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城市寻人电台
ISBN: 9787544760768
丹尼尔·阿拉孔 1977年出生于利马,3岁后移民美国。美国青年作家,相继被《格兰塔》和《纽约客》选为**青年小说家。短篇小说集《烛光下的战争》入围2006年**笔会/海明威奖决选名单。长篇小说《城市寻人电台》成为《洛杉矶时报》等媒体的年度畅销书。
他愤怒地瞪着她,挣脱了她的手,在面前挥了挥 手。公交车猛地停了下来,维克多趁机冲出车门,逃 到了街道上。 诺玛只能跟着他下车。 已经是黄昏时分。男孩惊慌失措地沿着人行道奔 跑,背影时而消失在暮色里。他的脚步在水泥路面上 发出嗒嗒的声音。诺玛从未来过这里,街道异常安静 。两边的建筑低矮而敦实,十分牢固,仿佛会因为不 堪自身重量而下沉一般。水泥墙面上画着彩色的粉笔 画。维克多撒开瘦长的腿在街道上奔跑,诺玛根本追 不上他。 诺玛现在应该知道这座城市的布局了。她在这里 出生长大,但这座城市衰败了不少,战后尤其如此。 现在,这已经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一位白发苍苍 的老人从附近的门口走出来,他穿着一件黄色的背心 ,外面罩一件灰色的薄外套。他问诺玛:“女士,那 是您的儿子吗?” 在橙色的路灯下,维克多小小的背影蹦跳着跑向 远方。诺玛点了点头。 “请恕我冒昧。”老人说。他伸出两根手指压在 嘴唇上,吹了声口哨,尖利的口哨声划破了原本沉寂 的街道。每户人家的窗前都有人探出头来,顷刻间, 每户人家的门口都站着一个男人或女人。老人再次吹 了声口哨。他和蔼地朝诺玛微笑,温和的脸上透着红 润。他们等了片刻。 “你是新搬来的吗?” “我不住这里。”诺玛回答说。她怕自己被认出 来,赶紧致歉:“很抱歉打扰了您。” “没关系。” 他们又等了一会儿。很快,一位身材微胖、穿着 一件浅蓝色家居服的老妇人走过来,维克多被她拖着 往前走。老人看着他们走近,自言自语道:“来啦, 我们走吧。”仿佛在为她指路一般。她紧紧地拉着维 克多的手,而他几乎一点也没有挣扎。她微笑着将孩 子带到诺玛面前。“女士,”她鞠了个躬,“您的儿 子。” “谢谢!”诺玛说。 一辆公交车从旁边驶过,他们都陷入了沉默。三 个大人微笑着看着彼此,可怜的维克多僵硬地站在一 边,仿佛等待被充*的囚犯。夜幕降临,一阵微凉的 晚风轻拂而过。老人要将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诺玛, 但诺玛谢*了。身着浅蓝色家居服的老妇人转身面向 诺玛。“需要我们帮你教训孩子吗?”她和蔼地问诺 玛,一边用手抚平衣服上的褶皱。 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战争后,**以恢复被战争破 坏的秩序为名,建议父母可以体罚孩子。电台曾经公 开宣布这一决定,诺玛亲自录制过那期节目,但她自 己还没有孩子,因此也从未真正打过他们。虽然她并 不应该对体罚孩子感到奇怪,但实质上她仍然十分吃 惊。“哦,不,”诺玛结结巴巴地说,“不敢劳驾。 ” “小事一桩,”白发老人说道,“在这儿,我们 互相照顾。” 他们期待地看着诺玛,维克多也冷冷地注视着诺 玛。他们太友好了,令诺玛很难拒*。“或许轻轻打 一下就好。”诺玛说。 “这就对了!”老人在孩子面前微微俯下身去, “这样我们才能接*教训,对吧,孩子?” 维克多茫然地点点头。诺玛再次觉得,这座城市 一定让维克多觉得格格不入。事实上,城市早已变得 面目全非,连她自己都不认识了。她曾经听说过,乡 下有些地方仍然按过去的方式生活。在山间丛林的一 些村子里,战争结束以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是这 里不一样。城市里一些街区被荒废了,反***炸毁 了很多建筑,*队为了搜寻颠覆分子不惜将整个街区 炸掉。大停电和塔摩之战留下深深的伤痕,足以让人 们记住它们。1797村也未能幸免。诺玛能从维克多的 眼睛里看到这一点。总统宣布,我们已经进入_个新 的阶段,*事化的平静和战后重建阶段。顽皮的孩子 将*到惩罚。老妇人架住维克多的肩膀。但是能拿他 怎么办呢?维克多骨瘦如柴,几乎不像个孩子,仿佛 一碰即碎。他连眼睛都不眨—下,只是怒目以对。 诺玛伸出右臂举过头顶,在空中停留了片刻。 P12-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