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雅俗(孔庆东文集)(精)

超越雅俗(孔庆东文集)(精)
作者: 孔庆东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34.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超越雅俗(孔庆东文集)(精)
ISBN: 9787229013011

作者简介

孔庆东,人称“北大醉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坛主,新浪文化博客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被评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 十余年来,孔庆东博士先后写出当下中国罕见的酣畅淋漓、嬉笑怒骂的痛快文字,为当今影响最大的思想者之一。其《47楼207》、《笑书神侠》、《千夫所指》、《空山疯语》、《口号万岁》、《四十不坏》等书一直畅销不衰。

内容简介

其次,南派与北派并非对峙于同一时空。先是“南派”独霸通俗文坛 ,那时尚无“北派”的影子。而“北派”崛起之后,“南派”便“由盛转 衰”,张赣生解释说“也可将北派通俗小说视为南派通俗小说的发展”。 。“后二十年北派居上时,才真正进入了民国通俗小说的新纪元。”既然 如此,何不简捷地分为前期、后期。以共时性的概念命名历时性的对象, 徒滋纷乱。 何况,对南、北两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式的判断也与文学 史实颇有凿枘。比如在“南派为主”的20年代,北方就有董濯缨的《新新 外史》,在天津《益世报》连载达十二年,名垂一时;赵焕亭的《奇侠精 忠传》正集出了八册,续集又出了八册,加上《英雄走国记》、《大侠殷 一官轶事》等,与南方的平江不肖生(向恺然)“一起揭开了中国武侠小说 大繁荣的序幕”。,号称“南向北赵”;至于张恨水,他本人最看重的三 部大作均诞生在20年代——1924年《春明外史》、1926年(《金粉世家》、 1929年《啼笑因缘》。而到了“北派居上”的后二十年,包天笑、程瞻庐 、顾明道等南派作家也迭有力作问世,特别是秦瘦鸥1941年发表的((秋海 棠》,冠绝通俗文坛,轰动四方,再加上一批受新文学观念影响较深的后 起之秀,难道把他们都解释成“身在南方,实为北派”或“南派受北派影 响后之自然发展”不成? 所以,对于南派、北派之称,只能在不十分强调精确的语境中,出于 对习惯提法的尊重,姑妄言之。南派、北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 作为一种风格差异,还可仔细研究,但不宜用来划分阶段。现代通俗小说 的分期,应从更广的视角来加以判定。 把现代通俗小说的起点约定在民国肇元的1912年,基本不成问题。除 了文学创作背景的巨变之外,还有两部重要作品可看做标志——徐枕亚的 《玉梨魂》和吴双热的《孽冤镜》均在这一年问世。那么,此后的第一次 转折发生于何时呢?张赣生定为1919年,理由是:“1919年,‘五四’新 文化运动在北京兴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批判,在小说方面, 批判的矛头直指上海的通俗小说。”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学的起点,五 四新文学的诞生,不但改变了通俗小说独霸文坛的局面,使通俗小说面对 一个崭新的生存环境,而且迫使通俗小说调整自己的姿态,变革自身的面 貌。所以,以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分界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新文化 运动并非始于1919年,而应是1917年。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李大钊早在 1916年就痛斥当时文坛“堕落于男女兽欲之鬼窟,而罔克自拔,柔靡艳丽 ,驱青年于妇人醇酒之中……”1917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后,许多文章都对 通俗小说大张挞伐。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云:“余赞成小说为 文学之大主脑,而不认今日流行之红男绿女之小说为文学。”。胡适在《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批评时下的新小说“全是不懂文学方法的:既不知 布局,又不知结构,又不知描写人物,只做成了许多又长又臭的文字;只 配与报纸的第二张充篇幅,却不配在新文学上占一个位置”。周作人在《 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中批评当时的“作者对于小说,不是当他作闲 书,便当做教训讽刺的器具,报私怨的家伙。至于对着人生这个问题,大 抵毫无意见,或未曾想到”。这些都在1919年之前。只是到了1919年,斗 争进入高潮,出现了钱玄同《“黑幕”书》,志希《今日中国之小说界》 ,周作人(仲密)《论“黑幕”》、《再论“黑幕”》,鲁迅《有无相通》 等重要批判文章,而通俗小说方面则有杨亦曾《对于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 会劝告勿再编黑幕小说之意见》等文章进行反击。P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