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田真情商教育法/七田真早教经典系列

七田真情商教育法/七田真早教经典系列
作者: (日)七田真|译者:思可教育
出版社: 化学工业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七田真情商教育法/七田真早教经典系列
ISBN: 9787122258021

作者简介

七田真,*本岛根县人,1929年出生于中国辽宁大石桥。于2009年4月22*,在东京一家医院过世,享年81岁。 教育学博士,****右脑开发专家,曾任美国纽波特大学*本分校教育系教授,七田真博士于1958年创立七田教育研究所。50多年来致力于倡导和实践右脑教育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以脑力开发为核心、通过对婴幼儿潜能开发的大量实践、建立起是对心灵、智力、语言、动作、社会性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全人格综合教育体系:七田真**教育。 目前*本有500多所学校采用七田式教学法。七田式教室能将幼儿不可思议的能力巧妙引导出来。但七田式幼儿教育并不是以英才教育或天才教育为目标,而是为了培养孩子拥有一颗体贴他人、充满爱欲与积极性的心,以全人格教育及左脑与右脑平衡的教育为目标。其特征在于才能递减法则理论。在孩子0~6岁之间,每天花三十分钟的时间,藉由游戏的互动培养孩子**的资质,这就是七田式幼儿教育理论。他的教育理论还远播美国、东南亚以及韩国等地,在**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内容简介

  孩子很多的问题行为,都是在刷存在感  孩子 只有得到父母的疼爱和尊重,才会成长为自信且具有 存在感的孩子。如果父母没能很好地传达爱,孩子会 感觉到被父母忽视、放任,其心理就无法健康成长, 很容易做出伤害他人甚至反社会的事情。这是因为, 在育儿过程中爱和共鸣**重要。在育儿过程中,如 果父母向孩子传达爱,认真体会孩子的心情,疼爱孩 子,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健康成长,敬爱父母,友善 他人,从而避免出现反  社会的行为。近,电视、 报纸上经常会报道一些青少年犯罪的事件,仔细调查 那些案件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心灵*过严重创 伤的孩子所为。那些孩子从来没有感*到父母的爱, 大多对父母都持有否定,甚至憎恨、**的态度。在 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从未感*到父母的爱,他们的心 理逐渐变得扭曲。孩子所有的问题或行为,都是在潜 意识里渴求父母爱的一种无意识表现。对于孩子的身 心成长而言,父母可以说是重要的存在。父母从心底 里对自己的孩子流露出爱,并认可、赞赏孩子,他们 就**不会产生心理扭曲。  其中,父爱对于孩子 的心灵教育*是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孩子情绪方面的 发育上。如果父亲能仔细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帮助 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不但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会越来 越好,在生活中也会富于团队合作精神。反之,如果 父亲遇到事情只知道严厉批评,或是从来不管家庭事 务,那么,与孩子的心灵就会愈加疏远,甚至有可能 造成**恶劣的后果。在单亲(仅有母亲)家庭中, 孩子无法从父亲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但是,因为 孩子在本性上具有“利他性”,他们会通过与他人的 共鸣来获得存在感。所以当其他孩子遇到困难时,他 们会自然而然地给予帮助。这种本质上的“善”的品 质,并非双亲家庭的孩子才能拥有。无论是仅有父亲 还是仅有母亲的单亲家庭,这种“善”的品质都能得 到发挥。反之,即便是双亲俱全,如果父亲**不关 心培养孩子或从不过问家庭事务,孩子在成长中就比 较容易发生心理扭曲。仅有父亲或仅有母亲的单亲家 庭培养出**孩子的例子也很多,如果父母能够充分 传达爱,倾听  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产生共鸣,那 么,即便是单亲家庭也能培养出**的孩子。综上所 述,父母传递给孩子充分关爱,倾听孩子的心声,和 孩子产生共鸣,这些是**必要的。孩子的所有问题 行为,都是在渴求父母的爱。  做好这6点,亲子 沟通无障碍  在“七田式教育”中,满怀关爱地对 待孩子包含六大要点:  一、不光看孩子的缺点, 还要赞赏孩子的优点。  二、不把孩子现在的状态 当做是已经完成的状  态,而要看成是发展过程中 的状态。  三、在育儿过程中要避免**主义(不 以过高  标准要求孩子)。  四、把孩子现在的 状态当做满分的状态。  五、在育儿过程中不以学 习成绩为重心。  六、不和其他孩子比较。  试 着学习并执行上述的“对待孩子的六大要点”,你将 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你的看法和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发 生改变,孩子也会**改变。父母总是以严格的标准 来对待孩子,只注意到孩子的缺点,这很容易变成孩 子眼中的“话痨”。其实,父母要求孩子完成的标准 只是父母设定的完成后的标准。但要记住一点,孩子 是时刻都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所以重要的是在育儿中 要**接*孩子现有的东西。本书的第2 章曾提到, 如果父母怀有负面情绪来教育孩子的话,会产生“两 个毒瘤”,其一就是父母单方面设定高标准来要求孩 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发展 自己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等。在这些方面,如果父 母单方设定诸如“已经× 岁了应该会做这个了”之 类的标准,当孩子做不到时,肯定会有负面评价。当 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完不成任 务,从而会感到有精神压力,结果导致孩子在成长过 程中也有精神压力,这样便出现了第1章所提到的恶 性循环。还需要注意,不要设定过高标准,尽量把标 准定为“零”。如果标准为“零”,无论孩子做什么 ,父母都可以用感恩的心情来接*孩子的现状,觉得 孩子已经尽力了,做得**出色。父母以感恩的心情 来培养孩子,必定会充满正面情绪,而这种情绪也会 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拥有“想要让妈妈*开心”的心 态,这就是良性循环的开始。“两个毒瘤”中的另一 个是,常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如果经常和其他孩子做 比较,会苦恼于“为什么那个孩子可以做得到,而我 的孩子做不到”这样的负面想法。接着,你就会责备 自己的孩子,并且自责。如此一来,精神压力集聚到 一起,恶性循环就开始了。父母一定要意识到,孩子 其实是按照自己的步调在成长,即使比其他孩子稍显 迟钝,也没有关系,从孩子的个性来看,即便这样也 已经是一百分了。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步调,父母要接* 这一点。 P22-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