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传略(精)

黄达传略(精)
作者: 编者:宋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36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黄达传略(精)
ISBN: 978730022933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25年2月22日.黄达出生在天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排行老三,有两个姐姐。那时他的祖母尚健在,管理 家务。母亲是家庭妇女,家庭生汁全靠常年在外地做工程 师的父亲的薪水维持,口子过得虽不算宽裕却也衣食无虞 。 长辈的偏爱,姐姐的呵护,使得童年的黄达沉浸在家 庭的温馨当中。 然而,初中二年级时的一场变故改变了黄达的生活轨 迹。这一年,父亲的不幸病逝中断了黄达温馨而短暂的儿 时记忆。失去顶梁柱的黄家日渐贫寒。而且,当时天津正 处于日本侵略军的占领时期,城市满目疮痍,百姓苦不堪 言。国与家的双重不幸让黄达过早地感悟到生活的艰难与 坎坷。 迫于生计,黄达不得不辗转于富人区与贫民区之间, 跟富赶人家打交道,与穷苦人民攀谈往来,与上中下阶层 的各式人等频繁接触。残酷的生活情状、“病态’’社会 的众生相深深地镌刻在这位十儿岁少年的脑海当中。 强烈的生活与地位的反差,也让黄达亲身感知了人情 玲暖与世态炎凉,但是由此掌握的第一手社会资料却让他 终身受益。此间,他似懂非懂地了解了一些金融概念,朦 胧地意识到何为银行、股票、黄金、经纪人、当铺以及印 子钱等等。这些零散的知识拼凑出少年黄达脑海中模糊的 “金融”图景,成为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后理论联系实际 的有用“素材”。 “温馨的童年,贫苦的少年,中学毕业后坎坷的谋生 。”黄达曾在日后的《自述》中如是描述此时的生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之成大器者,离不开艰 难困苦的磨炼。 自小以来,家庭、熟悉的亲戚朋友,在黄达的心中深 深地种下这样的观念:只有知识才是一辈子谁也夺不走的 真依靠。同时,在大家的帮助与督促下,他也养成了勤于 学习的好习惯。 日后来看,正是这一时期刻苦努力的学习。为他在若 干年后误打误撞闯进金融学的宏伟殿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确切地说,这是从孩童到步入社会的漫长时光。但其问 最为关键的是他的高中时代。 “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基础 是在青少年时期奠定的;其文化底子也是在中学时期打下 的。比如,初中时数学学不好,高中时可能还能弥补,但 若高中时再学不好,到大学就很难学了。”对黄达而言, 能够享受到较好的高中教育,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天津市立第一中学,黄达度过了三年高中生活。这 所学校师资阵容强、教学质量高、校风校纪严,是当时天 津最为著名的男生学校,也是天津第一所官办中学,有着 可以追溯至光绪年问的悠久历史。 在这里,黄达受教于杨学涵、裴学海以及王荫浓等铝 师,使他获益终身。杨学涵是数学老师。学问扎实,风骨 清介,治学严谨,令学生肃然起敬。在他的严格教育下, 黄达学到了最基础的高中数学,培养了从数量方面思考问 题的基本素养。裴学海和王荫浓都是语文老师,对黄达的 影响同样很大。裴学海是著名的浯言文学家,长于古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