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学刊(新11辑)

欧亚学刊(新11辑)
作者: 余太山 李锦绣 主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1.60
折扣购买: 欧亚学刊(新11辑)
ISBN: 9787100208567

作者简介

余太山,男,江苏无锡人,汉族,1945年7月生于上海。无党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此后任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李锦绣, 1965年9月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村。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图书馆敦煌资料中心工作。1993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为该所中外关系室研究员。

内容简介

粟特語灌頂儀軌 段 晴 范晶晶 楊 帆 《考古學報》(2020年第3期)公佈了吐峪溝出土的粟特語寫卷(圖版19),文字書于紙上。粟特語文字的背面,是漢文佛經。據此可以將吐峪溝新出粟特語佛教寫卷歸入高昌回鶻時期。本文在轉寫、漢文翻譯的基礎上,逐一分析寫卷的内容,以及所反映的語言、文字特徵。本文指出:此寫卷是供粟特語灌頂儀軌所用,並非雙語文書,亦非翻譯的文本。此粟特語寫卷在吐峪溝發現,證明了漢地流行的佛教密宗也曾經傳播到吐峪溝。吐峪溝也曾有佛教僧團舉行過密宗的灌頂儀式。 書寫特點:’(a)、n、y之間差别細微,s和?之間幾乎看不出差別,而γ/x與s和?的區別僅在于前者的比例略小些。 加强了母音標識:β’cr’,拼寫梵語的vajra,兩處a音都有用相應字元標識。第25行的s’m’y’y,音譯梵語的samaya;第26行的xwyyn,轉寫梵語的hū?等。尤其是x對h,説明這一階段粟特語的γ/x,其實更傾向于讀作[x]。 附加符號: [z]、[?]使用了附加符號。第二行?’y的?之下,有明顯的兩點,如右圖:,明顯不同于z下加一點的寫法。但是,在第7行末詞?’yt的? 之下,兩個點合併成爲一横道,如右圖:。 另有語句顯示,這件粟特語灌頂儀軌用指南,是在參照唐代不空漢譯的基礎上撰寫的,顯示了漢地流行的佛教潮流回流吐魯番地區的傾向。 絲路印度教諸神圖説 馬小鶴 汪 娟 4—9世紀,對濕婆及其妻子雪山女神和難近母、其子室建陀和象頭神,以及毗濕奴、梵天、帝釋、乾闥婆和其他印度教神祇的崇拜,沿著絲綢之路傳播,留下了很多遺跡。摩尼教也于3—9世紀沿著絲綢之路傳播,有足夠的機會接觸印度教。在這種背景下,中亞摩尼教徒將印度教的那羅延(毗濕奴的化身之一)重塑成摩尼教第一先知,置于蘇路支、釋迦文、夷數和摩尼之前。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歐西德謨斯王朝史述要 余太山 歐西德謨斯王朝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第二個王朝。關于歐西德謨斯一世的事蹟,僅見于波利庇烏斯的《歷史》和斯特拉波的《地理志》等少數典籍。後者涉及歐西德謨斯一世參與迪奧多圖斯一世揭叛旗的過程,前者敘説了塞琉古王朝安條克三世東征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大致過程。本文試圖通過推敲這些簡略的記載,了解歐西德謨斯一世本人及其治下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 沟通国内外欧亚学交流的桥梁 。《欧亚学刊》是关于东方学的丛刊,是欧亚史学集成,汇集了内陆欧亚考古、历史、文化、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凡属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范畴的专题(或资料)研究论文,内容充实,有一定广度、深度,均在收辑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