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来仪

有书来仪
作者: 谢其章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有书来仪
ISBN: 9787507556490

作者简介

谢其章,祖籍宁波,上海出生,襁褓之龄随父母迁居北京。于北京成长,幼小初结业,不及弱冠即赴农村插队落户,知青身份凡八年。二十年前转行自由作家。出版有《搜书记》《北京往日抄》《封面秀》《玲珑文抄》《风雨谈》《佳本爱好者》《蠹鱼集》《漫画漫话》《出书记》《书蠹艳异录》《都门读书忆往》《我的老虎尾巴书房》《文饭小品》《春明谈往》等三十余部文化随笔。编撰有《电影杂志》《朴园日记》《北河沿日记》《东西两场访书记》等。对于民国电影和民国漫画有较深入之研究,对于民国画报和民国文艺杂志有较丰富之庋藏。

内容简介

余斌对张爱玲卖文生涯第一阶段点评了八个字,“文坛登龙,杂志为径”(1993年12月海南出版社《张爱玲传》第81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搜集刊载有张爱玲作品的旧杂志正起劲,这八个字如雷贯耳,铭记于心。如今,第一阶段的杂志我只缺《二十世纪》(以余斌《张爱玲传》所列为基础,增加《太平洋周报》《太平》《语林》《新东方》等。(近年发现的初载张爱玲《谈画》的《淮海月刊》不算在内。) 下面简单地叙述一下张爱玲与这些杂志编辑先生的交往情况。这些杂志寒斋均有收存:《西风》《二十世纪》《紫罗兰》《万象》《杂志》《古今》《天地》《小天地》《太平洋周报》《太平》《飙》《语林》《苦竹》《新东方》《春秋》《大家》。 《西风》 1940年8月《西风》第48期刊出张爱玲的《天才梦》,列为《西风》三周年纪念“我的……”征文名誉奖第三名。36年之后,1976年,张爱玲对《西风》编辑先生大表不快之意:“我的《天才梦》获《西风》杂志征文第十三名名誉奖。征文限定字数,所以这篇文字极力压缩,刚在这数目内,但是第一名长好几倍。并不是我几 十年后还在斤斤计较,不过因为影响这篇东西的内容与可信度,不得不提一声。”54 年之后,1994 年,张爱玲再度对《西风》编辑大表怨恨之意:“我写了这篇短文《我的天才梦》,寄到已经是孤岛的上海。没稿纸,用普通信笺,只好点数字数,受五百字的限制,改了又改,一遍遍数得头昏脑胀,务必要删成四百九十多个字,少了也不甘心。”“《西风》从来没有片纸只字向我解释。我不过是个大学一年生。征文结集就用我的题目《天才梦》。五十多年后,有关人物大概只有我还在,由得我一个人自说自话, 片面之词即使可信,也嫌小气,这些年了还记恨?当然事过境迁早已淡忘了,不过十几岁的人感情最剧烈,得奖这件事成了一种神经死了的蛀牙,所以现在得奖也一点感觉都没有。隔了半世纪还剥夺我应有的喜悦,难免怨愤。” 《西风》编辑是黄嘉德(1908—1993)、黄嘉音(1913— 1961)兄弟。张爱玲初出茅庐,锐气可嘉,可是数学和记性却不大好。明明《西风》征文字数要求是“五千字以内”,您却少看了个零;明明《天才梦》的字数是一千四百多字,您却说成了“四百九十多个”。果若当真,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落在文外,这锅黄氏兄弟可不堪重负。 《二十世纪》 按照余斌《张爱玲传》所述,“她(张爱玲)最初卖的是洋文。头一个对她大加赏识,为她戴上‘天才’冠冕的,是一位洋人”。“一九四一年十月,上海出现了一份英文月刊,刊名《二十世纪》(The Twentieth Century)。主编克劳斯·梅奈特(Klaus Mehnert)是德国人,当过驻苏联记者,在美国的大学里教过历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来到上海”。“一九四二年年底,梅奈特从来稿中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Eileen Chang,她送来的是一篇万字长文,题为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并配有十二幅作者本人所绘的发型、服饰插图。……梅奈特一见之下大为惊喜,很快将其刊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出版的《二十世纪》四卷一期上,并在编者例言中向读者郑重推荐,誉作者为‘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这个天才就是张爱玲,而此文就是后来收入《流言》的《更衣记》的底本。” 张爱玲于《二十世纪》发表的若干篇英文作品,由她自己操刀译成中文,分别发表于《古今》(《更衣记》《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天地》(《中国人的宗教》)、《太平洋周报》(《银宫就学记》)和《太平》(《借银灯》)。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张爱玲与梅奈特编辑相安无事,由此而英译中转发给那四个刊物的编辑也相安无事。 《天地》与张爱玲友爱自不必多说(连稿费都是优厚于别的杂志),另外三个刊物均疑似敷衍。我的额外收获是搞明白了《太平洋周报》和《太平》没来由地刊一篇张爱玲的影评的路径。余斌不知道《太平洋周报》和《太平》的存在,因此以为张爱玲径直将两文收入《流言》单行本里。张爱玲不会浪费才华也不会浪费利益最大化的机会。 《紫罗兰》 用今天的话来说,周瘦鹃的《紫罗兰》能够梅开二度,是周瘦鹃拉来了赞助商,实际情形是赞助商主动找上门来请周瘦鹃再度出山。这几位财大气粗的赞助商原是一期《紫罗兰》(1926 年)的铁杆读者, 钱多了想回报于文化事业。赞助商的任性,无意之中成就了张爱玲的横空出世。 具体的情形我试着还原一下。1943 年4 月二期《紫罗兰》创刊号面世之后,张爱玲买了并读了之后,感觉自己的稿子《沉香屑》投其所好地投给《紫罗兰》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乎张爱玲持“黄园主人岳渊老人”绍介函及稿子去拜访周瘦鹃(有材料说黄岳渊与张爱玲母亲黄逸梵是远亲)。 张爱玲很会跟周瘦鹃套近乎,“当下我就请她把这稿本留在我这里,容细细拜读,随又和她谈起《紫罗兰》复活的事,她听了很兴奋,据说她的母亲和她的姑母都是我十多年前《半月》、《紫罗兰》和《紫兰花片》的读者,她母亲正留学法国学画归来,读了我的哀情小说,落过不少眼泪”。张爱玲这个小招数,使我想起自己对付岳父岳母的小招数,聊他们最爱听的“光荣史”,怎么打“小日本”, 怎么进的北京,开国大典站在哪儿云云。 张爱玲的《沉香屑》于《紫罗兰》第二期连载至第六期,未等连载完毕,张爱玲就调转方向进攻《万象》和《杂志》去了。那年代不兴“签约作家”,来去自由。很快,长张爱玲25岁的周瘦鹃也许会庆幸,长张爱玲28岁的《万象》老板平襟亚领教过的对怼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著名藏书家谢其章作品 ?钩沉发潜众多古旧刊物、近代文人、藏书人故事,趣味性、知识性兼具 ?文风明白晓畅,可读性强 ?装帧精良,硬精装,大气典雅 ?内含作者独家藏书精美插图,图文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