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零秒执行力

麦肯锡零秒执行力
作者: 著 者:[日]赤羽雄二 译 者:侯昭康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麦肯锡零秒执行力
ISBN: 9787557024826

作者简介

赤羽雄二,197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专业,1983年留学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麦肯锡公司,负责企业战略经营的策划方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供支援,以及市场营销、创建新的盈利项目等诸多事宜。1990年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推动了许多韩国企业,尤其是LG集团走向了世界。2002年,以催生“世界性的风险投资”为使命,和他人共同创建了Breakthrough Partners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第 1 章 为何当机立断、立即执行如此困难? 不能当机立断、立即执行,只是在逃避犹豫、迷茫、踌躇、逡巡毫无价值 希望大家一定要将“当机立断、立即执行”作为目标。“当机立断、立即执行”指的是不拖泥带水,当场做出决定,并立即付诸行动。 但是有许多人无法做到这一点。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完全不知所措,二是知道该做什么却不想面对。 第一种情况,是指在完全不知所措时,因为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也不知道该关注什么,如何决定,所以无法确定方向,毫无头绪。但其实可以请教他人,了解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在讨论中不断否定并改变自己的想法,这样往往能收集到一些重要信息。自己以为“完全不知该做什么”,但基本都能请教他人或找到可以请教的人。大多数人会害怕知道应该做什么,于是总是无法下定决心去努力了解该做什么。 第二种情况,即知道该做什么却不想面对,则可以说是“欲盖弥彰”。 的确,不采取行动能够获得暂时的轻松。如果这样能解决或远离问题固然再好不过,但是这种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反而日后会成为大问题。当时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会导致事态恶化。直面情况,认真考虑,厘清思路,了解该做什么,并且迅速处理,这样要比紧闭双眼、无动于衷好得多。因优柔寡断而错失良机,最后只能追悔莫及。 前者是没能当机立断,后者则是没能立即执行。如果是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这两类人无论有几条命也不够用。 工作中允许自己松懈,即便无法做到当机立断也不会立即致命。但渐渐地,或者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会突然失去竞争力,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实际上,职场与战场也没有太大分别。 工作以外的个人生活中可以更加放松,即便做了或没做什么,在当时也能得到谅解。但这样的事情是积到一定的量,对方才会向你发出最后通牒:“我已经不能和你共事了。”这时你才会开始反思,宽容的范围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有些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比如在哪里工作,何时跳槽,获取什么资格证,等等。如果不能做到“当机立断、立即执行”的话,就会错失很多机会,甚至会吃大亏。 深思熟虑和拖延症完全是两回事。通过当机立断、立即执行,我们可以进一步深思熟虑,继续保持一定的速度推进工作。 大企业或官僚风气十足的组织常用“延期审议”一词来搪塞,但我认为多数情况下,那不过是逃避而已。 当机立断、立即执行的好处会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犹豫、迷茫、踌躇、逡巡毫无价值,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 真正优秀的领导者总是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实际上,我所遇到的真正优秀的领导者们都擅长立即做决定、立即行动,完全不会犹豫不决。他们总是拥有明确的愿景,并能够俯瞰全局。他们会考虑到所有的替代方案,即使情况有变,也能够当机立断,立即采取行动。他们已经十分熟悉从何处获取怎样的信息,如何整理信息,降低风险,等等。 例如,在突然接到业务合作请求时,优秀的企业经营者会让部下或外部的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并核实候选合作公司的信息,明确判断是否应该进行业务合作。如决定合作,在怎样的条件下双方才能达成合作。像一些日本大型企业那样因循守旧,用几个月时间讨论的话,好机会就会被其他企业夺走。 有时间深思熟虑自然深入讨论,但在现实中,领导者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当机立断。 当机立断并立即行动的公司及其经营者们,在多数情况下,由于抢占了先机,往往能够较早地开始良性循环。早一步行动,也就能早一步获取信息,因此能够做出更好的判断,获得更强有力的合伙人。拥有好的条件,自然能够推动并加速事业进一步展开。 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不是狂飙突进 但是,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并不是狂飙突进。狂飙突进是指不顾周遭一切,朝着一个方向猛冲,只关注前方,不懂得留意陷阱、纵观全局,缺乏灵活性。 我们不应如此,而是要全面把握目前所处的环境、整体情况与选择余地,并权衡各个选项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做出最佳选择。 当然,在决定前进的方向后,不要有片刻犹豫,而要全神贯注,为跨越眼前的障碍而全力以赴。此时狂飙突进式的力量才能发挥作用,但在拼尽全力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周围的情况。 我们可能经常认为有人凭借狂飙突进式的行动获得了成功,但我们只不过是碰巧看到了他飞黄腾达的时期,这也是很有可能的。当机立断并立即行动绝非盲目行动。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一点。 应该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 6 个理由 可能有人能举出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几个具体作用,但我想各位读者可能还没有彻底了解其价值。对我而言,应该当机立断并立即行动的理由有至少 6 点。 当机立断、立即行动能够抢占先机 当机立断、立即行动能够比竞争对手抢先展开行动。动作迅捷,能够抢先占据有利地位,从而先发制人。在犹豫的过程中,很难获得的好条件往往会被夺走。 同时,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也能够优先获得合作伙伴,更容易结识优秀的朋友。即便有很多公司请求合作,先来进行洽谈的公司也总能收获好印象,这是人之常情。 当机立断、立即行动能够加速 PDCA 循环 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当然能够加速 PDCA 循环,因此能够更早了解进展顺利和不顺利的环节,也便于改进。在立即采取一次行动后,就能熟练掌握策划、实施、确认、改进的方法,促进良性循环,PDCA 循环也就更加轻松,提升了获得成功的概率。 当机立断、立即行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一般说来,即使想提高生产效率也难以立即看到成效。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在拼命工作,因此不知道在哪些环节上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用半小时做完需要一个小时竭尽全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几乎所有人都对此束手无策。 但是,如果在工作的某一环节中能做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那么以此为契机,所有环节的速度都将得到提高。工作节奏明显提升,减少了工作中的无用功,因此整体工作变得井井有条。如此一来,工作不再是痛苦和压力,倒不如说成了一件愉快的事。由于工作舒心,便能够积累许多工作方法,获得更好的结果,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运用到所有环节当中。 做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能够得到周围人的信任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即便是领导、上司、干部、总经理,十个人当中也不一定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能够当机立断、立即行动。迄今为止,我已接触过上千名身处“上司”这一立场的人,但几乎没有人在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方面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 我倒是经常听到一些下属抱怨上司优柔寡断,好谋无决,于是自己也被迫拖延工作,耗费心力。下属感觉徒劳无功、停滞不前的根源在于上司。 即便总经理十分罕见地当场做出决定,也往往不能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这并不是上级指示的内容微妙含糊,而是即使下属理解了上级的指示,再让下属的下属理解也需要时间,因此整体花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领导的期待。 现在有些日本的企业明明知道自己已经落后了,但不知为何,总是不能立即让组织运转起来,或者根本不想做出改变。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人会得到下属和上司的敬佩和信任。即使其他能力不是特别出色,能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领导也肯定会赢得周围人的信赖。 领导做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之后,会带动下属提高行动速度这个优点与之前的一点有关。如果领导能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也就不会限制下属的行动,于是下属的工作也会提速。 无用功、返工、拖延时间的情况就会减少,也更容易取得成果。 因此,下属自然而然地能完成工作,并向上司学习如何做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这样,整个团队的生产效率和战斗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 一般说来,下属总是看上司的脸色行事。遗憾的是,无论上司如何努力,下属仍旧我行我素。但是如果上司能够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下属也不得不全神贯注地来提升工作速度,再也无暇顾及和揣测上司的心理,因此这样会带动下属加快行动速度。 做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之后,整个组织会焕发活力 做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领导会获得大家的信赖,并引导下属提升工作速度,于是整个组织会充满干劲,并具备提升工作速度的意识。成员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加顺畅,个人和整个组织都能迅速且灵活地应对问题,立即获得成果。处于这种状态会让人感觉无比舒适,因此只要没有重大阻碍,整个组织会一直发挥机能。这样一来,没有人能够阻碍组织的运转,或者说不能快速行动的成员将会被淘汰。 意识到自己在阻碍组织运转之后,人们都会开始采取行动。 相反,如果大家都不行动,自己也不会行动。这是人之常情。 阻碍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 前文已经明确提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有至少 6 点好处,但为何许多人还是做不到呢? 这是因为一些心理障碍。我在本章开头已经提到,无法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原因,一是完全不知所措,二是知道该做什么却不想面对。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阻碍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罪魁祸首,简单来说就是“焦虑”和“恐惧”。 没有收集全部信息就会感到不安、恐惧 为何许多人不想立即做出决断和行动?最大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收集全部信息就会感到不安和恐惧。原本早就应该做出结论,但还是在不停地收集信息。总是想要收集更多的信息,而无法停止。当会一再拖延导致迟迟不能做出决断,采取行动。 如果信息收集得越多越有利于提高结论准确性的话,则还具有一定意义,但几乎不存在这种情况。大多数情况是已经收集了足够的信息,或者已经不存在有用的信息,也无法继续提升结论的准确性。人们不停地收集信息,不是为了得出更准确的结论,而是因为不想做出结论,或者是想让自己相信自己在不停地工作。 不仅是自己,周围的人也会容许这种情况发生,因此人们总是在不停地收集信息,这也成为一大问题。实际上,收集信息不仅会浪费时间和经费,还会给整个团队、组织带来困扰。 由于行动迟缓,还会错失良机。可以说收集信息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缩短收集信息的时间能简单且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因情况而异,但用几小时、几天收集信息就已足够,最长不要超过 1~2 周。我们要注意的是管理收集信息的时间,而不是信息量。 如果新的信息会严重动摇判断基准的话,那说明掌握的信息尚不充分,缺乏研究讨论。但即便是在收集信息的时间段内,如果新的信息不会动摇判断,特别是不会增加新的判断基准时,就说明可以通过现有的信息进行判断了。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中,本人心中应该已经有答案了,但就是害怕做决断,或者仅仅是想拖延,于是理直气壮,不停地说“信息还不充足”。大多数人不都是如此吗? 我这样说是有证据的。比如我经常看准时机,催促对方:“现在必须做出判断了吧?”“事已至此,可以做出判断了吧?”而对方也基本上对此表示认同。但是如果没人催促就会一直拖延。 在商务场合,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如此浪费就显得十分可惜。每个公司都在竭尽全力降低成本,但似乎没有重视如何节约时间成本。 并且,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收集信息时,除要关注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体外,还必须向有真知灼见且直率的人请教。这是因为,独自在不熟悉的领域中收集信息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很大的方向性的错误。 大脑中充斥着信息 许多人表示,自己之所以无法当机立断、立即行动,是因为感觉大脑中的想法杂乱无章。思路不清晰,在意所有事物,或者过于在意一部分评价,从而无法深入思考。即使列出必须 完成的事项,也无法获得良好的认可。 到了必须要做出决定、采取行动的阶段,就算选择了某种方案并且已经实施,也会过度在意周围的反应,过去的失败经历像走马灯一样接连浮现在脑海中。既想做这个,又要做那个,可是分身乏术,最终甚至无法处理好一件事。在立即展开行动之前,无法做出适当的判断,于是不断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思路会越发杂乱无章,最终导致无法当机立断、立即行动。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头脑愚笨,而是因焦虑丧失自信,以为自己不擅长分情况、按照顺序逐个解决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推荐大家采用我在《零秒思考》中介绍的 A4 纸记笔记的方法。感觉思路杂乱无章时,可以通过笔记法来厘清思路。如果每天坚持采用《零秒思考》介绍的做法的话,思路就会逐渐变得清晰。 另外,当思考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在特定的工作或目标时,可以挑战一下用我们将会在后文介绍到的“选项”和“工作框架”来解决问题,你会立即感受到这些方法的作用。 如何缩短会议时间?? 2016-1-31 -??认真制定会议议程,事先通知并设定目标 -??即便会议的必要资料很少也要事先派发,从而缩短说明时间 -??不断提醒每一位发言人发言时要归纳要点 -??为避免重复发言,可以在白板上整理讨论内容 《零秒思考》中关于笔记法的案例 将A4纸横置,左上方写题目,右上方写日期,正文分为4~6条,每条大概以20~30字为宜。要坚持用这种格式书写,并且要遵守规则,即:一分钟写一页,从早起到睡前要写10页,天天如此。这样一来,焦虑与迷茫会逐渐消失,大脑会变得更加灵活。 一旦计划有变动就会焦虑,想事先确定所有事情 一旦计划发生改变,很多人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计划的内容和变化当然会因情况而异,但改变计划这件事本身会让这类人产生焦虑,与改变的内容无关。神经质、胆小的人容易出 现这样的情况。 然而,现实中的问题是在不断变化的,采取的措施也在根据不同时机而发生变化。按照计划好的方向采取行动,或者不发生改变的情况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因此,一旦计划发生改变就出现焦虑症状的话,会无法顺利解决问题,也无法及时应对情况的变化。 此外,在制订计划前,也有许多人必须要确定所有事项,否则就会莫名地担心。在处理事情之前,如果要把所有事情都确定下来的话,要花费大量时间。明明无法预知未来的事情, 却总想制订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并确定好所有事。当然,他们在调查了数量巨大的信息后,虽然牢骚满腹,但还是会制订详细的计划。也可能是列出了太多的选项。 许多事情不实际做的话是很难正确把握的,但这些人似乎不这样认为。他们压根不会觉得事先确定所有事情有可能是徒劳,也不认为行动起来之后再进行思考可能会更有效率。 这些人一旦着手工作时,就会对环境的变化和复杂的情况无所适从,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虑,也难以保持平常心。 毋庸置疑,《零秒思考》中提到的 A4 纸做笔记对于解决这种问题也很有效。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完善自己,察觉到自己的焦虑,从而做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 “为何一旦改变计划就会感到不安?” “为何不事先确定所有事情就会感到焦虑?” 希望大家以这些内容为主题,不断深入挖掘,并且坚持做笔记。 求助他人会感到麻烦、不安 为了能够迅速且顺利地推进工作,就必须要学会巧妙地求助他人。然而有很多人害怕求助他人。他们个人的工作能力并不差,但经常只能独自工作,就算有朋友帮忙也不会持久。自己工作时能够做到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但当不得不求助他人时,工作就会突然停滞。因此,他们无法胜任规模较大的工作。 我也曾和这种类型的人有过交流。他们表示求助他人会很麻烦,而且求助他人后自己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别人也可能会辜负自己的期待,这些都是产生焦虑的原因。 的确,即便求助别人也无法保证每次工作都能顺利推行,但如果总是有不想麻烦别人的心理的话,其他人也不会再帮助你。于是,自己就会认为“反正没人能帮助我,没人会来帮助我”,从而在自己的负面情绪里越陷越深。 希望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也一定要采用《零秒思考》中的笔记法,深入思考为何无法依赖他人。发现问题的根源后,也就离“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目标不远了。 不列出所有选项就会焦虑、恐惧 有时没有列出所有选项就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之前提到的造成“不收集全部信息就会感到不安、恐惧”的原因并不同。 例如,在讨论活动举办日期时,“下月初”“下月中旬”“下月末”这三个选项在实际情况中已然足够,但人们还不断地考虑并讨论“本月末”“本月中旬”等选项。 这样做看起来像是慎重思考,但实际上只是在拖延。如果选项之间差别不大,与其细致研究,不如立即行动,观察结果。 但这种人会否定这种做法,认为这是有勇无谋、不谨慎的表现。 他们经常会说:“不列出全部选项会极其危险,无法做到最好”,过于在意不重要的事项,并对此展开无休止的讨论。就这样,时间被白白浪费,从而错失商机。竞争对手已建立了坚固的堡垒,而不知为何,自己却对此毫无察觉。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不断练习后文将提到的“选项”。在掌握该方法之后,就能立即列举出数量合适且质量较高的选项。 在实际行动前就担心失败 也有人十分在意是否会失败,因此无法当机立断、立即行动。 当然,并非每次行动都能获得成功,失败在所难免,如果遇到难题更是如此。即便不断努力想要做到尽善尽美,但一定会遭遇一两次的失败。倒不如说从失败中汲取的教训,就是打开成功之门的关键。 另外,只要在工作中勇于接受挑战,即便结果并不理想,也会得到上司极高的评价。甚至有很多公司的管理层人士认为,正因为这种勇于挑战的员工少之又少,所以才希望员工能够积极挑战难题。 即使如此,可能还是会有人害怕遭遇失败,但为什么不能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就这样置之不理会怎样呢?今后在面对问题时,希望大家利用后文将会介绍的“选 项”来比较“处理”和“不处理”这两个选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发现有一些问题确实是可以暂时搁置的。但是当我们感觉不能再拖延时,就应该当机立断,立即采取行动。 在实际行动之前就开始烦恼,于是便停止付诸行动的做法非常可惜。 对当机立断、立即行动有抵触感和过敏反应 这与之前列举的导致焦虑、恐惧的原因不同,有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感觉当机立断、立即行动这种思考方式或工作方式是根本不可行的。 即便你本人并非如此,但在一些故步自封的大企业中,一种新的行动方式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安。不要说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就算是尝试提升工作速度也会引发摩擦。周围人会通过各种借口来扼杀新的工作方式,如“这种方式会给别人添麻烦”“不允许不进行调整就提前推进一部分工作”“这和之前的做法不同,所以无法实行”,等等。即便你想采取新的工作方式,别人也会滔滔不绝地告诉你所谓的“速度提升后会带来的风险”,并用“失败谁负责”这样的话作为威胁,不断对你施加压力。 实际上,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速度可以更快取得成果,加速 PDCA 循环运转,从而降低风险。 一旦你对当机立断、立即行动有抵触情绪的话,希望你在阅读本书的同时,最好也阅读一下《零秒工作》这本书。这样对于速度的认识和想法会有极大变化。 知道应该做的事,但无法采取行动有时我们即便了解应该做什么事,但就是迟迟无法付诸行动。信息十分充足,选项基本明确,并没有任何障碍,明确知道选择哪条道路,该做什么事。甚至有时,我们明白该做的事只有目前这项工作,也还是无法下定决心立刻展开工作。 也可以说这属于“身体跟不上头脑”,或者“能当机立断,但无法立即行动”。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障碍,这绝对不是抑郁症这类的严重问题。想必大家也都遇到过这些问题,我将这种状态形容成“拖泥带水”。 实际上,最棘手的一点在于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但并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使用《零秒思考》中的“A4 纸做笔记”寻找其中的原因是有效的方法。但如果涉及不同的问题和工作,就会找到多种原因,因此没有具有普遍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下面的章节中,我将会详细讲述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启示和两种工具。 ◎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推进工作?知道应该做什么却不想面对?在确保整个方案万无一失之前绝对不会开始行动?经常在重要节点无法立刻做出判断,也迟迟无法行动……你需要能够让自己立即行动起来的超强执行力。 ◎活跃于麦肯锡14年的麦肯锡韩国分公司创始人、日本咨询大师——赤羽雄二传授麦肯锡精英都在使用的立即做出判断,秒速执行的高效工作术。运用选项筛选所有可行方案,使用2×2矩阵等工作框架迅速判断当前工作的紧急度和重要度,面对任何工作都能够即刻抓住重点,精准出击,不仅能够彻底消除工作中的迷茫与犹豫不决,还能从根本上改善工作中过于杂乱和谨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