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兰州大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1.80
折扣购买: 我的兰大--诗词赋散文集/萃英记忆工程丛书
ISBN: 9787311056704
我为何如此热爱这座城市 算起来,我在兰州生活了整整50个年头。 1963年,我从甘肃定西的一个小县城岷县考入兰州大 学地质地理系。8月底,我来到兰州大学报到。那年是三年 困难时期后的**年,宿舍楼下雨水槽有烧过火的痕迹。 高年级同学说,那是学生用铝饭盒煮菜叶留下的。当时兰 大有3000多名学生,也是甘肃**、西北第二什么的。 学生大部分很穷,平常不出校门,只有星期天约上一 两个同学登山。夏天我们每周登一次皋兰山。这座山相对 高度500多米,年轻人上下一回大约3个小时,我们从火车 站附近的山脚下抄小路向上攀。在山顶,常常会遇见一位 精神矍铄的老先生,从龙尾山那边走过来,估计有80来岁 了吧。后来一打听,原来他是赫赫有名的原兰州二中校长 赵元贞先生。赵先生1879年生人,曾去美围留学,取得矿 业博士学位,回国后兴办教育,兰州二中的前身志果中学 就是他创办的,1963年时他已是84岁高龄。兰州人崇敬有 为之士,赵先生成了人们的榜样。 那时候海拔2129米高的皋兰山顶有个二三台阁。没有 阁,只有一个土圈子,长着两三棵歪脖子树。据说,那是 解放战争中马步芳修的碉堡。其实,历**这里的确有阁 ,是明代**代肃王朱瑛1399年所建,原名魁星阁,有清 一代修整两次,辛亥革命后修补一次,1924年被人拆毁。 **的三台阁是1983年由兰州市**重建的。 出兰大向东,到处是农田,向北是雁滩,几乎全是菜 地果同。当时兰州以瓜果城自豪,*有名的是白兰瓜。白 兰瓜原名华莱士,是一位美国人的名字。1943年,时任甘 肃省建设厅厅长的张心一博士,邀请美国**的生态学家 罗德明博士来兰州帮助研究解决干旱问题。罗德明认为兰 州很适宜种植甜瓜,并答应回国后捎一些“蜜露”瓜种, 在兰州试种。次年元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访华途径兰 州时,亲自将罗德明捎的“蜜露”瓜种子交给张心一。 1954年,经张心一组织,“蜜露”在兰州地区的砂田里试 种成功,因种子系华莱士携来兰州,故将此瓜起名“华莱 士”,以示纪念。1956年,时任甘肃省省长的邓宝珊先生 ,取此瓜纯白而产于兰州之意,提议*名为“白兰瓜”。 兰州瓜果摊子一律以深蓝色土布垫底,上面的水果显得格 外鲜艳精神。 兰州是一个移民城市。据说,兰州1949年8月26*解 放时,只有8万人口。在**个五年计划中,这里成了大西 北工业发展的重点,引进了以石油化工为主的重工业。中 国科学院几所分院也落户兰州,加上支援边疆,工人、商 人、技术人员、科学家、教育人员蜂拥而至,使得兰州的 科技人才比例一度名列全国前茅。20世纪60年代初期,兰 州市发展到将近100万人口。你走到街上,很少听得到兰州 话。兰州话是一种颇为幽默的方言。兰州人把说普通话叫 “拐得一口京兰腔”,水均益说的就是那种。(P174-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