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明月--当代扬州女性/社会文化系列/扬泰文库

二分明月--当代扬州女性/社会文化系列/扬泰文库
作者: 陆伟芳//杨慧//余大庆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5.60
折扣购买: 二分明月--当代扬州女性/社会文化系列/扬泰文库
ISBN: 7801908465

作者简介

杨慧,1969年生,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扬州市妇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近年参加或主持近十项省级、校级科研课题,已公开发表十多篇妇女研究类学术论文。 陆伟芳,1963年生,江苏省常熟市人。历史学博士,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扬州市妇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副主任。曾赴英国作访问研究。著有《英国的智慧》、《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古扬州是一个地域与今相比更为广阔的区域,传说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 州,扬州即其一。《尚书·禹贡》称“淮海惟扬州”,其地域在淮河以南直 至大海,大致相当于今天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和江西省东部等数 省范围。今天的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北接淮河,京杭大运河贯 穿南北,为苏北水陆交通的门户。大约在距今5000~7000年前,淮夷人就在 这里劳动生息并已经开始水稻栽培。春秋时期这里称邗,属吴国。公元前48 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在扬州建筑邗城以屯兵马,开凿邗沟以通江淮。 从那时算起,扬州已经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 建广陵城。扬州在汉代称“广陵”,取自“广被丘陵”之意,先后为荆国、 吴国、江都国、广陵国。吴王刘濞开山铸铜,围海簇盐,开凿运盐河,发展 工农业生产,聚集了惊人的财富,创造出震古烁今的工艺精品,从而奠定了 古代扬州的交通和产业基础。六朝诗人鲍照,站在荒芜的广陵城废墟上,感 慨万千,回想起昔日广陵的盛况,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芜城赋》。赋中 有“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辖,人架肩,廛闸扑地,歌吹沸天”繁荣景象的描 绘。 隋炀帝凿运河,接黄河、淮河、长江,客观上使扬州成为运河与长江的 交汇点,对三大流域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 的基础。唐代扬州有“扬一益二”之美名(益州即今成都),拥有大量工场和 手工作坊,是拥有47万人口的粮、盐、铁的漕运中心和海外交往的重要港口 、“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 北宋时期扬州又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 几。1129年,金兵占领扬州,扬州城仅余数千人。此后100多年中,扬州一 直是抗金、抗元的战场。韩世忠、刘琦、岳飞等南宋名将在这一地区进行了 艰苦的斗争。在文化上,欧阳修、苏轼、秦观、杨万里等留下了大量脍炙人 口的诗文。元明时期,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扬州成为两 淮盐务管理和盐运中心及南北物资集散地,城市的经济地位加强,城市手工 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于是在城东与运河一带,开筑新城:区内多为手工业 作坊、商店和居民住宅,水陆交通码头分布运河沿岸。明清时期,更是重要 的商业中心和文化繁华之地。尤其是清代,河工、漕运、盐务三大要政均集 中在扬州,铸就了今人所谓“落日的辉煌”。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