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善之旅

达善之旅
作者: 周仁康|
出版社: 光明日报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5.32
折扣购买: 达善之旅
ISBN: 978751948191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名邑问祖:故乡 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 问祖,敦亲睦族,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是中华民族的 优秀传统。一个叫周仁康的 普通人,出生与生长在什么 地方?周姓氏族又来自何方 ?下面听我娓娓道来。 第一节 东南名邑 余姚,素有东南最名邑 的美称。它地处宁波西部的 姚江流域,南枕四明山脉, 西毗绍兴上虞,北濒杭州湾 。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 ,北纬30°。余姚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暖湿 润,四季分明。 “馀姚”之名裁取了句馀 山之“馀”,姚江之“姚”,一 山一水合称为“馀姚”。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用简体 字,成了“余姚”,沿用至今 。 余姚历史的文献记载从 虞舜开始,先后有“舜耕历 山”“禹藏秘图”之说。春秋 时期余姚属越国,战国时期 余姚成了楚国辖地。余姚秦 时置县,建县已有2200余 年历史。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 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余姚有三张金名片。 第一张金名片:“河姆渡 文化”。距今7000年前,余 姚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 化——“河姆渡文化”,使余 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它与良渚文化一起被誉 为浙江史前文化的两朵“奇 葩”。 第二张金名片:“姚江文 化”。自汉以来,余姚硕儒 辈出,群彦争辉。汉代高士 严子陵、明代著名心学家王 阳明、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 舜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黄宗羲,就是其中的杰出代 表。余姚也因此被誉为“东 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 第三张金名片:“浙东红 色文化”。余姚也是一方红 色的土地。抗战时期,余姚 梁弄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 地之一。根据地人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浙东大 地上燃起了抗日烽火,为中 国人民的抗战胜利谱写了壮 丽的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 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 昔,天翻地覆慨而 慷。”1949年5月23日,伴 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65 师、66师成功进驻姚城,余 姚宣告解放!经过“土改”, 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饱受 苦难的底层百姓终于翻身做 了主人。从此余姚人民为了 美好的明天,在中国共产党 的坚强领导下,艰苦奋斗, 几经曲折,百折不挠,走上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致富 之路,开启了70余年的达善 之旅。 第二节 畈周溯源 农历丙申年七月初七( 公历1956年8月12日),我 出生在余姚县丰北乡畈周村 的一个贫穷的农家。尽管新 中国成立后贫下中农翻身做 了主人,有了政治地位,但 物质生活仍非常贫乏。 据母亲讲,那天早晨长 辈们刚拔早秧回来我就出生 了,因为农忙时农民开工都 早。按此推算,我的出生时 辰应该是卯时。老一辈的人 讲,卯时出生的“猴子”以后 比较操心和忙碌,这大概是 我的宿命。 在我出生后第3年,我大 妹出生了,父母给她取名为 周利芬。我的小妹比我小10 岁,取名为周雪芬。我的父 母是文盲,取名就随大流。 当时取“芬”“娟”“花”“红”“芳 ”之类的名在农村是很普遍 的。 1956年是一个不平凡的 年份。截至年底,中国共产 党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对农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 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标 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将生 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中国初步建立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 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 北京召开,参会代表1026 人,代表全国1073万党员 共商国是。开幕式上毛泽东 作了激情澎湃的讲话:“我 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 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 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团 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 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我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探 究建立新制度的达善之旅。 畈周是分布在宁绍平原 上的许许多多村庄之一,距 当时余姚县城中心的桐江桥 十里,在县城的西北方向。 村落之间常是绵延一两里的 繁茂的稻田。 村东二三里是候青门江 ,江对面是康山村。大江从 老方桥方向往东一直流进余 姚县城里的武胜门桥。此江 是本村重要的交通水道,我 务农时常在这里划船去余姚 城里办事。距村二华里,南 面是巍巍的丰山,山脚下的 村落是何高岙,我的大妹周 利芬嫁到了这个村子里。村 西二三里是逶迤的后山,沿 山是岙岱口与叶家山两个自 然村。村北间隔一里是陶家 村与太平桥。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