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98.00
折扣价: 328.70
折扣购买: 三国演义
ISBN: 9787020180639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生活于元明之际的小说家。整理编著的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传》(与施耐庵合著)等章回小说,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陈全胜,1950年生于青岛,成长于济南。当代著名画家。曾任中国美协理事、山东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山东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绘画,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相关题材的邮票设计,多次获得全国最佳邮票设计奖项。
《三国演义》前言(节选) 《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为人民所熟悉。 一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晋朝史学家陈寿把这段历史编成史书《三国志》,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博引群书,注文多出本文数倍,增补了许多材料。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也是一本写三国历史的史书。同时,有关三国的故事一直流传不断。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着重记载魏晋名公士族的言谈轶事。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时已有曹瞒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水上杂戏。唐朝李商隐的《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以看到,当时已用三国人物作为笑谑的材料。宋、元时代,三国人物已由民间艺人带上讲台或舞台,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说三分”(即说三国故事)已是“说话”中的独立科目之一,并出现了专说“三分”的著名艺人。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故事的最早讲史话本,是元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刊刻的《三分事略》,可能就是宋人说话的底本。《三分事略》共分上中下三卷,从刘秀赏春、司马仲相阴间断狱开篇;正文从桃园结义开始,以诸葛亮病死结束,长达八万多字,虽然叙写简率,但三国故事的始末已粗具梗概。金院本、元杂剧也常常搬演三国故事,现今存留的剧目就有四十多种,剧本有一二十种。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就是在上述史书、杂记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写作者是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的说法,是符合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的实际情况的。 罗贯中的生平不见史传,仅有的一些材料记载,多有参差,其中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较为可信。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至正甲辰是公元一三六四年,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大约在一三三到一四年间。他所写的小说很多,相传有数十种,现在留存的,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三遂平妖传》等。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除现存的《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以外,尚有《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二种。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他接近社会下层,目睹当时现实斗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有所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提出取代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任何设想。从罗贯中所写几种小说的思想倾向看,他推崇“忠”“义”,主张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罗贯中一定程度上看到社会动乱的某种政治因素,但他所持的态度是错误的,他从根本上否定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他这种政治主张不仅表现在《三国演义》里,在《隋唐志传》和《三遂平妖传》里也有明显反映。 现在可以见到的《三国演义》的最早本子,是明弘治甲寅(公元1494年)序、嘉靖壬午(公元1522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分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至于这个刻本与罗贯中原本之间,内容上有无不同,现在没有资料可供说明。在这以后,《三国演义》刊本越来越多,现在可见的明末刊本就有二十多种,说明流传很广。有的刊本除了加上总评、回评、眉批、夹批外,内容上几乎是相同的。 清朝初年,毛纶(字声山)、毛宗岗(字序始)父子,假托“古本”,对《三国演义》重新加以修订,并逐回评论。他们在修订中,进一步突出以蜀汉为正统,明确指出,把曹魏定为正统是错误的,而采用朱熹在《通鉴纲目》里关于蜀汉是正统的说法,声称“余故折衷于紫阳《纲目》,而特于《演义》中附正之。”(《读三国志法》)其次,是推崇关羽,认为关羽“报主之志坚”,“酬恩之义重”,“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读三国志法》)。毛纶、毛宗岗如此修订《三国演义》,使得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观念更加浓厚。清朝统治者很看重《三国演义》,曾派人同《四书》一起译成满文,并对作为“忠”“义”化身的关羽大加吹捧;同时,为了鼓吹封建伦理观念以维护封建统治,清代统治者还大肆宣扬封建正统观念,他们以标榜“为明复仇”为号召,修建朱明陵园,自居于继明的“正统”。毛氏父子的修订,跟清代统治阶级的观点是正相符合的。此外,毛纶、毛宗岗对文字情节也作了不少改动,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所说:“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见,约举大端,则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馀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已。”这种修饰加工工作,改变了原本若干松散拖沓的地方,使全书更加紧凑畅达,成为《三国演义》广泛流传的一种本子。毛纶、毛宗岗修订的《三国演义》刊行之后,至今又约三百年了,内容上没有什么大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