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作者: 卢新华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8.00
折扣购买: 财富如水
ISBN: 9787539976655

作者简介

卢新华,“伤痕文学”运动创始人,中国文人下海第一人。1954年出生于江苏如皋,1978年入读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8月在《文汇报》发表小说《伤痕》,轰动文坛。1986年赴美留学闯荡,先后从事过踏三轮车、送外卖、做出版和期货等工作,并在美国洛杉矶赌场做过7年发牌员,每天看着筹码在赌桌上轮转,悟出世间财富如水的道理。2009年《财富如水》创作完成后,《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文汇报》、印尼《国际日报》、美国《今日》纷纷刊载,引起轰动。代表作品有《伤痕》《伤魂》《森林之梦》《细节》《紫禁女》等。

内容简介

第四章 财富会“滚雪球” 小时候,记得冬天每场大雪后最有趣的游戏总是 “打雪 仗”“堆雪人”……红红的小手一番番捧起冰冷的雪 ,先是在场 院里堆起一具与真人相仿佛的雪人身躯,然后再在地 上滚出一个 大大的圆圆的雪球作为雪人的头装上去。接下来,便 开始抓捏起 一个个小雪球砸打雪人,继而再互相追逐、击打、嬉 闹,直到身 上汗流浃背,头上水汽蒸腾,仍乐此不疲。 作为水的另一种形式的雪,能够变成“雪球”, 主要靠的是 雪粒本身所具备的“黏着性”,这种“黏着眭”后来 被人们认识、 总结、理解和加工为“滚雪球效应”(在基督徒们那 儿,则称之 为“马太效应”)。 财富积聚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正是一个“滚雪 球”的量化 和集化的具体体现。财富要增加自身的价值,通常必 须由货品摇 身一变而为商品,参与到商品流通领域里去“滚动” 。而我们也 都知道,雪球小,黏着的雪粒就少,体积的增长也就 慢。反之, 雪球大,黏着的雪粒就多,体积的增长也快。于是, “有多大的 锅,便能烙多大的饼”。钱越多,资本越大,赚钱也 就越快。 “股神”巴菲特十几岁时就深谙这个道理,他说 :“人生就像 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所以 ,他一生所 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资金做成恰当的雪 球,在湿漉 漉的长长的市场斜坡上进行滚动,终于滚成巨富。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很有一些精明的商人或 企业家为 了迅速发家致富,也深明必须学会利用别人的钱、国 家的钱、 银行的钱取得一个“制高点”,做成一个较大的“雪 球”,再在 商业的湿地上迅速“滚动”增值的道理。为此,他们 中有些人 甚至不惜借高利贷非法集资,或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 贿赂银行 工作人员违规放贷…… 房地产界还流行着一句术语,叫作“滚动开发” 。顾名思义, 也是和追求“滚雪球效应”分不开的。 我在赔桌上虽然没有看到,但也经常风闻有些赌 客输钱输红 了眼,常常不惜借“印子钱”。而有些玩家开始时在 小牌桌上玩, 未料越陷越深,眼见已很难有机会将输出去的钱赢回 来,心有不 甘,便决定转到大牌桌上去赌。那心态便是赌注越大 ,利润越丰 厚的“滚雪球效应”在作怪。但很多人却忘了,或者 不愿去想“赌 注越大,风险也越大”的警示。然而,我得承认—— 尽管很少, 的确还是看到有赌客借由这样的途径“发迹”的。 有一个陈姓华裔男子,据说是来自香港,曾经在 拉斯维加斯 的扑克牌大赛中赢得过一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他的 经验便是从 不在小桌子(赌注相对小一些)上赌钱,要赌便赌大 的,玩的就 是“心跳”。他的事迹甚至还在很多电视台上播报过 ,网上也有 介绍,于是引得许多爱玩牌、想发财的年轻人,其中 包括我女儿 的几个同学都对他十分崇仰,将他视为是搏杀在另一 处战场上的 笑做群雄的王者。而他本人,也很牛气,经常戴一顶 棒球白帽, 阴沉着脸,横着脸上的肉,在赌场内的VIP牌桌上人 模人样地运 筹帷幄,斗智斗狠。只是发牌员们都不喜欢他,那原 因是他不仅 输钱时,便是赢钱时也经常找发牌员的碴,而且—— 几乎从来不 给小费。但“人算不如天算”,后来我听说姓陈的在 赌桌上也遭 遇了几次“滑铁卢”,有一次一晚上就输掉三十万美 金。“滚雪球” 得来的百万家产有一天也终于雪化冰消,不见踪影。 这让我想起儿时冬日里堆起的雪人,常常并不需 要等到来 春,只消遇上几个无风的艳阳天,很快也就消融得只 剩下一地的 水迹了。 P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