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停靠一座城
ISBN: 9787513325868
李婧,曾在韩国留学,后在上海工作多年,现为自由撰稿人、豆瓣红人,目前带有一支创业团队,同时是海报时尚网旗下“FWMA”时尚自媒体专栏作者,豆瓣广告、知乎广告代理撰稿人。“100个城市写作计划”发起者及策划者。为娇韵诗、欧莱雅、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东风日产等各类品牌撰写文案。为《城市画报》、《南方人物周刊》《女友》等杂志撰稿。所写文章多次被豆瓣头页、豆瓣一刻推荐;多个微博大号都转发过,如人民日报、人民网、清华南都、Happy张江、她生活、灼见、十点读书会等。在多重身份间切换:单亲妈妈、跨界撰稿人、原创品牌创业者。为人独立、自主、乐观、爱自由,为梦想破釜沉舟。豆瓣ID:mumudancing微信公众号:鹿之角。
一个我永远无法亲近的城市 李婧 我到上海已经有七年了。 “到上海”永远都像昨天发生的事——即便我在 这里已经度过了几乎整个二十岁区间。 二〇〇八年,二十二岁的我拉着所有行李到上海 时,整个城市只认识一个同学。 它的浮华与摩登,我多年前第一眼看到时就备受 震撼——那个乘车驶往外滩的傍晚,作为旅客的我, 看到延安高架两边的霓虹一点一点闪烁起来,星星点 点的灯渐渐连成大片大片,一直铺漫开来,伸向蜿蜒 的远方,而远方的灯火又更加恢宏气壮——你无法不 被它吸引,急切地要加快度,开到最亮堂的地方看看 …… 如果形容上海是个女人,她便自带傲岸。 我第一次接近她,就对自己产生怀疑。我涉世未 深,怀疑自己是否具备接近她的资质:才华、品味、 姿态、气质……种种维度,我都要对自己重新评估一 番。 看着自己穿的衣装,如此地不显眼;看着自己的 履历,如此地不名一文;看着自己独居的住所,如此 地陈旧,不知何时能奔向遥远而高傲的未来。 当我一个人住下来后,就像“挖了一个洞”。用 着使不完的力气,只想赶紧把洞挖大,挖到城市地心 。 那种所谓“一个人住的辛酸与寂寞”,我一直没 有。反而觉得,自由终于表现出它应有的方式了—— 一室户的上海老公房、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衣柜 、一台电视、一套沙发,最基本的配置。我始终像一 个人旅行,住在旅馆的标间。 周末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工作日的晚上想看几部 电影就看几部,如果有朋友来了,拖拖地板就可以一 伙人四仰八叉地躺着聊天。 夜晚来临时,坐在床上看电视里的人讲上海话, 我跟着一句一句学;有时候电视会忘了关,醒来就是 七八点的新闻。 不怎么生病,身体强健,也感觉不到无人照料的 苦楚。 靠自己打扫卫生,自己交水电煤,自己和房东结 算房租,自己一点一点认识新的朋友。 但也有不方便。冰箱里的东西常常坏,一旦心血 来潮去了超 市或菜场,多出来的菜吃不掉就会被搁置发霉— —于是我囤了好多罐头、橄榄菜、老干妈、牛肉酱、 沙茶酱、芝麻酱……任何难打理的懒人时刻,拿出一 瓶酱,面或粥都可以好味道。 最早住的那条路叫茅台路。它挺长,长而细密。 五点钟下班时,我会一个人无所事事地走过一个又一 个街口。 沿途拍了很多照,但那时还没有iPhone。像素不 高的手机,呈现出很粗的颗粒,路上伸出长长晾衣架 的样子,始终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每个夜晚,我也是把洗好的衣服挂到街道上空的 人;听到楼下门面“侬好”“再会”交错的声音,体 味这城中的市井生活。当深夜到来时,茅台路上经过 的卡车会把家里震几震。于是我夜里出门从不害怕, 因为这个城市不会有真正宁静的时候,它二十四小时 都喧嚣。 奇怪的是,即使两年后和人合租了,也好像一个 人住。寂寥滋味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搬去了一幢更老的房子。那个冬天,有一大家 子老鼠,喜欢待在家中——疏于打扫,我一直找不到 缘由,后来才发现,是我爸妈带来的核桃一直留在了 橱柜里,我忘了吃,招来了老鼠。 但故事并没有华特·迪士尼和米老鼠那么浪漫, 我是尤其害怕老鼠的人。吓得几天不敢走去客厅,老 鼠家族最小的那只,有一天就睡在我两百多块的高跟 鞋里(是我当时最好的那双)——它酣香正甜,我却 充满恐惧。 而越是老的房子,越是需要耐心。像人体老化的 器官,房子的水管也常常血栓堵塞——冬天的热水器 出不了水,要么是滚烫的,要么是冰冷的。湿冷的夜 晚洗澡,总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时候想起来,“一个人的生活”总算有了点酸 楚。 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