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光明日报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童年的秘密
ISBN: 9787511234858
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出版学术著作、译著20余部,包括《学前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评价》《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包括《世界部分国家学前教育基本属性的比较研究》《论世界幼儿教育的基本经验》等;主编《高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丛书、《实践中的多元智力理论丛书》等。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就读于罗马大学,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还精通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1907年,她在罗马圣洛伦佐贫民区成功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之后她的科学幼教理念迅速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蒙台梭利毕其一生献身儿童教育事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曾三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事实确实如此,新生儿得到了粗暴的对待,他那 娇弱的肌肤被笨拙的手和粗糙的衣服蹭痛。 实际上,家里人几乎不敢碰新生儿,因为他是如 此虚弱。他的亲戚和 母亲都担心地看着他,于是把他托付给那些“有经验 的人”来照看,这样 自己就放心了,为自己的良心找到了一个自在的避难 所!没有一个人觉得 有必要照顾和保护新生儿那脆弱的身体,而新生儿之 前从未被触摸过。 那么人们会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肯定要 有人触摸到婴儿啊!” 是的,但是那些触摸婴儿的“有经验的人”从来 也没有学过如何抚摸柔 弱的身体。他们那粗糙的双手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紧紧 地抱住孩子,不让他掉 下去。人们认为只要婴儿出生后活着就足够了!他们 所希望的一切就是让儿 童活着的努力不白费。但是他们从未研究过如何对待 这个娇嫩的生命。 医生粗鲁地把婴儿拎起来,当新生儿绝望地啼哭 时,所有的人都满意 地笑道:“这就是他的声音了!”人们都认为啼哭是 婴儿表达感情的“语 言”,而且婴儿出生后的啼哭是必要的,眼泪可以清 洗他的眼睛,而啼哭可 以扩张他的肺部。 然后,新生儿马上被裹住了。 一旦新生儿被紧紧地裹上襁褓,就似上了石膏一 般;新生儿的四肢之前在母亲的子宫中一直是抱在一 起的,而现在被粗暴地拉直了,而且无法动弹。 其实新生儿刚出生的那一刻,没有必要穿衣服, 出生后的头一个月内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了解新生儿穿着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 就会发现一些缓慢渐 进的变化,僵硬的襁褓被柔软轻薄的衣服取而代之, 婴儿衣物的尺寸也逐 渐缩小。实际上,新生儿的穿着在今天正处于裸体主 义的前夕。再向前迈 开一步,新生儿将不用穿衣服。 实际上,如果我们让婴儿裸体,最好的做法是让 周围的空气保持温暖, 而不是让婴儿穿衣服。婴儿自身并没有足够的热量来 抵御外界的温度,因 为他之前一直生活在母亲温暖的子宫里面。衣服只能 保存婴儿身上的热量 使之不散。如果房间足够温暖的话,衣服就成为温暖 的空气和儿童身体之 间的障碍物。我们注意到,动物是这样照顾自己孩子 的,就算幼崽的身上 长满了软毛或线皮,母亲还是会用身体护住它们,为 它们取暖。 我们不想再继续讨论这种对新生儿漠不关心的做 法了。我敢断言,如果 美国人能够和我对话,那么他们会告诉我他们国家照 顾新生儿的方法;而德 国人和英国人会好奇地询问我是否了解他们国家在医 学以及儿童看护方面取 得的新进展。不过我不得不这么说,我对所有的一切 了如指掌,我自己研究 过这些国家儿童看护的最新进展,同样,我不得不这 样说,世界各国普遍缺 乏一种赤诚之心,而这种赤诚之心是我们欢迎新生儿 时所必需的。 我们确实已经为新生儿做了很多。然而,如果我 们没有意识到那些以 前不曾意识到的东西,为那些看似完美无缺、甚至无 法超越的东西“添砖 加瓦”,我们又能取得怎样的进步呢?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方真正地了解儿童。 我想提及另外一点。事实上,无论我们如何深爱 新生儿,但从婴儿诞 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本能地提防他。这不仅仅是一种 防御的本能,更是一 种贪婪的本能,这种本能使得我们急于保护我们的所 有物,尽管这些东西 毫无价值。例如,为了让婴儿不弄脏那张糟糕不堪的 小床垫,我们在床垫 之间铺上一张防水罩,婴儿的身体因防水罩而受苦。 从那一刻起,成人的心思完全被这种想法所支配 :好好看住孩子,不 让他把我弄脏,不让他成为一个惹人讨厌的家伙。看 住他!提防他! 我相信,随着人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照顾儿童的 方法会得到极大的改 善。维也纳直到最近才开始采用缓解新生儿痛苦的途 径,新生儿出生时, 用到的小床垫必须是温暖的,而且床垫由吸水性材料 制造而成,一旦弄脏, 可以马上扔掉。这些合宜的权宜之计是一个预兆,一 个重要事实的第一个 信号——那就是成人开始有意识地注意新生儿。 但是,我们对于新生儿的照顾不应该仅仅局限在 避免死亡事故的发生 或者避免让婴儿染上传染病,而应该像现在更现代化 的诊所那样,护士靠 近婴儿时应该用绷带蒙住自己的脸以免让呼吸中的细 菌进入婴儿的身体。 实际上,婴儿一出生就带来了“心理照顾”的难题, 我们应该找到促使他 们适应这个世界的办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仍 然需要在诊所进行实 验,同时需要对家庭进行宣传,以改变人们对新生儿 的态度。 在富裕的家庭中,人们仍然只能想到为儿童提供 华丽的摇篮以及镶有 上等花边的衣服。这种奢侈的做法表明完全没有考虑 儿童的内在需要。对 于这些特权阶层的儿童来说,财富应该为其提供适宜 的环境,而不是奢侈 的环境。 对于儿童来说,一间远离市镇嘈杂并有着柔和适 当光线的安静房间 (例如,就像教堂彩色玻璃窗所营造的光线效果),会 是一个很舒适的环境。 恒温(例如,正如歌剧院多年来的环境温度保持不变 一样),可以让儿童 裸睡。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搬动和怀抱裸体的新生儿 ,以便用手尽可能轻 柔地触摸他。我们应该轻轻地将新生儿托起,就好像 一张轻柔的、塞得满 满的吊床一样,这张“吊床”让新生儿像出生前那样 将整个身体蜷曲在一 起。我们应该小心翼翼、从容不迫地用经过认真训练 过的干净双手熟练地 将新生儿抱起来。将新生儿从垂直的位置放到水平的 位置需要特殊的技巧。 护士很早以前就意识到水平地、缓慢地挪动病人需要 专门的技巧。如何挪 动病人是护士学习的基本护理内容之一。没有一个护 士直接用手将重病患 者拉起来。护士通过一个弯曲的支撑物来移动病人, 轻轻地将支撑物塞到 病人身下,医用这种方法护士不用改变病人的水平位 置就可以移动病人。 现在的新生儿就是一个病人。和他的母亲一样, 这个新生儿历经了生 死劫难。看到他渡过难关活下来,我们不禁感到高兴 和欣慰,同时也松了 一口气。有时,新生儿几乎窒息,不得不通过快速采 取的人工呼吸才能活 过来。新生儿的头部常常因使用产钳而变形,或头部 受损出现皮下出血。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真的把新生儿看做病人。但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 须把新生儿和病人区分开来。新生儿的需求不同于病 人的需求,而是这样 一种需求:他积极地重新适应环境,但随之却形成最 初的精神印象一一自 己什么也不是,但保持着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我曾 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新 生儿,他刚刚脱险于窒息,然后他被放进地上的一盆 水中。当他快速下沉 时,他睁大了双眼,惊厥一跳,舞动着手臂和腿,似 乎能感受到自己正在 下沉。这是他第一次体验恐惧。 面对新生儿,我们所应持有的感情并不是那种对 病人或者弱者的怜悯 之情,而是那种对生命秘密的敬畏之情。生命的秘密 即生物形成和无限繁 衍的特定形式的秘密。 我们搬动新生儿的方式以及促使我们采用这种方 式的微妙情感,使我 们想起了天主教牧师在祭坛上处理圣餐(the Host) 的姿势。牧师用他们圣 洁的双手(这双手练习了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从容地 轻轻移动圣餐,一会 儿垂直移动,一会儿水平移动,还时不时地放下圣餐 ,似乎圣餐筋疲力尽 了,似乎这些移动动作太过剧烈以致它需要中途停顿 一下。当牧师举起圣 餐的时候,他自己被对上帝的崇拜所征服。四周寂静 无声,透进教堂的光 线因教堂的彩色玻璃而变得柔和;希望和崇高之情弥 漫在整个环境之中。 这样的环境才配得上新生儿。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