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散文年选

2018散文年选
作者: 编者:王兆胜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2018散文年选
ISBN: 978755943119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百年不倒的协和 韩小蕙 风风雨雨,创办于1917年的协和医学院,已走过百年 历程。巍然屹立于中国医学之巅,“协和”这块金字招牌 ,何以能够百年不倒?综合一些**人士的意见,又加以 资料研究,我归纳为“两方面+五个宝”。 先来说“两方面”——“*高标准”和“崇高的医学 观念”。 *高标准 协和医学院坚持实行精英教育,学制长达八年,先要 读三年预科,每年一共就招几十名学生(一直到当今还是 ,即使别的医学院扩招到数千人,协和医学院还是每年只 招九十人),可说是尖子中的尖子,学霸里的学霸。当年 的考题之难,简直是**各大学名校都**不敢想象的, 比如1949年的英语考试,其中的一道大题,是要求用英文 写出《桃花源记》,既考了古文底子,你首先得会背啊, 又考了快速译成英文的能力。 三年预科读下来,从数、理、化、文、史、音乐、美 术、书法诸方面的知识积累,到树立起“患者至上”与“ 奉献”的医学观念,再到心理学上的适应与认可,大约就 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转升到医学院本部,开始进入医 学专业的学习。这回是全英文教学了,像在美国大学的课 堂上一样严格,直到1950年以后才改为中文教学。 1949年以前的协和医学院老毕业生同时获得美国纽约 州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协和护校毕业的老护士们拥有 美国注册护士资格。1924年,协和医学院的**届学生毕 业,入学时招收的是九人,毕业时只剩下三位:刘绍光、 侯祥川、梁宝平。协和追求的就是“小、精、尖”的育人 体制,实行的就是残酷的逐年级淘汰制度,为建立起中国 培养现代医学人才体系趟出了一条路。 从1924年到1943年的二十年间,协和医学院总共只毕 业了三百一十一人,平均每届15.5人,数量少得“可怜” ,然而质量却高得“可怕”——从这里走出了张孝骞、林 巧稚、黄家驷、吴英恺、曾宪九、吴阶平、诸福棠等一批 医学大神,就是他们,*后在全中国各地创办医院,培养 学生,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筋骨性的贡献。 崇高的医学观念 老协和的医疗观念是“患者至上”,其使用频率*高 的字眼,为“白衣天使”“大爱”“一切为了病人”“人 道主义”等。 名医吴阶平曾说:“我认为做一个好医生要不断从三 方面努力。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高尚的医德;二 是有精湛的医术,能解除病者的疾苦;三是有服务的艺术 ,取得患者的信任。关于第三点一般人并不很重视,不认 为其中大有学问。我感到有经验医生的突出之处就在这第 三点上。” 这三点是百年协和能够百年不倒的不二法门。这里似 乎不用再展开详述,只再复习一遍林巧稚是如何被协和医 学院录取的吧: 1921年夏,林巧稚从鼓浪屿动身,赴上海报考协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