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书城意未足(精)

坐拥书城意未足(精)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鹭江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72
折扣购买: 坐拥书城意未足(精)
ISBN: 9787545912272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内容简介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 。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 ,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 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有人认为,这 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 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 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 ,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 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 凡是古老的事情,我们常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 ”。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 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变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 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越 积越多,而禽兽似乎没有这种本领。 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 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 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还越来越 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 识爆炸的水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克隆使全世界的 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不知这种技术发 展伊于胡底。信耶稣教的人担心将来一旦克隆人出来 了,他们的上帝将向何处躲藏。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 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 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以后,则使用 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 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 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 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 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 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 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 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 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 ,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 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 ”,常常成为被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 ,三年不成”,是取笑秀才的无能。这话不无道理。 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 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痞子 、流氓,中国历史上的“马上皇帝”、开国“英主” ——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可惜 刘项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 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 “儒冠多误身”了。 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 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 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 ”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 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 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竟无贡献可言。 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1997年4月8日(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