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6.40
折扣购买: 《黄帝内经》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ISBN: 9787101166002
刘鹏,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执教之余,行医于三甲医院中医专家门诊。主要从事中医学术史、中医药文化和古籍文献研究。 主要著作有《中医学身体观解读:思想史视野下的肾与命门研究》《〈红楼梦〉贾瑞之死与明清医学社会文化》《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渐晓中医:中医是什么》等。
《黄帝内经》如何看待生病 疾病发生需要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自身虚弱给邪气 以可乘之机,即“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二是风 雨寒热等本是正常的气候变化,但如果气候出现的季节 、地域不当,即非其时其地而有其气,那么便会成为致 病因素,《黄帝内经》称之为“虚邪”。虚与实相对, 《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 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 也,主杀,主害者。”实,便是合乎地域、季节的当令 正常气候,是万物生长的基本依靠。如果出现与地域、 季节相“冲”的反常气候,就是让人生病的虚邪。比如 ,夏季气温骤降,冬季不冷反热,北方当冷不冷,南方 当热不热,都是外感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所以,养生的 重要原则之一便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曰 :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为什么感受同样的邪气,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表现? 比如,同样是感染新冠病毒,为何大家的症状有差异, 轻重也不同。《黄帝内经》中有很生活化的解答。 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 故。 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 砺刀削,斫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 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 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 ,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早花先生叶者,遇春霜 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 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溃而漉;卒 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 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 《灵枢·五变第四十六》) 树木材质有别,面对自然灾害便会有不同的遭遇。 以人应木,“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 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人的体质有差异 ,面对外邪侵袭,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发病程度也 不相同。 前文所引《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中 的“阴阳喜怒”,不少人以房中男女性生活阐释阴阳。 在我看来,喜怒之前冠以阴阳,正是说明喜怒之无常。 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不正是情绪无常的表现吗?风雨 寒暑是外邪侵袭,喜怒不节便是内伤。“人有五脏化五 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情志与五脏系统五行相应,情志不节可直接损及 相应的五脏。今天我们在表述不如意的心情时,常言及 “气”,生气、憋气、闷气、泄气……除了呼吸,情绪 变化时所觉察到的“气”的变化,是我们在生活中能切 身感受到“气”存在的另一重要途径。《黄帝内经》论 述了情志不节所致气的变化: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