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到南看建筑

从北到南看建筑
作者: 刘天华
出版社: 天天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80
折扣购买: 从北到南看建筑
ISBN: 9787501617777

作者简介

刘天华,196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后又师从著名园林家陈从周教授研读古典园林,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退休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主任。主要从事园林美学、建筑美学、中西建筑文化的研究,著作有《园林美学》《旅游美学》《巧构奇筑》《华夏园林》《中西建筑艺术比较》等十数种。

内容简介

翻开世界建筑史,人们 往往会发现一个很有趣味 的现象。在数量上占绝对 优势的古建筑——那些仅仅 满足人类最基本生活要求 的棚屋或民居,并没有留 下多少记载。相反地,作 为各地区、各民族建筑文 化代表的倒是那些为数不 多、也并不实用的宫殿、 神庙和其他服务于精神生 活的建筑类型。美国文化 史学家卡佐在《奇事再探 》中说:“在特定的时期和 地方,有才能又有精力的 人们都会各自建造大型永 久的建筑来部分表现他们 的文化。”在阶级社会中,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必然要为统治者所攫取, 他们对建筑文化的贡献就 只能通过那些为统治者服 务的大型永久性建筑表现 出来。由于中西方文化传 统的差异,代表建筑文化 的大型建筑的种类自然也 不同。如果说西方建筑史 实际上是一部以神庙、教 堂为主的宗教建筑的历史 ,那么中国建筑史便是一 部以皇城、宫殿和礼制建 筑为中心的历史。因此, 要探究中国建筑文化中的 奇观,首先便要谈谈宫殿 和坛庙。宫殿是天子住的 ,坛庙是祭拜天地用的, 在古代,它们都是体现天 人关系的特殊建筑。 高台上的伟构 宫殿是我国古建筑中最 重要、最庞大的体系。宫 殿直接为最高统治者的工 作和生活服务,能得到国 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 的支持,所以往往能够集 中表现出各个历史时期的 最高建筑艺术和技术水准 。然而,由于我国古建筑 采用的木结构系统比较容 易损坏,而皇城宫殿又是 朝代更替时军事斗争或权 力斗争的主要攻击目标, 宫殿造得快也毁得快。像 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后一 把火将覆压数百里的宫殿 烧个精光的毁坏事件,历 史上是屡有发生的。因此 ,那些曾经光辉灿烂的历 代皇宫都已化作过眼云烟 ,留至今日的,唯有北京 的明清故宫和沈阳的清故 宫。让人略感欣慰的是, 在古代许多历史与文学作 品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 有关宫室的资料,与我国 其他类别的古建筑相比, 这些文学记载称得上详细 。另外,地面上的建筑毁 坏了,但地下尚有遗迹可 发掘。近几十年来古建筑 史的研究,使人们对秦汉 以来重要的宫殿建筑有了 一个比较正确的了解,有 些还绘制出了复原图。所 有这些,都是我们宫殿探 奇的重要依据。 “高台榭,美宫室,以鸣 得意。”这是古代历史学家 对先秦宫殿的评语。今天 ,习惯了传统的沿水平方 向建造建筑群体的我们, 已很难想象古代高台建筑 的模样了。就是西方人, 在看遍了中国的传统建筑 以后,也得出了“我们占领 着空间,他们占据着地面” 的片面结论。其实,我国 古代建筑,也曾经经历过 向高空发展的时代,而且 起步要比西方早得多。在 建筑文化初创阶段的商代 和周代,几乎所有为统治 者服务的“高级”建筑均建在 高台上。 P3-5 ?知识点全面——建筑美学、历史、地理、古典文学等知识范围一一涵盖。 ?语言优美——作品中结合古典诗词对巧构奇筑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文笔细腻优美,对细节描写体察入微,对宏观环境叙述流畅磅礴。 ?地理范围广——涵盖了几乎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古代建筑,从北京到西藏,通过建筑勾勒出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风貌。 ?四色全彩——配合文物实物照片插图,内文版式舒朗、典雅、优美,突出重点文物,阅读感受非常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