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爱

AI与爱
作者: 拉娜·埃尔·卡利乌比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AI与爱
ISBN: 9787521760835

作者简介

AI感知技术公司Affectiva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情感AI的先驱人物。 拉娜是一名出身于埃及传统家庭的女性,12岁以前,她的人生在科威特度过,前半生的成长轨迹是典型的“听的女孩”。后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学位。在创办AI感知技术公司之前,她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科学家。 拉娜是技术人性化、人工智能伦理和多样性的倡导者,由她发明的情感识别技术屡获殊荣。该技术基于一个科学实验平台,使用了深度学习和世界上最大的情感数据库,对来自全球75个国家的近450万张面孔进行了分析,收集了500多亿个情感数据点。此后,她带头将情感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心理健康和自闭症研究。 曾被《福布斯》(Forbes)评为2018年美国科技界科技50强女性之一,并被《财富》(Fortune)杂志列入了“2018年全球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名单。

内容简介

序 情感荒漠(节选) 我是一家人工智能(AI)企业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公司总部在波士顿,称得上情感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企业。情感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旨在将情商应用到数字世界。人工智能这门科学的目标是训练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推理,而情感人工智能则专注于训练计算机对人类情感加以识别、量化和回应,这是传统计算机无法做到的。我做这方面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让计算机变得跟人一样有情有义,而是希望人们在网络世界驰骋时,能够守住人性之美。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就是我的人生故事,我这辈子都在探索怎样让技术变得更加人性化,我无法允许人类任由科技摆布,而变得冷漠无情。 要想教会机器识别情感,我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专家”,要对人类情感无所不知。我渐渐发现,我的研究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研究重点转移到了我的个人情感生活上。这个研究任务可比敲代码难多了,因为我不愿去觉察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更不愿意把这些感受与人分享,进而解决问题。但我必须直面这一点。到头来,自我解码成了我最大的挑战,我必须学会抒发情感并妥善处理它们。我现在很擅长做这件事了,我如愿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整个过程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件被不断用心打磨的作品,日渐出色。 我的研究工作和我的个人故事密不可分,所以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本“编年史”来读,它见证了我在这两趟旅程中的经历和不懈探索:让机器更加人性化,解开我自己的情商密码。 像我这样的人在科学界并不多见—我是女性,棕色皮肤,身处高管层级,还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要知道,这一领域目前仍然由男性和白人主导。我的故乡在中东地区,那里盛行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化。世界发展瞬息万变,中东却仍停留在探讨妇女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的阶段。无论是我现处的科学界还是熏陶我的中东文化,女性都被排除或被限制在权力之外。要想实现我的目标,我必须学会驾驭这两种文化。 我现有的成就得益于父母的熏陶。他们给了我既开明又保守、既前卫又传统的生长环境。我是穆斯林,我能感受到自己日渐强大,也较以往更专注于穆斯林文化;我坚守自己的宗教价值观,虽然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味顺从它。我现在的身份是美国公民,这个伟大的国家给公民创造了极具活力、充满能量、崇尚创业精神的大环境,我也因此受益,走上了逐梦的道路。 在这本书里,我想为你打开一扇窗,带你看看我成长的世界,一个鲜有西方人关注的中东地区。我还想带你认识我的家人,和你分享我们的经历。因为我相信,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生疏与隔阂是我们培养同理心的正确方式。我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坚定强大、情感健全的个体,建设坚定强大、情感健全的社会。不论在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我都把消除隔阂当作头等大事。 让我激动不已的还有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大家渐渐地更加了解人工智能,以及这项技术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世界—你所了解的这个世界,即将发生改变。我一直站在这场变革的最前沿,请你随我来看看幕后的故事,听我聊聊人工智能是怎么实现的,它怎么发挥作用,以及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人工智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它已经成为主流技术,无处不在。从前,车得人来开,慢性疾病得由医护人员治疗,求职简历得由人力资源部门审核,而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取代人类做这些事了。人工智能已经无所不在,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数变化。鉴于此,人类社会要行动起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开发和部署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 人们如今无比依赖计算机,所以打造情感人工智能势在必行。科学技术被人类利用到了极致,它得解决科学家不曾设想需要它来解决的一些问题。就好比计算机被发明之初的用途是做计算(所以才有 “计算机”的叫法),是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数字处理。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沉浸式技术盛行的时代。在这个虚拟与现实界限模糊的时代,计算机要完成的任务远不只是进行基本的数字运算。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这些移动技术的发展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里,你会看到位高权重的总统一条接一条地发推文;你可以用脸书(Facebook)和色拉布(Snapchat)来进行社交;你可以体验众包服务、数字银行和网购;你可以雇用虚拟助手订酒店、做股票交易,甚至替你结识朋友。有了乐活手表(Fitbit)、苹果公司的 Siri 语音助手和亚马逊的 Alexa 语音助手等设备,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实现联通。 计算机越做越小巧,其外观越来越时尚,功能越来越强大(而且更加便携),于是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期待计算机能派上用场。 有些事非得人们亲自上场、发挥情商才能做成,大家却也想让计算机代劳。计算机成了很多人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有了它,你也许能随时随地联系任何人,但这并不等同于实现了真正的连接,也不意味着实现了有价值的沟通。毕竟,面对面交流是人类进化了几千年才稳定下来的交流模式。单纯的文字往来并不能完整地展现某条信息的真实含义。绝大多数人际沟通的实现依赖于非言语信号的变化,比如面部表情、声音、手势和其他肢体语言。但当人际交往转到线上后,这些非言语信号都消失不见了。 所有非言语信号里,我认为人脸最能展示和传递情感。通过面部表情,我们可以展现丰富的情感状态或其他心理状态—享受、惊讶、恐惧、好奇、无聊、爱意、愤怒,通通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当中看出来。所以,我的研究工作专注于教计算机解读人脸,就好像你解读别人的面部表情一样。我会训练计算机捕捉从微笑到皱眉这整个过程中的各种表情,等它下次再看到其中某个表情时,它就可以识别并做出回应。 解读非言语信号,面对面地实时观察对方,了解彼此情绪的细微差别,这都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本领。随着我们日渐成熟,接触的人、见过的表情越来越多,我们的这项技能得到了持续发展。而这使得我们更有智慧,也教我们变得更加善解人意。它更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华尔街日报》争相报道 ※ 凯文·凯利、亚当·格兰特诚挚推荐,麻省理工学院十余位专家高度赞赏 计算机本身是“情感荒漠”,无法识别和理解人类的情感,本书作者拉娜·埃尔·卡利乌比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将情感识别技术应用于包括自闭症、心理健康在内的多个领域,造福人类。拉娜追求梦想的坚持不懈、勇敢、创新精神,以及现代人如何正确、道德地利用和发展情感人工智能,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 一位将情感人工智能融入现代科技发展的埃及裔年轻女性 一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一位创新者的人性再识 抛开传统出身与“听的女儿/温顺的妻子”的家庭规则 她选择引领一场“情感人工智能”技术革命 ※ 女性前沿科学家,情感AI技术先驱人物 AI感知技术公司Affectiva联合创始人兼CEO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科学家 拉娜·埃尔·卡利乌比的创梦与抉择 ※ 致所有热爱科学、热爱前沿技术 却曾被现实束住手脚的女性 请相信梦想、创造与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