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海大学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刘师培讲中国中古文学史(精)/大师讲堂学术经典
ISBN: 9787563060207
刘师培(1884年—1919年11月20*),字申叔,号左盦,汉族,江苏仪征人,经学家。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
**课 概论 物成而丽,交错发形,分动而明,刚柔判象,在物佥然,文亦犹之。惟是捈欲通嚍,纮埏实同,偶类齐音,中邦臻极。何则?准声署字,修短揆均,字必单音,所施斯适。远国异人,书违颉诵,翰藻弗殊,侔均斯逊。是则音泮轾轩,象昭明两,比物丑类,泯踦从齐,切响浮声,引同协异,乃禹域所独然,殊方所未有也。 此一则明俪文律诗为诸夏所**,今与外域文学竞长,惟资斯体。 《易大传》曰:“物相杂故曰文。”《论语》曰:“郁郁乎文哉。”由《易》之说,则青白相比、玄黄厝杂之谓也;由《语》之说,则会集众彩、含物化光之谓也。嗣则洨长《说文》,诂逪相诠;成国《释名》,即绣为辟。准萌造字之基,顾正名之指,文匪一端,殊途同轨。必重明丽正,致饰尽亨,缀兆舒疾,周旋矩规,然后考命物以极情性,观形容以况物宜,故能光明上下,劈措万类,未有志白贲而翰如,执素功以该缋事者也。 此一则申明文诂,俾学者顾名思义,非偶词俪语,弗足言文。 文区科臬,流衍万殊:董贾摛词,未均羡绌;彦和综律,始阐音和。清浊周疏,间世斯审,后贤所訚,古或未昭。何则? 人性之能,别声被色而已。声弗过五,而生变比音,弗可胜奏;色弗过五,而成文不乱,不可胜宣。故舞佾在庭,方员自形,蕤宾孔和,林钟遐应,因物而作,或秉自然。至若龙璪齐晖,上下异昭,笙镛节律,间代而鸣,彰彩谐音,率繇世巧。由是而言,前哲因情以纬文,后贤截文以适轨。故沉思翰藻,今古斯同,而美媲黄裳,六朝臻极。挽近论文,恒以后弗承前为诟,然六爻之位,皆繇左右,剪偶隆奇,曷云成列?况周冕玉藻,前后邃延,骤易夏收,必乖俯仰。至于律吕宫商,虽基沈沦,然锡銮失和,虽有金辂樊缨,末由昭其度,双璜错鸣,虽有缊韨幽衡,末由侜其娓。故文而弗俪,治丝以棼之说也;俪不和律,琴瑟壹之说也。 **课 概论 此一则证明齐梁文词于律为进,弗得援后世弗?程律之作,上薄齐梁。 著诚去伪,从质舍文,两词颇似,旨弗同科。世儒瞀犹,以质诠诚。不知说而丽明,物睽斯类,明不可息,冥升奚贞? 古入公门,必彰列彩,杂服是习,不愆安礼。火龙可贱,於昔蔑闻。夫蔑席之平,素衣之襮,犹必画纯铄其华,朱绣炜其裼,况于记久明远,经纬天地者乎?孔崇**,旨主刺时,故有质无文,葛卢垂贬。质果可复,则是彪蒙匪吉,虎炳匪孚,子羽未可休,棘成未足绌也。又隋唐以前,便章文笔,五代而降,捊类翕观。裋褐在躬,袭蒙衮裳之名,土铏是饭,因云雕俎可齐。董仲舒有言:“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背厥真名,此万民所由丧察也。 此一则诠明沉思翰藻,弗背文律,归、茅、方、姚之伦,弗得以华而弗实相訾。 文崇六代,惟主考型。若夫宣究流衍,撢引绪耑,习肄所及,两汉实先。譬之大飨,丹漆丝纩,庭实旅陈,蒲越稿鞂,兼昭贵本,于礼有然,庸伤翩反?况复娴习雅故,底究六籍,扬、马、张、蔡,各臻厥茂,伐柯取则,执一封域,率迪众长,或庶几焉。 此一则明六朝以前之文,必当研习。 第二课 文学辨体 此篇以阮氏《文笔对》为主,特所引群书,以类相从,各附案词,以明文轨。 《晋书? 蔡谟传》:文笔论议,有集行于世。 《宋书? 傅亮传》:高祖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参*滕演,北征广固,悉委长史王诞。 《北史? 魏高祖纪》:有大文笔,马上口授。 《魏书? 温子昇传》:台中文笔,皆子昇为之。 《北史? 温子昇传》:张皋写子昇文笔,传于江外。 《北齐书? 李广传》:毕义云集其文笔十卷。 《陈书? 陆琰传》:其所制文笔多不存本。 《陈书? 刘师知传》:工文笔。 《陈书? 徐伯阳传》:年十五以文笔称。 据上九证,知古云文笔,犹今人所云诗文、诗词,确为二体。 《南史? 颜延之传》:宋文帝问延之诸子才能。延之曰: “竣得臣笔,测得臣文。” 据上一证,知文之与笔,弗必两工,犹今工文者,弗必工诗也。 梁元帝《金楼子? 立言篇》云:夫子门徒,转相师*,通圣人之经者谓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今之儒,博穷子史,但能识其事,不能通其理者,谓之学。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又云:笔,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惠(案:惠、慧古通),笔端而已。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而古之文笔,今之文笔,其源又异。 刘勰《文心雕龙? 总术篇》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据上三证,是偶语韵词谓之文,凡非偶语韵词概谓之笔。盖文以韵词为主,无韵而偶,亦得称文。《金楼》所诠,至为昭晰。 《汉书? 楼护传》:长安号曰“谷子云笔札”。 《梁书? 任昉传》:尤长载笔。 《南史? 沈约传》:彦昇工于笔。 《陈书? 徐陵传》:**有大手笔,皆陵*之。 《陈书? 陆琼传》: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唐书? 蒋偕传》:三世踵修国史,世称良笔。 据上六证,是官牍史册之文,古概称笔。盖笔从“聿”声,古名“不聿”,“聿”、“述”谊同。故其为体,惟以直质为工,据事直书,弗尚藻彩。《礼? 曲礼篇》曰:“史载笔。”孔修《春秋》亦曰“笔则笔,削则削”。后世以降,凡体之涉及传状者,均笔类也。陆机《文赋》,诠述诗赋十体,弗及传记,亦其明征。 《南史? 孔珪传》:与江淹对掌辞笔。 《陈书? 岑之敬传》:雅有辞笔。 据上二证,均辞笔并言,“辞”字作“词”,“词”与“文”同。《说文》云:“词,意内而言外也。”《周易? 乾文言》曰: “修辞立其诚。”又《系辞上》曰:“系辞焉以尽其言。”修饰互文,系辍同情,是词之为体,迥异直言。屈宋之作,汉标《楚辞》,亦其证也。是知六朝之辞,亦以偶语韵文为限。 《梁书? 刘潜传》:字孝仪,秘书监孝绰弟也。绰常曰“三笔六诗”,三即孝仪,六孝威也。 《梁书? 庾肩吾传》载简文《与湘东王论文》曰:诗既若此,笔又如之。 《北史? 萧圆肃传》:撰时人诗笔为《文海》四十卷。 《杜甫集? 寄贾司马严使君诗》: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 赵璘《因话录》: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 据上五证,均诗笔并言。盖诗有藻韵,其类亦可称文;笔无藻韵,唐人散体概属此类。故昌黎之作,在唐称笔;后世文家,奉为正宗;是均误笔为文者也。 《南齐书? 晋安王子懋传》:文章诗笔,乃是佳事。 据上一证,是笔与诗、文并殊。 第二课 文学辨体 刘禹锡《中山集? 祭韩侍郎文》:子长在笔,予长在论。 据上一证,是笔与论殊。盖笔主直书,论则兼尚植指,故《文赋》隶论于文,于记事之体则否。 合前列各证观之,知散行之体,概与文殊。唐宋以降,此谊弗明,散体之作,亦入文集。若从孔子正名之谊,则言无藻韵,弗得名文,以笔冒文,误孰甚焉。又文苑列传,前史佥同。唐宋以降,文学陵迟,仅工散体,恒立专传,名实弗昭,万民丧察,因并辨之。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使理论*具真实性、鲜明性。在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奠定了垂之后世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