,高濑亚纪啦,杉本喜代志啦,大友义雄啦,植松孝夫啦,古泽良治郎啦,渡边文男啦,可真让人开心啊。他们也罢我也罢,大家都很年轻,干劲十足。呃,遗憾的是,彼此都几乎没赚到什么钱。 虽说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毕竟负债累累,偿还债务颇为艰苦。我们不单向银行举债,还向朋友借款。好在向朋友借的钱没几年就连本带利还清了。每天早起晚睡、省吃俭用,终于偿清了欠债,尽管这是 我来谈一谈小说——张口就来这么一句,只怕话 题会摊得太开,还是先来谈一谈小说家这个职业。这 样更为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大概更便于展开话题。 假如直言相告的话,在我看来,大多数小说家— —当然并非人人皆是如此——很难称得上兼具完美人 格与公正视野的人。而且一见之下(说这话可得小声 点),有难以赞美的特殊秉性、奇妙的生活习惯和行 为模式的人似乎也不少。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作家 (据我推断应该在百分之九十二左右),且不论是否真 的说出口来,都认为“唯有自己所做的事情、所写的 东西最正确,除了特殊的例子之外,其他作家或多或 少都有些荒诞不经”。他们就是基于这种想法迎早送 晚过日子的。说得再客气些,盼望与这种家伙交朋友 或做邻居的人恐怕也不多见吧。 虽然经常听说作家结下深情厚谊的佳话,但是我 很少贸然轻信这样的故事。这类事情或许偶有发生, 但真正亲密的关系不可能维持那般长久。号称作家的 人基本上都是自私的人种,毕竟大多数家伙自尊心很 强,竞争意识旺盛,同为作家的一伙人终日群居的话 ,交往不顺的情况要远远多于和睦相处。我自己便有 过几次类似的经历。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九二二年巴黎的一场晚宴 上,马塞尔‘普鲁斯特和詹姆斯‘乔伊斯同坐一席, 尽管近在咫尺,两人却自始至终几乎不曾交谈一句。 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两位大作家会谈些什么呢?周 围的人屏息静气、凝目关注,然而却是白费心力、无 果而终。大概是彼此都很自负的缘故吧。这种情形时 有发生。 尽管如此,谈到职业领域中的排他性(简而言之 就是“地盘”意识),我觉得只怕不会有像小说家这 样胸襟开阔、宽以待人的人种了。我时常想,这大概 是小说家共有的为数不多的美德之一。 再解释得具体易懂些。 假如有一位小说家歌唱得很好,作为歌手正式出 道;或者具有绘画天赋,作为画家开始发表作品,那 么这位作家所到之处必定会引起不小的反感,只怕还 要受到揶揄讥讽,诸如‘‘得意忘形、不务正业”啦 ,“水平业余、技术不精、才情不足”啦,此类的闲 言碎语肯定会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恐怕还会遭到专 业歌手和画家的冷遇,甚至受到刁难。至少不会得到 “哎呀,您来得太好啦”之类温馨的欢迎,即便有, 大概也只在极为有限的场合,以极为有限的形式。 我在写作自己的小说的同时,这三十多年间还在 积极从事英美文学翻译,刚开始(说不定现在仍是如 此)压力好像相当大,什么“翻译这事儿可不是菜鸟 能染指的简单活计”啦,“一个作家玩什么翻译嘛, 唯恐天下不乱”啦,诸如此类的闲话好像随处都能听 见。 此外,在写作《地下》这本书时,我还受到过专 门创作非虚构作品的作家们堪称严厉的批判。诸如“ 不懂非虚构文学的游戏规则”啦,“廉价的煽情催泪 ”啦,“纯属有钱人玩票”等等,种种批评纷至沓来 。可我觉得自己写的并非“非虚构”体裁,而是心目 中想象的一如字面意义的“非虚构”,总之,我想写 “不是虚构的作品”,结果却好像踩到了以守护“非 虚构”这方“圣地”为己任的老虎们的尾巴。我并不 知道竟有那样一种东西存在,根本没想过非虚构居然 还有什么“固有的游戏规则”,因而一开始非常张皇 失措。P1-3 理所应当的事情。当时我们(所谓我们,指的是我和太太)过着非常节俭的斯巴达式的生活。家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甚至连一只闹钟都没有。也几乎没有取暖设施,寒夜里只好紧紧搂着家里养的几只猫咪睡觉。猫咪们也使劲往我们身上贴过来。 <p>★村上春树的自传性作品,历时6年完成</p><p>★这是村上春树身为职业小说家的故事,更是他追逐梦想与幸福的人生故事</p><p>★小说家看似风光,却是孤独的职业。35年来,村上春树在孤独中编织着美妙动人的故事。这是关于创作和自我思考的宝贵公开课,也是关于人生定位和职业发展的梦想指导书</p><p>★初次附赠书签与明信片,十点读书倾情推荐</p><p>★我是一个比比皆是的普通人,不过机缘巧合,又得到幸运眷顾,再加上几分顽固,就这么作为一介职业小说家,一写便是三十五年有余。这个事实至今仍然令我震惊。我想在这本书里表达的,就是这种震惊。——村上春树</p><p>&nbsp;</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