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江的故事

桃花江的故事
作者: 编者:桃花江的故事编委会|责编:向朝晖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桃花江的故事
ISBN: 978757260924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华夏始祖黄帝逐鹿中原 ,与炎帝交手,战于阪泉 (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 ,黄帝战胜,炎帝率余部 迁至洞庭湖以南,驻守长 沙。黄帝挥师南下,经湘 江,人资水,屯兵柳溪入 资江的修山。两军对垒, 一场撼天动地的大战一触 即发。 炎黄本是上古时期中原 的两大部落首领。炎帝姓 姜,号神农氏,因崇尚金 、木、水、火、土中的“火” 的功德,故称炎帝;黄帝 姓姬,号轩辕氏,崇尚土 的功德,因其居住的黄河 流域土地是黄色的,故称 黄帝。后来,这两大部落 顺黄河往东拓展,先后到 达山西、河北、河南、山 东一带。其间,黄帝还应 炎帝之邀,帮助其战胜了 九黎族的首领蚩尤。但是 ,受助的炎帝对黄帝并没 有感激,反而有了扩张的 野心,于是两大部落在阪 泉大战一场,炎帝败走长 沙。黄帝得到许多部落拥 戴,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 领袖。 黄帝来到修山,十分看 好这里的地理位置:处湘 西与湘中交界,北靠洞庭 西部粮仓,南有资水作天 然屏障,给养便捷,又宜 于隐蔽休整,是个屯兵之 地。一日,艳阳高照,山 川朗朗。黄帝从修山西侧 望修山,见其双峰酷似熊 耳,遂给修山取名为“熊湘” 。一个“熊”字,标志从中原 出征一路滔滔都是熊国联 盟的胜利旗号;一个“湘”字 ,则表示由北而南,会合 众流奔赴洞庭湖的宽阔境 界。黄帝以熊为图腾,以 此山名和地貌激励部属, 坚定了以正义之师统一南 北的决心。决定与炎帝和 好,选派大臣去与炎帝和 谈。 风后是黄帝南下到达湖 北天门西北的古竞陵时, 遇上的一位部落首领。风 后钦佩黄帝德行,与炎帝 也早有交情,又洞悉炎帝 去向及心态,更熟悉洞庭 湖和湘、资、沅、澧四大 河流的地理交通。风后向 黄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黄帝十分赏识,即以风后 为相,率大军直抵资江。 风后领会了黄帝的意图 ,十分乐意斡旋促成两大 部落首领握手言和,于是 乘船顺资江至临资口,溯 湘江至长沙,拜谒炎帝。 此时,炎帝因打了败仗, 正恼羞成怒,紧锁大门, 墙上贴一龇牙咧嘴熊画像 ,将风后拒之门外。风后 吃了闭门羹,只好打道回 府,向黄帝报告。 黄帝并未因炎帝的闭门 羹而恼怒,指示风后低调 再次拜谒炎帝。这次风后 以半掩面纱遮羞面的姿态 向炎帝求和。炎帝心生疑 惑,心想:求和应是战败 方向战胜方请求停战,实 现和平,怎么黄帝打了胜 仗后“装反犁”?炎帝问风后 :“为何用面纱遮面?”风后 回答:“只因阪泉之战伤了 炎帝元气,心有愧意,不 好意思相见。”炎帝听后, 恼恨风后虚言,不过见风 后未对自己上次闭门拒客 表露丝毫恨意,便缓过气 来,接待了风后。风后察 看了炎帝军营,发现粮草 严重不足,士兵饥饿难耐 ,士气十分低落,便有了 注意。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