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精)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精)
作者: 校注:马光磊
出版社: 江西教育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18.30
折扣购买: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精)
ISBN: 9787539285795

作者简介

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晏子是我国历**有名的“智者”,他在世的时候正值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昏聩,权臣把持朝政,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名相。

内容简介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 庄公①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②,逼迩③不引过,故晏子见公。 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 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④;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⑤。足走千里,手裂兕虎⑥,任之以力,凌轹天下⑦,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注释: ①庄公:即春秋时的齐庄公,名光,齐灵公之子,公元前553年~公元前548年在位。 ②贵戚:指同姓的显贵大臣。荐善:此处指推举贤良的人。 ③逼迩:指近臣。 ④推侈、大戏:上古夏桀朝有名的勇猛力士。 ⑤费仲、恶来:上古商纣朝有名的谗臣。 ⑥兕(sì)虎:泛指猛兽。兕,犀牛。 ⑦凌轹(lì):欺压。 故事: 齐庄公很推崇勇猛有力的人,却不在乎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勇猛的力士在齐国横行无忌,那些和庄公同姓的显贵不能向庄公推举贤能的人,和庄公异姓的近臣也没有劝谏庄公的过错,于是晏子去见庄公。 庄公说:“古代也有只凭借勇力就能在世上立身的人吗?” 晏子回答说:“臣听说,推行礼义不惧生死的人可称得上勇,诛伐凶暴不畏豪强的人可称得上力。所以勇猛的人这样做,是为了推行道义。商汤起兵反抗夏朝、周武王起兵讨伐商朝不能算作叛逆,兼并诸侯不能算作贪婪,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道义的准则。古时诛伐凶暴不畏惧豪强的势力,消灭罪恶不惧怕对方人多势众的人才算得上是勇猛有力。而如今做国君的不遵循仁义的准则,做臣民的没有诛伐凶暴,消灭罪恶的行为,却只是凭借勇猛有力在世上立身,那么,诸侯这样行事**就有危险,平民这样行事家庭就*到损害。从前夏朝衰落的时候,有推侈、大戏那样的勇猛力士;殷商衰落的时候,有费仲、恶来那样的勇武之人。他们的足力强劲,能行走千里而不疲倦,力气大到能徒手打死猛兽,然而他们滥用自己的暴力,欺凌天下诸侯,杀戮无罪之人,不遵循礼法和道义,因此桀、纣被消灭,夏、商也衰亡了。现在君上只推崇勇猛有力,不遵循礼法和道义,那些勇猛的人在**横行无忌,靠威武强横立身,行为凶狠残暴,和您同姓的显贵不能为您推举贤良的人才,您*幸的近臣也不能劝谏您的过错,**违反了圣贤君王遵循礼法和道义的美德,步了**之君的后尘。这样做却想让齐国安定,臣晏婴还从没听说过这样的道理。”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①饮酒酣,曰:“**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②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弒其君,而礼不使也。**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易主。今君去礼,则是**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③死?’礼不可无也。” 公湎④而不听。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 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君若欲无礼,此是已!” 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觞⑤三行,遂罢酒。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 译注: ①景公:即春秋时的齐景公,名杵臼,齐庄公之子。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在位。 ②蹴然:指局促不安的样子。 ③遄:快,迅速,早一点。 ④湎:沉迷,此处通“偭”,指背向。 ⑤觞:古代盛酒的器皿,六觞为一斗,此处指饮酒。 故事: 有**,齐景公喝酒喝多了,对陪酒的众臣说:“**寡人愿与诸位畅饮,大家就不要讲究什么礼数了。” 晏子听后显出局促不安的样子,连脸色都变了,说:“君上的话说过头了!群臣本就乐得君上不讲究礼数,不讲究礼数,则有勇力的人,就会冒犯长者、弑害君主。山里的飞禽走兽就是凭借自己的力气来进行统治,强者欺负弱者,所以天天都会产生新的头领,现在君上也不讲究礼数,那就和**一样了。群臣都凭勇力来行事施政,强者欺凌弱者,那就也会天天换君主,那君上的位子如何能安坐?人之所以要高于野兽,就是因为人是讲礼数的,所以《诗经》上才会说:‘人不讲礼,何不早点死去?’所以礼数是不可以缺失的。” 景公背过身去,不理睬晏子。过了一会儿,景公出去,晏子并未起身相送;景公进来后,晏子还是坐在那里,并不起身行礼;席间大家一举杯,晏子便抢先干了,毫不谦让。景公很生气,脸色都变了,按着桌子恨恨地看着晏子说:“刚才先生还告诉寡人说不能没有礼数,寡人进出,先生都不起身表示恭敬,一举杯就抢先喝酒,难道这也是礼数?” 晏子离开坐席拜了两拜,赔罪解释说:“臣岂敢与君上说了就忘记呢?臣只是向君上您演示一个没有礼数的样子而已。君上如果不想要礼数,那臣就是这个样子了。” 景公说:“如果不要礼数是这个样子,那是寡人的过失了。先生请入席,寡人接*您的忠告就是。”于是,酒过三巡,景公就按照规矩结束了宴席。从此以后,景公从整顿法纪,完善礼数入手来治理齐国的朝政,**的百姓也都变得恭敬有礼起来。 景公饮酒酲三*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酲①,三*而后发。 晏子见曰:“君病酒乎?” 公曰:“然。” 晏子曰:“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②。男女群乐者,周觞五献③,过之者诛。君身服之,故外无怨治④,内无乱行。今一*饮酒而三*寝之,国治怨乎外,左右乱乎内。以刑罚自防者,劝⑤乎为非;以赏誉自劝⑥者,惰乎为善。上离德行,民轻赏罚,失所以为国矣。愿君节之也。” 译注: ①酲:指因喝醉酒而神志不清。 ②功:此处指女工,即纺纱、织布、绣花等古代女子所从事工作。 ③周觞五献:轮番朝盛酒的器皿里斟五次酒。 ④怨治:怨通“蕴”,聚积。此处指积压下来的政务。 ⑤劝:努力。 ⑥自劝:指鼓励、勉励。 故事: 景公有一次喝酒喝得大醉,在*上躺了三天才起身。 晏子谒见景公,说:“君上是因为喝醉酒而生病的吗?” 景公说:“是的。” 晏子说:“古时候人们喝酒的目的,只是为了疏通身体的气脉、让宾客愉悦而已。所以男子们不聚会饮酒以致耽误农事,女子们不聚会饮酒以致耽误女工。男女们但凡聚会饮酒,只相互轮番敬五杯酒就停止了,谁喝酒超过五杯就会*到大家的责备。君上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这个规矩,**就不会有积压下来的政务,宫里就不会有混乱的行为。现在您**喝酒,三天睡觉,**的政事积压下来,您身边的人却在宫里胡作非为。这样就弄得原本能用刑罚防止自己做坏事的人,因为刑罚的不公正而去做坏事;用赏誉勉励自己做好事的人,因为奖赏不公正,都懒得去做好事。君上违背道德,百姓轻视赏罚,这就违背了治理**的原则。希望君上以后喝酒能加以节制!” 景公饮酒七*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七*七夜不止。 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 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②;不听,又爱其死③。”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译注: ①弦章:也作“弦商”,齐国景公一朝重臣。 ②臣为制:指君主被臣子所制约。 ③爱:指不忍,舍不得。 故事: 景公有一次喝酒,一连喝了七天七夜还不停。 大臣弦章劝谏景公说:“君上一连喝了七天七夜的酒,臣希望您能停止这种行为,以后也不要再喝酒。您如果不肯接*我的进言,就请您赐死于我。” 晏子进宫谒见景公,景公说:“弦章劝谏寡人说:‘希望您以后不要再喝酒。您如果不肯接*我的进言,就请您赐死于我。’如果寡人就这样听从了他的劝谏,那就是被臣子所制约了;如果不听从他的劝谏,寡人又不舍得让他去死。” 晏子说:“弦章遇到君上实在是太幸运了!假如让弦章遇上桀、纣那样的君主,他早就被赐死了。”于是,景公听从晏子的劝谏,废除了饮酒无度的习惯。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五 景公燕①赏于**,万钟者②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③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④莫之从。公不说⑤。 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⑥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 晏子曰:“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臣,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⑦,以覆社稷,危宗庙。” 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 **之禄,所收者三也。 译注: ①燕:通“宴”,指用酒菜招待客人。 ②万钟:钟,古代计量器皿,四斗为一钟。万钟,此处指享*万钟俸禄。 ③职计:春秋时掌财政的官员职名。 ④士师:春秋时掌刑罚的官员职名。 ⑤说:通“悦”,高兴。 ⑥君国:君在此处为动词,指当上**的君主。 ⑦有司:指专门负责某项工作的官吏。争通“诤”,指直言规劝。 故事: 景公设宴赏赐**臣子,有三人赏赐万钟俸禄,五人赏赐千钟俸禄,赏赐的命令下达多次,可是掌财政的职计却不从命。景公大怒,命令罢免职计的官职,命令下达多次,掌刑罚的士师却不从命。于是景公很不高兴。 晏子去见景公,景公对晏子说:“寡人听说,掌握**大权的君主,喜欢谁就能给他赏赐,让他得到利益,厌恶谁就能疏远他。现在我喜欢谁却不能让他得到利益,厌恶谁却不能够疏远他,这岂不是失去了君主的**。” 晏子说:“臣听说,一个**的君主处事公正,臣子服从他就叫作顺从;如果君主行事邪僻,臣子服从他就叫作背逆。君上如今赏赐谗佞谄谀之人,却让下面的官吏一定要服从命令,这就是君主失去了当君主的准则,臣子失去了当臣子的职守。先王之所以有自己喜爱的人,是为了用来鼓励行善;之所以有自己厌恶的人,是为了用来禁止凶暴。从前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对**有利的人,君主就喜爱他;对**有害的人,君主就厌恶他。所以,君主明确了所喜爱的人,因而天下贤良的人就多了起来;明确了所厌恶的人,因而邪僻的人就*迹,因此天下安定清明,百姓和乐团聚。等到夏、商、周三代衰落的时候,君主的行为安于简慢轻忽,自身安于放纵享乐。顺从自己的人,君主就喜爱他;违背自己的人,君主就厌恶他。所以,君主明确了所喜爱的人,邪僻的人就多了;明确了所厌恶的人,贤良的人就*迹,弄得百姓流离失散,**遭到倾覆的危险。君上上不思考圣贤君主兴盛的原因,下不审视荒怠君主衰亡的教训,我担心您实行这样的暴政,让主管官吏们不敢谏诤,会使**陷于倾覆,使宗庙陷于危险。” 景公说:“寡人不知道这些道理啊,那就请按士师掌握的原则办吧。” 于是,景公收回了一些邪僻之人的俸禄,竟占了齐国大臣们俸禄的三成。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第六 翟王子羡①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②欲观之,公曰:“及晏子之寝病也。”居囿③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 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 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 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 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④,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⑤’夫驾八固非制⑥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乐之,国必众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此非御下之道也。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⑦之道也。《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⑧’。今君不思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⑨,国之亡*至矣。君其图之!” 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译注: ①翟王子羡:翟王的儿子,名羡。 ②嬖人婴子:嬖指**爱,婴子指景公的*妾婴子。 ③囿:饲养动物的园子。 ④不此忧耻:不以此为忧为耻。 ⑤载骖载驷,君子所诫:语出《诗?小雅?采菽》。骖,三匹马驾一辆车。驷,四匹马驾一辆车。指君子驾驶三匹马四匹马的马车陆续到了。 ⑥夫驾八固非制:古时的天子驾六匹马(夏)或四匹马(商、周),此处是指景公让翟王子羡驾八匹马是违反了古制。 ⑦雠(chóu):指仇敌。 ⑧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语出《诗?大雅?瞻印》。哲,聪明。倾,倾覆。指聪明的男子能使**稳固,聪明的女子却能使**倾覆。 ⑨务:从事。 故事: 翟王的儿子翟羡靠能用十六匹马驾车当上了景公的臣下,景公看他驾车,不太喜欢。景公有个*妾叫婴子,她想要观看翟羡驾车,景公说:“等晏子生病了再看吧。”于是,晏子生病在府中休息时,景公和婴子站在养有动物的园子的高台上观看翟羡驾车。婴子看了以后很高兴,就替翟羡请求,让景公赏赐他优厚的俸禄。景公答应了。 晏子病愈后去谒见景公,景公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技术很高明,寡人很喜欢,让他驾给你看看好吗?” 晏子说:“驾驭车马的事,不在臣的职权范围之内,臣不便参与。” 景公说:“寡人实在很高兴,想要赏赐给翟羡万钟俸禄,大概也够了吧?” 晏子回答说:“过去卫国有个姓东野的驾车人,君上很喜欢,可是婴子不喜欢,于是君上也就不喜欢他,以后也不再看他驾车。现在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君上不喜欢,可是婴子喜欢,于是君上也就喜欢看他驾车。婴子替他请求赏赐俸禄,君上就答应,这样看来,君上是被妇人制约了啊。况且作为一国的君主,君上不乐于治理人民,却喜欢调理马匹;不赏赐贤良的臣子优厚的俸禄,却给予赶车的马夫优厚的封赏。从前我们先君桓公的领土比现在狭小,他整顿法纪,推广政教,因此得以称霸诸侯。现在君上不能让一个诸侯拥护我国,粮食欠收的年份,道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君上不为这些事情忧虑,不以这些事情为耻,却只顾贪图享乐;君上不重振先君的功业,却只讲究驾驭车马的技巧。这样看来,君上不关心百姓疾苦,不顾及**盛衰,也太过分了。《诗经》上说:‘三匹马驾车四匹马驾车,是诸侯到来了。’用八匹马驾车,本来就不符合古制,现在君上用十六匹马驾车,这样不是*加违反古制吗?君上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一定会有很多人效仿这样的行为。驾这么多马去打猎本来就很不方便,远行就*不合适,可是使用的马匹却多了几倍,这不是驾驭臣子的办法。过分追求享乐,不妥善处理百姓的事务,这是圣贤的君主所嫌恶的。君上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诸侯中一定有人效仿,君上不用淳厚的道德、美好的政治施加于诸侯,却用邪僻的行为来影响他们,这不是爱民如子、使名声显赫、使百姓归附、使邻国亲近的办法。况且贤良的人被废弃,孤儿**得不到救济,却听信*妾的话增加马夫的俸禄,从而加深百姓的怨恨,这是君上与您的子民为敌的行为啊。《诗经》上说:‘聪明的男子可以使**稳固,聪明的女子却能使**倾覆。’现在君上不考虑如何让**稳固,却只做使**倾覆的事,恐怕齐国灭亡的*子就要到了,希望君上认真考虑!” 景公说:“先生说得好。”于是就不再观看翟羡驾车,罢免了他的职务,而且从此以后疏远了婴子。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七 景公疥且疟,期年①不已。召会谴、梁丘据②、晏子而问焉,曰:“寡人之病病③矣,使史固与祝佗④巡山川宗庙,牺牲珪璧⑤莫不备具,数其常多先君桓公,桓公一则寡人再。病不已,滋甚。予欲杀二子者以说于上帝,其可乎?”会谴、梁丘据曰:“可。”晏子不对。公曰:“晏子何如?” 晏子曰:“君以祝为有益乎?” 公曰:“然。” 晏子免冠曰:“若以为有益,则诅亦有损也。君疏辅而远拂⑥,忠臣拥塞⑦,谏言不出。臣闻之,近臣默,远臣喑⑧,众口铄金。今自聊、摄⑨以东,姑、尤⑩以西者,此其人民众矣,百姓之咎怨诽谤,诅君于上帝者多矣。一国诅,两人祝,虽善祝者不能胜也。且夫祝直言情则谤吾君也,隐匿过则欺上帝也。上帝神,则不可欺;上帝不神,祝亦无益。愿君察之也。不然,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 公曰:“善解余惑,加冠!”命会谴毋治齐国之政,梁丘据毋治宾客之事,兼属之乎晏子。晏子辞,不得命,*。相退,把政。改月,而君病悛。 公曰:“昔吾先君桓公以管子为有功,邑狐与谷,以共宗庙之鲜,赐其忠臣,则是多忠臣者。子今忠臣也,寡人请赐子州款。” 辞曰:“管子有一美,婴不如也;有一恶,婴不忍为也,其宗庙之养鲜也。”终辞而不*。 译注: ①期(jī)年:整整一年。 ②会谴、梁丘据:人名,二人皆为齐景公重臣。 ③病病:前字指疾病,后字指病势沉重。 ④史固与祝佗:史为官职名,固为人名。祝为官职名,佗为人名。 ⑤珪璧:古代祭祀用的玉器。 ⑥拂:通“弼”,指辅佐之人。 ⑦拥塞:阻断,隔*。 ⑧喑(yīn):哑。 ⑨聊、摄:地名,齐国的西部边界。 ⑩姑、尤:地名,齐国的东部边界。 神:灵验,显灵。 命:此处指允许。 悛:止住,此处指病愈。 邑狐与谷:邑名,即狐邑和谷邑。 鲜:新宰杀的鸟兽的肉。 州款:邑名。 故事: 景公生了疥疮,接着又患了疟疾,病了一年也不见好。他召见会谴、梁丘据、晏子,问他们说:“寡人的病严重了,派史官固和祝官佗去祭祀山川之神和祖宗神灵,牲口和珪璧等祭品全都准备了,数量比先君桓公在时还多,桓公用一份祭品,我用两份,病却不见好,而且*严重了。我想杀掉这两个人来取悦天帝,这样病会好得快吧?”会谴、梁丘据都说可以。晏子不回答。景公说:“晏子你有什么意见?” 晏子说:“君上认为祈祷天帝对您的病有好处吗?” 景公说:“是的。” 晏子摘掉帽子说:“如果君上认为祈祷上天有好处,那么诅咒也会对您有损害。君上疏远辅佐您的人,使忠臣被阻隔,没人再说劝谏您的话。我听说,您身边的臣子对于政事都默不作声,外边的臣子也是哑口无言,要知道众人一起说话,那是连黄金都能熔化的,现在从齐国西部边界聊、摄以东,齐国东部边界姑水、尤水以西,齐国的子民多极了,百姓当中怨恨您、批评您、向天帝诅咒您的人多极了。齐国那么多人诅咒您,却只有两个人去为您祈祷,即使善于祈祷的臣子,也不能胜过诅咒的百姓。再说,祝官向天地祈祷的时候,如果直率地讲出实情,那就是批评自己的君主;如果隐瞒了君上的过错,那就是欺骗天帝。天帝如果是灵验的,就不会被欺骗;天帝如果不灵验,那么向他祈祷也没有好处。希望君上明察这些事情。否则,随便杀戮无罪的臣子,这就是夏、商所以灭亡的原因啊。” 景公说:“你真是善于解除我的疑惑,请戴上帽子吧!”随后下令不再让会谴治理齐国的政事,不再让梁丘据负责接待诸侯宾客的事务,而把这些事情全都交给晏子。晏子推辞不*,却没有得到允许,这才接*。会谴、梁丘据都让出了职务,晏子执掌国政。转过月来,景公的病就痊愈了。 景公说:“从前我们先君桓**为管仲有功劳,赐给了他狐邑和谷邑做食邑及狩猎之地,依例供给祭祀宗庙所用的野兽。赏赐忠臣,那就是要赞美忠臣。现在晏子你是忠臣,请让寡人赏赐州款之地做你的食邑吧。” 晏子推辞说:“管子有一个优点,我不如他;有一个缺点,我又不忍心那样做,他竟然为宗庙饲养供宰杀的**。”于是终于谢*了景公的好意,没有接*赏赐。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八 景公游于麦丘①,问其封人②曰:“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③,宜**。”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公曰:“寡人固④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译注: ①麦丘:齐国邑名。 ②封人:指麦丘邑的邑人。 ③胡:指齐国先君胡公静,因其寿命长,后世多用为祝辞。 ④固:指孤陋寡闻,不通世事。 故事; 景公出游到了麦丘,问邑人说:“你年纪多大了?”邑人回答说:“鄙人八十五岁了。”景公说:“你真是长寿啊!祝愿祝愿我吧!”邑人说:“希望您寿命比齐国先君胡公静还长,以有利于**。”景公说:“好啊!你再祝愿祝愿吧!”邑人说:“希望您的子嗣都能活到我这么大年纪。”景公说:“好啊!你再祝愿祝愿吧!” 邑人说:“希望您不要得罪百姓!”景公说:“确实是有百姓得罪君主的,哪里有君主得罪百姓的道理?” 晏子听了后,劝谏景公说:“君上错了。那些疏远君主的人有罪,由亲近君主的人去处治他们;低贱的人有罪,由尊贵的人去处治他们;君上要是得罪了百姓,那能由谁来处治呢?臣冒昧地问一句:夏桀和商纣,是被君主所杀呢,还是被百姓所杀呢?” 景公说:“是我太不通事理了。”于是把麦丘赏赐给邑人做食邑。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九 楚巫微导裔款①以见景公,侍坐三*,景公说之。楚巫曰:“公,明神之主,帝王之君也。公即位十有七年矣,事未大济者,明神未至也。请致五帝以明君德。”景公再拜稽首。楚巫曰:“请巡国郊以观帝位。”至于牛山②而不敢登,曰:“五帝之位在于国南,请斋而后登之。”公命百官供斋具于楚巫之所,裔款视事③。 晏子闻之而见于公曰:“公令楚巫斋牛山乎?” 公曰:“然。致五帝以明寡人之德,神将降福于寡人,其有所济乎!” 晏子曰:“君之言过矣!古**者,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诸侯戴之,以为君长;百姓归之,以为父母。是故天地四时,和而不失;星辰*月,顺而不乱。德厚行广,配天象时④,然后为帝王之君,明神之主。古者不慢行而繁祭⑤,不轻身而恃巫。今政乱而行僻,而求五帝之明德也;弃贤而用巫,而求帝王之在身也。夫民不苟德⑥,福不苟降。君之帝王,不亦难乎?惜夫!君位之高,所论之卑也。” 公曰:“裔款以楚巫命寡人曰:‘试尝见而观焉。’寡人见而说之,信其道,行其言。今夫子讥之,请逐楚巫而拘裔款。” 晏子曰:“楚巫不可出。” 公曰:“何故?” 对曰:“楚巫出,诸侯必或*之。今信之以过于内,不知;出以易诸侯于外,不仁。请东楚巫而拘裔款。” 公曰:“诺⑦。”故曰送楚巫于东,而拘裔款于国也。 译注: ①楚巫微导裔款:楚巫微,楚国的巫师名叫微。巫,古代以舞蹈方式代人祈祷的人。裔款,齐国重臣。 ②牛山:山名。 ③视事:理事,此处指处理斋戒之事。 ④配天象时:指与天地相合,四时相符。 ⑤繁祭:指频繁举行祭祀仪式。 ⑥苟德:苟,随便,不严肃。指不随便感恩戴德。 ⑦诺:古时应答声调。 故事: 楚国的巫师微在齐国重臣裔款引荐下去见景公,侍奉了景公三天,景公很喜欢微。微对景公说:“君上是英明神武的君主,是可以称帝称王的君主。您在位十七年了,可是霸业却没有取得*大的进展,这是因为神明没有来帮助您。请让我请来五帝之神,以彰明您的圣德。”景公听了以后对微叩头在地,拜了两拜。巫师微说:“请让我到齐国都城郊外去巡行,以便观察五帝之神的方位。”但他走到牛山的时候,却不敢登上山去,只说:“五帝之神的方位在城南,请让我斋戒以后再登山。”于是景公命令群臣百官供给微斋戒用的东西,送到微的住所去,让裔款负责处理斋戒的事务。 晏子听说这件事以后,去见景公,说:“君上让楚国来的巫师在牛山那里斋戒吗?” 景公说:“是的,寡人想请五帝之神来帮助我,以便彰显我的圣德,神灵将降福于我,大概会对我有所补益吧!” 晏子说:“君上的话错了。古代称王的君主,道德淳厚,足以使社会安定;品行广博,足以包容子民。诸侯们爱戴他,把他当成君长;百姓们归附他,把他当成父母。因此,天地四时**而不颠倒次序;*月星辰,依次运行而不混乱。道德淳厚,品行广博,与上天同德,与四时相符,他才能成为称帝称王的国君,成为英明神圣的君主。古时的君主不会行事简慢而频繁举行祭祀仪式,不轻视自身的努力而依仗巫师的祈福。现在君上政务混乱,行为邪僻,却祈求五帝之神彰显自己的道德;抛弃贤人,重用巫师,却祈求古代帝王来帮助自己。百姓不会随便对君上感恩戴德,福泽不会随便降到君上身上,您却想称帝称王,不是很难吗?可惜啊!您的地位很高贵,言论却很卑下。” 景公说:“是裔款把楚国巫师微**给寡人的,说:‘您姑且见见他,观察观察。’我见了他,很喜欢他,相信了他的巫术,这才按照他的话做了。现在先生批评寡人,那请让我驱逐微,拘捕裔款。” 晏子说:“楚国巫师不能驱逐出去。” 景公说:“为什么?” 晏子回答说:“如果楚国巫师被君上驱逐出去,其他诸侯中必定有人收留他。您相信他,因而在**铸成过错,这是不明智的;驱逐他出境,让其他诸侯轻信他的话,这是不仁德的。请您把他迁移到东方海滨去,拘捕裔款。” 景公说:“好吧。” 当即就派人把微送到了东方海滨,同时把裔款拘禁在都城里。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①在高山广水②。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③,可乎?” 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④,可乎?” 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将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景公曰:“今为之奈何?” 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 译注: ①祟:鬼神作乱,此处指降下灾祸。 ②高山广水:指高山大河。 ③灵山:指有灵验的山。 ④河伯:指河神。 故事: 齐国遇到大旱,过了下雨的季节仍不下雨,景公召集群臣问:“天不下雨已经很长时间了,百姓将有饥荒之难。我让人占卜,说是髙山大河之神降下的灾祸。我想稍微征收点赋税,用这些钱财来祭祀灵山,可以吗?” 群臣不知道怎么回答。晏子上前进言说:“不可以。祭祀灵山没有好处。灵山本来就以石头为躯体,以*木为毛发。天很长时间不下雨,它的毛发将被晒焦,身躯将被晒热,它难道就不希望下雨吗?所以祭祀它没有好处。” 景公说:“如果不祭祀灵山,那我去祭祀河神,可以吗?” 晏子说:“不可以。河神以水为国土,以鱼鳖为百姓。天很长时间不下雨,水位将下降,川流将干枯,它的**将灭亡,它的百姓也将灭*,它难道就不希望下雨吗?所以祭祀它又有什么好处?” 景公说:“那么现在我应该怎么办呢?” 晏子说:“如果君上离开宫室,到露天居住,跟灵山河神共同为干旱忧虑,或许能下雨吧!” 于是景公走出宫室,到野外居住。过了三天,天果然下起了大雨,齐国的百姓也都能及时播种。景公说:“晏子的话说得真好,寡人怎么可以不听他的呢?他是有德的贤臣啊。”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一 景公将观于淄上①,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 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声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②,能终善者为师。昔先君桓公,其方任贤而赞德之时,**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③;驱海内④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当是时,盛君之行不能进焉。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竖刁⑤,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宫而不举⑥,虫出而不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⑦。’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今君临民若寇雠,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节以没世⑧耳。” 译注: ①淄上:淄,指齐国淄水。上,指岸边。 ②列士并学:列士,指众多。此处指众多的读书人。 ③劳者不疾:劳者,指劳苦大众。疾:痛恨。 ④海内:指四海之内,此处指各地的诸侯。 ⑤竖刁:指齐桓公时期的宦官刁,在齐桓公死后扰乱齐国朝政。 ⑥胡宫而不举:此处指不能发丧。 ⑦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大雅?荡》,意思是做善事的人往往都有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一直能坚持到*后的。 ⑧持节以没世:持节,指加以节制。没世,指一生。 故事: 景公到齐国淄水边观赏景色,跟晏子悠闲地站在岸边。景公叹息着说:“啊!假如齐国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并且传给子孙后代,岂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 晏子回答说:“臣听说,英明的君主不是谁随便就能当的,百姓不是平白无故就来归附他的。如今君上施行的政令让**混乱、所做作为使民心丢失已经很长时间了,还想让**延续下去,那不是很难吗?臣听说,能够长期延续**的君主,是始终能施行善政的人。当今各国诸侯并存,只有始终施行善政的君主能成为诸侯中的霸主;众多读书人一块学习,只有德行始终高超的才能当老师。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当他任用贤人,崇尚道德的时候,濒临灭亡的**靠他才得以延续,处境危险的**依仗他才得以安宁。因此百姓服从他的政令,世人推崇他的道德。他去远方征讨残暴的诸侯,随*的士兵和**的百姓都不痛恨他;他号召天下的诸侯去朝拜周天子,诸侯们也都没有怨言。那时,古代盛世之君们的行为也没有能和他相比的。但到了桓公倦政的晚年,他荒废了道德,**享乐,自身沉溺女色,政务全交给竖刁等奸臣,因此百姓对他的政令感到痛苦,世人都责备他的品行。所以他死在胡宫里却没有人为他发丧,尸体生出的蛆虫爬到门外而得不到收殓。那样的情形,就是夏桀、商纣等暴君的死亡也没有比他*悲惨的了。《诗经》上说:‘行善的人都有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而治理**不能一直施行善政,就不能始终坐在君主的位子上。如今君上面对百姓就像面对仇敌一样,见到善行就像躲避炎热一样,搅乱了**的政务,伤害到贤良,必定会违背民心。君上随心所欲地搜刮百姓的财物,残暴地诛杀无辜的臣下,恐怕君上就要惹上祸患了。臣已年老,不能再供君上使唤。如果您的德行不能改变,那就请加以节制,或许有生之年还能让齐国延续下去。”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①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②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③涕而顾晏子曰:“寡人**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 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④、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⑤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⑥也。” 译注: ①滂滂:寓意可引《韩诗外传》卷十一——“奈何去此堂堂之国而死乎?”做解。滂滂通“堂堂”,指整齐强大。 ②艾孔、梁丘据:齐景公朝重臣。 ③刷:擦拭。 ④太公:指齐太公姜尚,齐国始祖。 ⑤迭:指*替,轮流。 ⑥窃笑:指私下偷笑。 故事: 景公到牛山上游玩,望着北边齐国的都城,流下了眼泪,哭着说:“寡人为什么要离开这强大的**而死呢?”他的两个大臣,艾孔、梁丘也都陪着他哭泣,只有晏子在独自在一旁大笑。景公擦掉眼泪,回头看着晏子问:“寡人**出来游玩,见到前面的景色很悲伤,艾孔和梁丘据都陪着我哭,你却独自发笑,这是为什么?” 晏子回答说:“假如贤德的君主能长生不死,永远守住**,那么太公、桓公就应该一直坐在君主的位子上;假如勇武的君主能长生不死,永远守住**,那么灵公、庄公就该一直坐在君主的位子上。如果这几位先君一直在位,那么君上怎么能得国君的位子呢?那是因为他们交替做君主,交替离开了君位,才传到君上这里,如今您为此而流泪,这不是仁德的行为啊。**我见到一位不仁德的君主和两个阿谀奉承的臣子,这就是我独自大笑的原因啊。” 景公游公阜一*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出游于公阜①,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 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没②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③、太公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④,执铫耨以蹲行畎亩⑤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而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伯常骞⑥使禳⑦去之。晏子曰:“不可。此天教也。*月之气,风雨不时,彗星之出,天为民之乱见之,故诏之妖祥,以戒不敬。今君若设文而*谏,谒圣贤人,虽不去彗,星将自亡。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⑧,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茀⑨又将见矣!”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译注: ①公阜:齐国地名。 ②丁公:齐太公姜尚之子,名伋。 ③没:通“殁”,指人死亡。 ④褐:粗毛织成的衣服。 ⑤铫耨:铫,长把锄头。耨,短把锄头。畎亩:田野。 ⑥伯常骞:齐国负责观天象的官员。 ⑦禳:祈祷以免灾。 ⑧优:指优伶。 ⑨茀:同“孛”,彗星的一种,古时把尾巴拖得较短的彗星称为“茀”或“孛”。 故事: 景公到公阜游玩,向北望去,看到了齐国都城,说:“啊!假如自古以来就没有死亡,会怎么样呢?” 晏子说:“从前天帝把人的死亡当成好事,仁德的人可以在地下安息,不仁德的人可以在地下藏伏。假如自古以来没有死亡,那么太公、丁公将永远享有齐国,桓公、襄公、文公、武公都只能做他们的相国,君上就只能戴着斗笠、穿着布衣、手持农具在田野里劳动,哪里还有工夫忧虑死亡呢?”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气愤得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没多久,梁丘据驾着六匹马拉的马车从远处驶来。景公说:“这人是谁呀?”晏子说:“是梁丘据。”景公说:“你怎么知道的?”晏子说:“天气这么酷热,却如此赶着马奔驰,重者会让马死掉,轻者也会让马*伤,除了梁丘据,谁敢这么干?”景公说:“梁丘据和寡人相处得很**啊!”晏子说:“这只能叫作所好相同。所谓**,拿味道来比喻,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臣子应该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臣子应该是咸的。而梁丘据这个人,君主是甜的,他也是甜的,这只能叫所好相同,怎么能算得上是**呢?”景公听了晏子的话,气愤得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没多久,天色将暗,景公向西望去,看到天上有颗彗星,就召来伯常骞,打算让他行祈祷的仪式以除掉彗星。晏子说:“君上不可以这样做。这是上天在告诫凡人。*月出现圆晕,风雨就会失调,彗星出现,是因为上天看到世间的混乱而故意显示出的不祥景象,以此来警戒人们不恭敬的行为。君上如果修文德,纳谏言,任用贤良的人,即使您不祈祷,彗星也会自己消失。如今您好酒贪杯,**作乐,不整顿朝政,纵容小人,亲近谗佞,喜欢优伶,厌恶文德,疏远贤人,这样做何止是彗星,连孛星也会出现了!”景公听了晏子的话,气愤得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等到晏子死后,景公从门里出来,哭着说:“唉!从前寡人带着先生到公阜游玩,先生**之内三次责备于我,如今还有谁能像先生那样直言指责我的过错呢?” 景公游寒涂不恤死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出游于寒涂①,睹死胔②,默然不问。 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藉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涂,据四十里之氓③,殚④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藉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其年⑤,公三月不出游。 译注: ①涂:通“途”,指道路。 ②死胔:胔,指有*肉的尸体。 ③氓:指百姓。 ④殚:尽,此处指用尽。 ⑤其年:通“期”,指一周年。 故事: 景公到寒亭游玩,途中在道路上看到*烂的尸体,却默默无言,不予理会。 晏子劝谏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看到饥饿的人,就赏赐他们食物;看到有病的人,就周济他们钱财;役使百姓做事,不让他们过于辛苦;收敛赋税,不让百姓承*过大的负担。先君将要出游的时候,百姓都髙兴地说:‘君主大概会到我们这里游玩吧!’现在君上到寒亭游玩,整个四十里之内的百姓,把钱财全部拿出来都不够君上收敛,把力气全部使出来也应付不完君上的徭役。百姓挨饿*冻,死尸到处可见,可是您却不予理会,这实在有违君主的原则啊。一旦百姓财物耗尽,气衰力竭,下情蒙蔽,不能达于上;国君骄傲自大,**淫佚,上情阻塞,无法宣导于下;上下离心离德,君臣无亲,这就是夏商周三代帝王,由盛而衰的原因啊!如今,君上不但不加警惕,还步他们后尘,只怕*后是亲痛仇快,给公族带来危险,给异姓之人造福啊。” 景公说:“是的。当国君却忘记了臣子,加重赋税却忘记了百姓,寡人的罪过大了。”于是景公下令收殓死尸,拿出粮食周济百姓,寒亭四十里之内的百姓,一年之内不用服徭役,景公自己也三个月不再出去游玩。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之时,雨雪三*而不霁①。公被②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③,公曰:“怪哉!雨雪*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 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⑤者,无问其家;循国⑥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⑦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注: ①霁:指雨雪后天转晴。 ②被:同“披”。 ③有间:指一会儿。 ④闻命:指接*命令,此处指*教。 ⑤里:古代户籍管理的计数单位,先秦时二十五家为一里。 ⑥循国:循,同“巡”,指在**巡视。 ⑦兼:指两个时间单位。兼月为两个月,兼年为两年。 故事: 景公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冬天,一连下了三天雪仍不天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的白皮毛制作的皮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去见景公,在景公身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真奇怪呀!下了三天雪,天气却并不寒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寒冷吗?” 景公笑了。晏子说:“臣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却知道有百姓在挨饿;自己穿暖了,却知道有百姓在*冻;自己安逸了,却知道有百姓在*苦。如今君上却不知道这些。” 景公说:“先生说得好,寡人*教了。”于是下令拿出一些皮衣和粮食,发放给那些挨饿*冻的百姓。下令在道上看到这些人,不要问他们是哪个乡的;在村里看到这些人,不要问他们家在哪里;在**巡视,统计这些人的数目,不要问他们姓名。家中有冠礼、婚礼、丧礼、祭祀等事务的人家,发给两个月的粮食;有病的人家,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说这事以后评论说:“晏子能够表明自己所希望办理的事情,景公能够去做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之时,荧惑①守于虚,期年不去。公异之,召晏子而问曰:“吾闻之,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荧惑,天罚也,今留虚,其孰当之?” 晏子曰:“齐当之。” 公不说,曰:“天下大国十二,皆曰诸侯,齐独何以当?” 晏子曰:“虚,齐野也。且天之下殃,固于富强,为善不用,出政不行;贤人使远,谗人反昌;百姓疾怨,自为祈祥;录录②强食,进死何伤?是以列舍无次,变星有芒;荧惑回逆,孽星在旁。有贤不用,安得不亡?”公曰:“可去乎?” 对曰:“可致者可去,不可致者不可去。” 公曰:“寡人为之若何?” 对曰:“盍③去冤聚之狱,使反田矣;散百官之财,施之民矣;振孤寡而敬老人矣。夫若是者,百恶可去,何独是孽乎!” 公曰:“善。”行之三月,而荧惑迁。 译注: ①荧惑:即火星,古代迷信认为,它出现在哪个方向,哪里就会有灾祸。 ②录录:通“碌碌”,不作为。 ③盍(hé):何不。 故事: 景公在位的时候,火星运行到二十八宿之一虚宿的位置上便停了下来,一整年也没有离开。景公知道后很惊讶,召来晏子问:“寡人听说,人只要坚持做善事,上天就会奖赏他;而一贯做坏事的人,上天就会降下灾祸惩罚他。火星就是上天惩罚人们的标志。现在它停留在虚宿那个位置,那么谁将接*上天的惩罚呢? 晏子说:“齐国应当接*上天的惩罚。” 景公很不高兴,就说:“天下称得上大国的有十二个,都可称诸侯,为什么他们都没事,唯独齐国要承*上天的惩罚呢?” 晏子回答说:“虚宿,正好和齐国对应,是齐国的分野,况且上天降下灾祸,本来就会选择富强的**,因为这些**往往倚仗自己强大,从而欺凌弱小。如今的齐国,行善的人被君上弃置不用,政令颁布后却得不到执行;贤良的人被君上疏远冷落,谗佞的小人却得势猖狂;百姓们都怨恨君上,君上却只顾为自己祈福。君上不理国事,碌碌无为,只图享乐;眼看着就要走向灭亡,却不知道悲伤。齐国的乱象感应上天,所以二十八宿的运行也就颠倒了次序,预示灾变的彗星便出现了,火星停留在虚宿上,妖星伴随它的身旁。这样异常的天象就是因为贤良的人得不到君上的任用,齐国又怎么不会亡呢?” 景公说:“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火星离开虚宿,让灾祸不降临在齐国呢?” 晏子回答说:“凡是因为人的行为招来的惩罚,也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行为避免;凡不是人力招来的惩罚,就没有办法避免。” 景公说:“那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火星离开虚宿,避免灾祸呢?” 晏子说;“君上可以平反冤狱,释放被错判的囚犯,让他们回家种田;把各级官员聚敛的钱财施舍给百姓;救济孤儿**,敬养老人。如果君上做到这些,各种灾祸之事都可以消除,又岂止是火星这个妖星?” 景公说:“先生说得很对。”于是,景公下令,按照晏子的谏言去做,三个月后,火星就从虚宿移走了。 景公欲诛骇鸟野人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射鸟,野人①骇之。公怒,令吏诛之。 晏子曰:“野人不知也。臣闻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两者,先王之禁也。以飞鸟犯先王之禁,不可。今君不明先王之制,而无仁义之心,是以从欲而轻诛。夫鸟兽,固人之养也,野人骇之,不亦宜乎! 公曰:“善!自今已后,弛②鸟兽之禁,无以苛民也。” 译注: ①野人:乡野农夫。 ②弛:松弛,此处指放开。 故事: 景公出游,见到一只小鸟,正要张弓射杀,一个农夫忽然走过来,惊飞了小鸟。景公很生气,命令随行的官吏杀掉那个农夫。 晏子劝解说:“这个农夫不知道君上要射飞鸟,并不是故意的。臣听说,奖赏无功之人就是乱政,治罪不知情之人就是暴政。这两种做法,都是齐国的先君们明令禁止的。君上因为农夫惊飞了要射杀的小鸟就要降罪于他,这就触犯了先君的禁令。如今君上不遵守先君留下的法令,又没有仁爱之心,因此才放纵自己的**,轻率杀人。山野的飞禽走兽本来不是人喂养的,农夫惊走它,不是应该的吗?” 景公说:“先生讲得好!从今以后废除寡人捕猎鸟兽时不许旁人靠近的禁令,不再用它来苛待百姓。”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使圉人①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 公矍然②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译注: ①圉(yǔ)人:马夫。 ②矍然:惶恐惊讶的样子。 故事: 景公把自己*心爱的一匹马交给马夫饲养,有**,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大怒,命令侍卫对马夫施行肢解的刑罚。晏子正好陪在景公身边,景公的侍卫拿着刀正要前往施刑,晏子制止了他们,问景公说:“古时候,尧、舜二帝肢解犯人,是从人身体的哪个部分开始的?” 景公听了这话,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惶恐地说:“肢解人这种事情不能从寡人开始。”于是收回了肢解马夫的命令。又说:“把马夫交给狱吏处置吧。” 晏子说:“这个马夫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臣替君上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让他服罪,然后再交给狱吏处置吧。” 景公说:“行。” 晏子一一列数马夫的罪名说:“你的罪名有三个:君上派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当死的**条罪状。你弄死的是君上*心爱的一匹马,这是当死的第二条罪状。你让君上因为一匹马而杀人,百姓知道后一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知道后一定会轻视我们的**。你弄死了君上的马,使他积怨于百姓,*力弱于邻国,这是你当死的第三条罪状。现在就把你交给狱吏处置吧。” 景公感慨地叹息说:“先生放了他吧,先生放了他吧,不要为这件事败坏了寡人的仁德之名。” 一名聪明*顶的辅政天才 一段妙趣横生的上古青史 一个辉映万世的争霸时代 被称为从秦始皇“焚书坑”里刨出的,极具处世哲理和富含人文思想的史学名著 被誉为**春秋时代两千年,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智慧精华大成的治国宝典 流传上千年的历史故事,影响百辈人的治世经典,全新超值精装典藏本,全新译注,震撼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