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孩子慢慢变优秀

陪着孩子慢慢变优秀
作者: 吴贤友
出版社: 安徽师大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陪着孩子慢慢变优秀
ISBN: 9787567631694

作者简介

吴贤友,安徽青阳人。安徽省含山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23年。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2015-2017年度***港澳台办援澳“**指导教师”,2016年度“《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民族教育》《教育家》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300余篇。

内容简介

每个孩子都是教育的对象 前两天和一位同行交流,谈到2015届高三毕业生 的状况,并预测今年高考会有怎样的收获。我说:眼 前,学校教育教学没有质的改变,想在高考成绩中有 所突破,很难。 2014年,全县(含山县)高考达二本线的人数刚 好突破25%,而在两所省级示范中学中,我们学校属 于二批招生。这一届学生在当年的中考招生中,全县 前1000名中只招录了21人。正常情况下,二本达线率 能突破25%,也就是960×25%=240人,那就算是丰 收了。 其实,我关注和思考的并不是具体的达线率和人 数,而是教师和学生们的辛劳付出是不是得到了应有 的回报。 两年前,我供职于另外一所省级示范学校,那是 中考**批次录取的学校。做班主任时,一个不足60 人的班级,如果高考二本达线人数不足40人,就属于 高考失误。在实验班,班级*大多数学生都能考取第 一批次录取的本科院校。那时候,我觉得,按应试教 育的标准,有着看得见的成绩。 可是现在呢?眼前的这所学校,高三年级18个班 ,其中还有两个理科重点班和一个文科重点班。在高 考中,这三个重点班二本以上达线人数差不多在120 人,剩下的15个班,每个班在高考中能考取10人,就 已经算是**出色的成绩了。但要知道,我所带的两 个普通班学生也有100多人啊!如果仅以高考中二本 线达标学生人数(几乎为个位数)作为我们师生三年 的考核标准,那该是多么荒诞!事实上,从校领导到 教师,到学生,很多人都是这样认识的。 教育“陪绑”现象十分严重,如果把高考当作教 育的全部,那就意味着我们有超过75%的学生为少数 学生陪考,这成本和代价太高了。这段时间,我心里 一直纠结的就是:除掉那些顺利进入大学读书的孩子 ,还有那些剩下的大多数学生,这两年中,我和我的 同事们给他们带去了什么?他们快乐吗?高中三年是 不是他们人生中*美丽的青春记忆?“教育改变人生 ”的信念动摇了吗?他们一样要走进社会,一样要养 儿育女,为人父母,他们又会怎样对自己的孩子,怎 样谈教育呢? 想起高二**次月考,拿到学生成绩册的时候, 我很痛心。全班56人,竟然没有500分以上的学生, 数学及格的只有一人,普通班数学学科前40名人均分 只在60分上下,要知道这可是150分的试卷啊!看到 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写了一句话——“数学虐我 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真不知说什么好。 这样的成绩已经不是**次。 我去找分管的老师,问能不能降低难度,可老师 说,降低难度适J立不了高考,*何况,学校喜欢联 考,几所学校轮流命制试题,机械化作业方式,从命 题、阅卷、评讲,步调高度统一。于是我们每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