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8.40
折扣购买: 中东部落与国家形成(精)/中东部落名著译丛
ISBN: 9787100204156
菲利普?库里,哈佛大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主任,美国中东研究联合会前主席,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出版的著作获得乔治?路易斯?比尔奖,这是美国历史学界影响最大的奖项之一。 约瑟夫?克丝缇娜,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海湾国家的历史,以及中东部落问题。 译者简介: 韩志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民委优秀中青年专家、陕西高校人文社科青年英才首批入选者。研究方向为:中东部落问题、利比亚和伊拉克专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中国社科院重大A类课题2项,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面上资助2项。 韩志斌教授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世界宗教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集刊》《西亚非洲》《外交评论》《世界民族》《国际论坛》《阿拉伯世界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1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著作10余部。出版译著《北非史》《利比亚史》《沙特史》等。科研成果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伊朗历史中的部落和国家是在一个系统中相依共存的,它们并没有作为两个独立或对立的体系而发挥作用。 它们代表了一种可互相选择的政治,互相为对方创造和解决政治问题。国家的统治者特别是那些依靠部落为其统治提供军事力量,收入和地区安全的统治者,他们常常认为将一个群体组成一个部落是很有用处的。这些统治者利用并且加强了这种体系和结构,他们只需要付出很少的努力就能获得稳定的秩序和安全。反之,在发生地方竞争和冲突时,部落民往往依赖于国家的干预,他们的部落首领在与国家政权的互动中获得权力、权威和财富。在有些时期,一个弱小的国家会允许并且能够促进强大部落的出现, 而强大的部落反过来会帮助确保弱小国家的安全。在其他时期,强大的部落和强大的国家会共存,或者相互忍让,或者敌对。伊朗历史上的许多国家都是从部落权力和组织发展成为部落王朝的。以下国家就是从部落社会出现,再到出现类似国家的联盟、帝国和国家,如白羊王朝、安纳托利亚和伊朗的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伊朗的卡扎尔王朝。 位于边缘地带和内陆地区的民众需要同时适应和抵抗外部的力量,这些外部力量往往通过结构竞争、社会组织形式和意识形态支配这些地区的民众。这些竞争系统有时采取集权形式、等级制的领导层,并且往往能够反映外部的体系。以生活在扎格罗斯山脉中部和南部的鲁尔人和波斯人为例,部落组织(和游牧)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游牧群体进入该区域后对当地资源构成威胁,进而对当地的农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结果。定居的鲁尔人和波斯人需要一种有效的生存策略。部落是一种权威组织,能够对抗其他权威机构。许多人认为原始和传统的形式往往能够创造,反映甚至映射出更为复杂的系统。这种地方体系往往或者适应,或者挑战,或者疏离主导的政治体系。 伊朗边界的部落民运动和部落组织的创建影响了伊朗政权与国家的结构。无论是国家机构的设定,意识形态还是国家对部落民的统治性质都反映了部落与国家的相互联系,竞争以及潜在的威胁。关于国家对部落民的影响的诸多程式已经写了很多。一个持续存在的辩证过程就是,国家也体现了部落的存在和压力。 通过多学科视角,道尽古老的部落形态、现代的国家概念,在中东地区的牵扯纠葛、复杂变迁、历史脉络。西方学界第一部从跨学科的角度,全面论述中东部落社会的著作。 展现了人类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相互渗透的多路径研究途径。 国内著名中东学者韩志斌教授牵头的译者专家团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东部落社会通史研究”中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