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精)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精)
作者: (美)史景迁|责编:郝志坚//吴晓斌|译者:温洽溢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精)
ISBN: 978756338539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人生之乐乐无穷 CIRCLES OF PLEASURE 张岱居处前有广场, 入夜月出,灯笼亮起,令 他深觉住在此处真“无虚 日”,“便寓、便交际、便 淫冶”。身处如是繁华世 界,实在不值得把花费挂 在心上。张岱饱览美景, 纵情弦歌,画船往来如织 ,周折于南京城内,箫鼓 之音悠扬远传‘。露台精 雕细琢,浴罢坐于竹帘纱 幔之后,身上散发茉莉香 气,盈溢夏日风中。但见 妩媚歌伎,执团扇、着轻 纨,鬓髻缓倾。灯笼初燃 ,蜿蜒连蜷于河道之上, 朦胧如联珠,“士女凭栏 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 能自主”。一直要到夜深 ,火灭灯残,才“星星自 散”。 灯笼、河道甚教张岱 神往,他所留下对年幼的 追忆也与灯笼、河道有关 。张岱三岁的时候,家中 老仆带他到王新的屋外去 赏灯。王新是名鉴赏家、 古玩收藏家,也认识张岱 的母亲。小小年纪的张岱 坐在老仆肩上,四周景物 尽收眼底:灯笼晶莹剔透 ,彩花珠灯,羊角灯外罩 缨络,描金细画,穗花悬 挂,张灯百盏。张岱后来 回忆此景,觉得虽是流光 夺目,当年看来却是觉得 有所不足。灯笼不够亮, 也不够密,灯笼之间仍有 烛光不及的暗处,往来行 人必须小心摸索,甚至得 自己提着灯。赏灯虽是一 大盛事,但总会听到有人 抱怨诸多不便。 张岱一族住在绍兴, 绍兴人几乎生来就会品赏 灯笼,盖因此地富庶繁荣 ,住起来舒适惬意,多能 工巧匠,亦不乏识货之人 。张岱曾说绍兴人热衷造 灯,不足为奇,“竹贱、 灯贱、烛贱。贱,故家家 可为之;贱,故家家以不 能灯为耻”。。每逢春节 、中秋,从通衢大道至穷 檐曲巷,无不张灯生辉。 绍兴人通常把灯挂在棚架 上,棚架以竹竿立于两端 ,中间以横木固定,简单 而结实。横木可挂七盏灯 ——居中之大灯唤作“雪 灯”,左右各有三个圆灯 ,称为“灯球”。 这类往事栩栩如生, 深深烙在张岱的心中:“ 从巷口回视巷内,复叠堆 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 。”绍兴城内的十字街会 搭起彩绘木棚,棚子里头 悬挂一只大灯,灯上画有 《四书》、《千家诗》的 故事,或是写上灯谜,众 人挤在大灯之下,抬头苦 思谜底。庵堂寺观也以木 架作灯柱挂灯,门楣上写 着“庆赏元宵”、“与民同 乐”。佛像前有红纸荷花 ,琉璃火盏,熠灯生辉。 附近村民都会着意打扮, 进城东穿西走,团簇街头 ,挤挤杂杂买些东西。城 内妇人女子或是挽手同游 ,或是杂坐家户门前,嗑 瓜子、吃豆糖,至夜深才 散去。 张岱对河道最早的印 象也是来自幼年经验。张 岱五岁曾随母亲至绍兴城 东的曹山庵礼佛。曹山庵 居高临池,这处水池是三 十多年前张岱外祖父为放 生所凿。那天天气燠热, 张岱母子泛着小舟,浮于 池上,四只西瓜置于竹篮 内,浸在水中,使其冰凉 。张岱记得,有条“大鱼 如舟”,突然冲撞舟底, 小舟几欲倾覆,舟上香客 船夫魂飞魄散,但见大鱼 将四只西瓜悉数吞去便迅 速潜没,留下水面上一道 波纹。 多年之后,当年场景 再度上演,但这次更为惊 心动魄。此时张岱四十一 岁,到杭州城外不远处吊 祭故交,有人约他去观海 潮。张岱久闻观潮乃当地 一大盛况,值得一看,海 潮自江口汹涌而来,当地 文人墨客无不颂赞。但是 张岱亲眼见过之后,却总 是失望而归。不过,张岱 这次还是去了,两个朋友 尾随而至,攀爬到塘上, 但见滔天巨浪,奔腾而来 ,令张岱大开眼界。’ 张岱这么写着:“见潮 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 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 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 飞。渐近,喷沫水花蹴起 ,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 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 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 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 ,走避塘下。潮到塘,尽 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 ,着面皆湿。旋卷而右, 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破 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 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 潮水从海宁方向过来 ,远则有如受到惊动而振 翅飞起的千百小鹅,近则 如百万白狮奔腾。潮水再 接近,则刮起大风,看的 人都赶紧走避。等到潮水 以雷霆之势打到堤岸,溅 起数丈水花,在半空飞舞 ,看得张岱心惊目眩,坐 了半天,心神才稍定。 凡有往事袭上心头, 无论大小,总能教张岱逸 神,琢磨个中况味。他随 笔记下:“甲寅夏,过斑 竹庵,取水啜之,磷磷有 圭角,异之。走看其色, 如秋月霜空,噗天为白。 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 ,淡淡欲散。”张岱心想 ,不知以此水煮茶,滋味 如何?于是试了几回,发 觉泉水若置放三宿,待石 腥味散去,而后用来煮茶 ,更能烘托茶香…… P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