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之智慧(印度的智慧最新修订精装典藏版)(精)

中国印度之智慧(印度的智慧最新修订精装典藏版)(精)
作者: 林语堂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6.45
折扣购买: 中国印度之智慧(印度的智慧最新修订精装典藏版)(精)
ISBN: 9787540452780

作者简介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语言学家。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起先后赴美国、德国研究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著有《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武则天传》、《苏东坡传》等作品。

内容简介

瑜伽(意为“枷锁”)代表着一种个人约束的形式,其目的是把身体与灵 魂结合起来,把个体灵魂与世界灵魂结合起来。从实际的方面来看,其目标 是帮助培养情感的稳定性。它肇始于对无意识肌肉区进行的空前独特的探索 ,使之受到思想的控制,然后接着把思想从感觉印象、更深的积淀和重负中 解放出来,这些不仅妨碍而且形成了弗洛伊德称之为“集体自我保存本能” (即生活原则)的下意识生活的结构,构成了性本能和自我本能。最后,其目 标是以破坏“思想”来解放“灵魂”(对此的解释不一)。在这一点上,它具 有宗教的特点,超出了心理分析研究的领域和目标。 在弗洛伊德和荣格之前,我们可能会轻易地对瑜伽哲学一笑了之,把它 与争议很多的印度绳索戏法和飘浮相提并论。瑜伽的确声称具有飘浮能力。 1942年7月的第一个星期,我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读到一篇真实报道, 是一位负责可靠的印度瑜伽教授所述,他在公众检测的条件下给埋掉了。六 个月之后,当着成千上万印度农民的面又复活了。正是这些轰动一时的报道 才吸引了大众的好奇心。在进行过把病人冻在冰下之后的现代实验之后,这 些功绩似乎不那么令人难以置信了,比起动物冬眠来也不显得更为莫名其妙 了。但它们注定要把我们的注意力从获得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的更为平常和 认真的问题中分敞开来。 幸运的是,现代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瑜伽的方法。吸气练习以及通 过练习掌握普通无意识肌肉,这已不需要解释,需要解释的是更深刻的心灵 问题。荣格曾为一部中国瑜伽书(《金花之秘》,1938年,不要跟佛教的《 莲花福音》混淆了。尤见“欧洲人在试图理解东方时遇到的困难”和“现代 心理学提供了理解的可能性”部分)撰写了一篇相当充分且极具启发性的序 言。科夫沃·T.贝哈南在《瑜伽:科学评估》(麦克米兰,1937)的“瑜伽 和心理分析”一章进行了有趣的类比。这部书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天生就 是印度教徒的贝哈南身上,较之他天生印度教的血统和在加尔各答的早期训 练,他在多伦多和耶鲁受到的科学训练似乎占了上风。我倒认为,他对待瑜 伽的方法更加得到“大学的训练”,因而他比荣格这样的大陆派的思想方法 更为琐细。 阅读《薄伽梵歌》瑜伽部分的读者,一定会对其关注下意识生活中存在 什么有着极深的印象。特别强调下意识以及瑜伽信徒对于师长(即精神老师) 的依赖,是它与心理分析作法的相似之处。“只能通过与老师的直接接触, 才可以安全地学到瑜伽。”斯瓦米·维韦科南达∞这样警告说。至于思想本 身的分析,只有现代心理学才使我们可以理解教义。只能靠心理术语才能弄 明白毁坏思想(chitta)来拯救灵魂(Pumsha)的过程。带有诸根依恋外壳的思 想只不过是心理学向我们展示的原始生活欲望的坟墓,瑜伽把前者说成是妨 碍我们看到终极灵魂的东西。再生教义只不过是种系发生而获取的超个人或 集体性种族遗传的个体生存。从表面上看,这些原始力量非个人化的集体性 本质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本质并无区别。最后,获得释放和自由的欲 望就是弗洛伊德消极地称为“死亡本能”的东西,即“生活本能”的对立面 ,但是恐怕在施虐狂和受虐狂方面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阐释。弗洛伊德在下意 识方面说得很正确,“诸个本能冲动……独立地并肩存在,免除了心理矛盾 ……这个体系中没有否定,没有疑问,没有不同程度的确定性……其过程无 始无终,无暂时性顺序,不为时间的流逝所改变,事实上跟时间毫无关系” 。正是这些力量,还有身体,必须受到瑜伽修习的控制。 也有必要指出,跟瑜伽理论一样,心理分析理论是思维性的,这些主观 性阐释中只有部分经得起实验证据的检验。对于这些内在现象,我们甚至还 没有词语来表达它们。心理分析开始探索心灵深处时,不得不发明一些本性 上为准科学的临时代用词语,如生命欲望、本我、男性意向、女性意向、力 比多(一种不能由优特衡量的能量发泄形式),以及那个叫做“性爱本能”的 难以捉摸的精神实体。印度心理学,不管是佛教还是非佛教心理学,都有大 量此类词语。据说,梵语和巴利语中的心理学词语要比所有“现代语言”中 的心理学词语加起来都要多。(譬如,参见亨利·克拉克·沃伦的《儒教的 翻译》,“八十九种意识表”。) 荣格说:“我们还没有清楚理解这个事实:西方神智学是对东方的不甚 熟练的模仿。我们只是又拿起了占星术,对东方人而言,那是他们每天都要 吃的面包。我们对于性生活的研究起源于维也纳和英同,与印度教对这个话 题的教义相匹配或者被它所超过。一千年前的东方文本向我们介绍了哲学相 对论,非决定论在西方刚刚开始讨论,而这构成了中国科学的基础。理查德 ·威廉甚至向我表明,分析心理学发现的一些复杂过程,在中国古代文本里 都有明显叙述。与东方的古老艺术相比,心理分析本身及由其引起的思想线 ——肯定是明显的西方发展轨迹——只是开始者的尝试。”P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