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文萃

廊桥文萃
作者: 编者:夏立彬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0.70
折扣购买: 廊桥文萃
ISBN: 978751221230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的苦读人生 我出生在浙江地势最高的山乡—泰顺县罗阳镇。如今 罗阳是县城,改革开放前其实只是一个人民公社,居民绝 大多数是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我出生时,父母年事已高 ,在我幼小时便相继亡故。当帮助照料病中母亲的邻居深 夜将我叫醒,告诉我母亲已经离我而去时,我还睡在母亲 的脚后头。当时我才8岁,不知哭泣,只是发呆。自此以后 ,我成为农村的五保户,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便成了住校生 。那时生产队很穷,每年给我提供360斤(1斤=500克)稻 谷,提供了差不多10年。除此之外,我的生活费的另一个 来源,是出租自家房屋获得的每月2元的租金。由于上小学 时经常吃不饱,我长得又小又瘦。 在读书中成长 8岁的年龄正是需要父母疼爱的时候。每当周末同学离 开学校以后,我面对空空的宿舍,沉浸在深深的孤寂和凄 凉之中。幸好小学附近是县图书馆,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个 图书馆很小,书也不多,但摊放在报架上的一份份报纸杂 志,却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课后、周末,我都到县图书 馆看报读书。直到1974年参军离开泰顺,我都是县图书馆 为数不多的常客之一。 每当寒暑假,我都要到在温州市居住的我唯一的亲人 、年龄比我大许多的姐姐那里度假。位于五马街口的新华 书店,又成了我假期读书的好去处。后来,姐夫调到瑞安 县新华书店工作,我假期读书从书店的门市部一直读到书 店的仓库。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学校停课,我被迫中断初 中的学习生活。姐姐担心我的安全,不让我回泰顺。我在 瑞安住了两年多,在“文化大革命”的喧嚣声中,安安静 静地在新华书店的库房看书。在此期间,我曾独自一人沿 着温瑞塘河的塘路走到温州亲戚家,也沿着瑞平塘河的塘 路走到平阳县城。后来,我回到生产队,读书成了我劳作 之余的全部乐趣所在。无论白天多累,晚饭后我总是习惯 到县图书馆看书读报。此外,又到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翻 书,每找到一本,便视如珍宝,购回阅读。冬日里,邻屠 小伙看中我一人之家,是最好的玩牌赌钱的场所,叫门再 三,我装聋作哑,拒之门外,继续读自己的书。 我对地理一向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国开始与一 些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每当与一个国家建立外交 关系,报纸都要刊登这个国家的资料。我将这些报纸上抄 来的资料和废品收购站找来的地理书上的资料,揉为一体 ,编写各国地理,举凡自然、经济以及政治情况,都有简 要的说明。此外,又将中国各省的市县镇名称,以及报刊 中出现的大工厂的名字,分类抄写,汇编成文。又逐句背 诵《宋词三百首》,模仿格律,试着写词。此外,介绍各 国历史的著作、政治经济和哲学的教科书,以及中医中药 的书,只要找到,无不浏览阅读。当时无书可读,只好找 到什么看什么,哪怕是一张纸片,如此读书,却也养成广 泛的阅读兴趣。1974年我应征人伍,来到大兴安岭当铁道 兵。第一年在施工连队,繁忙艰苦的劳动和训练,又加缺 少图书,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中读读报纸。当时举国上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