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模型(思考表达写作逻辑精进图鉴)

逻辑模型(思考表达写作逻辑精进图鉴)
作者: (日)西村克己|责编:林鸿|译者:金香兰|绘画:樱井胜志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逻辑模型(思考表达写作逻辑精进图鉴)
ISBN: 978751536151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逻辑性”与“讲大道理”的 区别 是否能讲出让他人信服 的理由 合乎逻辑与不合逻辑的 情况 混淆“逻辑性”与“讲大道 理”这两个概念的情况似乎 非常多。虽然“逻辑性”与“ 讲大道理”都基于理性的原 则,但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 所谓逻辑性,是指对于 听者和读者来说,陈述“很 客观且条理清晰”,更容易 让人信服。而所谓讲大道 理,更多时候是“自以为很 有道理”,尽管说者或作者 自认为有根有据,但其实 就是固执己见,在听者和 读者看来,不过是胡说八 道、强词夺理。比如,说 者若只强调利己的理由, 那么听者就会觉得他是一 个“讲大道理”的人。 讲逻辑是比较注重客观 事实的。所谓客观事实, 就是任何人都不可否定的 事实。如果自以为是,事 实就变成了主观意识。 想要合理地“说服”对方 ,逻辑性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说者或作者仅罗列“不 可信的理由”“只对自己有利 的理由”,是不可能说服听 者和读者的。 明确得出结论或观点的 过程后再思考 对于听者和读者来说, 如果没有极具说服力的理 由,仅传达结论和观点, 也是不可信的。举个例子 ,如果社长宣布“我们公司 需要组织变革”,这时,员 工对组织变革的具体理由 是一头雾水的。为什么社 长会主张组织变革呢?如 果不说明其理由,员工是 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说明理由时,如果表达 得过于跳跃而缺乏逻辑, 也无法准确地将信息传达 给对方。所以,应把“之所 以要变革”的理由加以补充 ,使听者和读者认同其观 点,才能说是合乎逻辑的 。 “逻辑性”这个词同时也 包含“得出结论及观点的过 程是明确的’之含义。从提 出问题到得出结论或观点 的过程(步骤),只有被 听者或读者理解且可以解 释给第三方听时,才称得 上有逻辑。 用三角逻辑阐明观点 逻辑思考的三大要素为“ 观点”“论据”“数据” 三角逻辑展示了逻辑性 思考的三大要素 通常用三角逻辑来表示 逻辑的三大要素之间的关 系。所谓三角逻辑,就是“ 观点”“论据”“数据”之间保 持协调一致。观点是指, 话题的结论、提案或意见 、推论。论据是指,佐证 观点的原理、原则规律、 普遍倾向、常识等的附加 理由。数据是指,证实观 点的客观统计的数据与事 实、具体案例等。 做了大量阐述,但是听 者不断产生“到底想要表达 什么?”的疑问,多数情况 下是讲话人的观点不够明 确造成的。另外,有时即 使观点明确也难以让人理 解和认同,多数情况下是 因论据和数据含糊不清, 不足以构成支撑其观点的 证明材料而造成的。 如果支撑观点的论据和 数据没有可信性或是模棱 两可、牵强无力,那是不 可能说服他人的。 如果观点、数据、论据 不足,就很难传达到位 三角顶点的观点与两个 底边的论据和数据的关系 是由“为什么?”(Why)“ 所以呢?”(So What)联 系起来的。从上到下,即 从观点连接论据和数据的 关键词是“为什么”;从下到 上,即从论据和数据连接 观点的关键词是“所以呢”。 观点没有说服力时,说 明支撑说服力的论据和数 据不够充分。试着正确解 释“为什么”吧。仅仅对现状 进行说明,而不明确“到底 想表达什么”时,需意识到 准确传达观点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三角逻 辑,我们以“力争当一名注 册税务师”为例思考一下吧 。把观点设定为“取得注册 税务师资格证,开辟自己 的未来”。为了佐证这个观 点,要阐明注册税务师资 格的吸引力。 作为论据,阐明掌握一 门专业技能的必要性、独 立创业的魅力所在、高收 入的可能性。作为数据, 阐明注册税务师的年平均 收入高于普通上班族,随 着创业公司的兴起、顾客 需求日渐增多等统计数据 。 这样就足以说明取得注 册税务师资格的吸引力。 同样,可以参考关于FX (炒外汇)的示例(请参 照下一页的图表)。 P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