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109.90
折扣价: 68.20
折扣购买: 社会性征服地球
ISBN: 9787572252570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Wilson,1929—2021) ● 自然科学巨擘,社会生物学之父,世界知名的蚂蚁研究专家,“生物多样性”概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荣休教授。 ● 一生屡获殊荣,曾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瑞典huang家科学院克拉福德奖等百余项国际奖项,以《论人性》《蚂蚁》两部作品两度荣获普利策奖,被世人誉为“达尔文之后蕞伟大的博物学家”。《时代周刊》评选他为“对当代美国影响蕞大的25个美国人”之一。 ● 职业生涯中出版了20余部权威作品,代表作有《社会生物学》《论人性》《昆虫的社会》《半个地球》《人类存在的意义》《创造的本源》《博物学家》等。另外,他还在晚年创作了wei一一部小说《蚁丘》,可以看作对他传奇研究生涯的总结。
如何理解人类的境况 在人类的心智生活中,没什么比搞清楚理解人类境况的关键更难以捉摸或更珍贵的了。那些寻找它的人,总是习惯于在神话与传说的迷宫寻求解答:宗教、创世神话和先知的梦想。对于哲学家来说,解答取决于他们的内省和在推理中的洞察力;对于创造性艺术来说,解答取决于感官游戏的意涵。 伟大的视觉艺术是对一个人探寻旅程的深刻表达,可以唤起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也许在迄今人们所隐藏的更深、更接近本质的意义中,保罗·高更,一个秘密的猎手和著名的神话创造者(人们这样称呼他),也做了这样的尝试。他的故事为本书提供的现代版本的答案呈现了一个有价值的背景。 1897年底,在距离法属波利尼西亚塔希提岛帕皮提港不足5公里的普纳奥亚,高更画下了他有生以来画幅最大、最重要的画作。因为梅毒造成的多次心脏病发作,高更变得越来越虚弱。他的钱几乎花光了,女儿艾琳在法国死于肺炎的消息让本就脆弱的他雪上加霜。但高更依然决定坚持活下去。为了生存,他在帕皮提做着一份每天只能赚六法郎的工作——在公共工程和调查办公室当职员。1901年,为了远离人群,他搬到了遥远的马克萨斯群岛中的希瓦瓦岛。两年后,保罗·高更卷入法律纠纷,死于梅毒引发的心力衰竭,后被葬在希瓦瓦岛的天主教公墓。 “我是一个野蛮人,”高更在去世前几天写信给地方法官,“但我想那些文明人会质疑这一点,因为在我的作品中,没有什么比这种‘不由自主的野蛮’更令人惊奇和困惑的了。” 高更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来到这个罕有人至的“世界尽头”(比这里更遥远的只有皮特凯恩和复活节岛),寻找和平与艺术表达的新疆域,获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高更追索身体与心灵的旅程在他那个时代的主要艺术家中是独一无二的。1848年,高更出生于巴黎,在利马长大,由母亲奥尔良抚养长大。他的母亲有一半的秘鲁血统。这种混血的身份仿佛预示着他未来的命运。年轻时,高更加入法国商船队,在世界各地周游了6年。在此期间,也就是1870—1871年,他在地中海和北海参加了普法战争。回到巴黎后,他一开始并没有考虑过从事艺术,而是在富有的监护人古斯塔夫·阿罗萨(Gustave Arosa)的指导下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阿罗萨激发了高更对艺术的兴趣,并予以支持。阿罗萨是法国艺术领域的主要收藏家,藏品包括最新的印象派作品。1882年1月,法国股市崩盘,银行倒闭,高更开始转向绘画,发挥他在艺术方面的天赋。高更的绘画风格深受印象派大师的熏陶——毕沙罗、塞尚、凡·高、马奈、修拉、德加。他四处旅行,从蓬图瓦兹到鲁昂,从阿凡桥到巴黎。作品涵盖肖像、静物和风景等类型,风格越来越变幻莫测,一切都预示着伟大的艺术家高更即将出现。 但高更对这一结果感到失望,他只在耀眼的同代人的陪伴下停留了很短的时间。他并没有靠自己的努力变得富有和出名,尽管他后来宣称,他知道自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渴望过一种更简单、更轻松的生活来迎接这一命运。他在1886年写道,巴黎“是穷人的荒原……我要去巴拿马过当地人的生活……我要带着我的颜料和刷子,远离人群,重新振作起来”。 把高更逐出文明社会的不仅仅是贫穷。他骨子里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冒险家,总是渴望找到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在艺术上,他是一个实验主义者。他会被西方文化以外的异国情调所吸引,并想要沉浸其中,以寻找新的视觉表达模式。在环游世界的过程中,他在巴拿马和马提尼克岛待过一段时间。回国后,他申请了法属殖民地东京省(今越南北部)的一个职位,但没有成功。于是,他最终选择了法属波利尼西亚——他心目中的终极天堂。 1891年6月9日,高更抵达帕皮提港,并沉浸在当地文化中。最终,他成了一名原住民权利的倡导者。在殖民当局眼中,他是一个麻烦制造者。而更为重要的是,高更在这里开创了一种被称为原始主义的新风格:平淡、田园风,色彩鲜艳,简单直接,真实可信。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高更追求的不仅仅是这种新风格。他对人类的境况,对它的真实面目以及如何描绘它也非常感兴趣。法国的大都市,尤其是巴黎,汇聚着各个领域的精英。在那里,知识和艺术生活被公认的权威所统治,每个权威都植根于自身领域的专业知识。在高更看来,没有人能从这种局面中达成某种共识。 不过,在塔希提岛这个简单且正常运作的世界里,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在那里,人们可能会深入探讨人类境况的本源。在这方面,高更和梭罗是一致的。梭罗早些时候退居瓦尔登湖边的小木屋:“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是否能够学到生活教给我的一切,而不是等到弥留之际才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生活过。” 这种看法在高更近3.6米宽的杰作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仔细观察它的细节,远处是塔希提岛的风景,有绵延起伏的山脉和模糊的海,近处则是各种人物。画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女性,她们代表了人类的生命历程。其中有些采用了现实主义画风,有些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画风。高更想让我们从右向左欣赏,最右边的婴儿代表出生,中间是一个性别模糊的成年人,双臂高举,象征着个人的自我认同。在左边不远处,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在摘苹果和吃苹果,他们是亚当和夏娃的原型,象征着对知识的追求。在画面最左边,代表死亡的是一个老妇人,她在痛苦和绝望中弓着腰(据称是受到阿尔布雷特·丢勒创作于1514年的版画《忧郁症I》的启发)。 在画布的左上角,他写下了著名的标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幅画不是答案,而是一个问题。 ● 大咖作者——“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 。 自然科学巨擘,社会生物学之父,世界知名的蚂蚁研究专家,“生物多样性”概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荣休教授。一生屡获殊荣,职业生涯中出版了20余部权威作品。 ● “爱德华·威尔逊“人类世三部曲”的首曲,内容引发学界震荡。 本书与他的另外两部作品——《人类存在的意义》《半个地球》构成了威尔逊的“人类世三部曲”,完整阐释了他一直以来倡导的生物多样性、知识大融通等理念。本书英文在出版后引发学术界巨大震荡,颠覆了在学界广受认同的亲缘选择理论,重新讲述了人类的进化故事,证明群体选择才是人类进化的首要推动力。 ● 众多大咖重磅推荐,荣登各大畅销书榜单。 本书英文版得到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DNA之父”詹姆斯·沃森、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等众多大咖的鼎力推荐。上市当年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被评选为《纽约时报》年度荣誉图书、柯科斯评论年度图书(非小说类),入围安德鲁·卡内基zhuo越奖(非虚构类)。中文版也已经得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学教授叶盛、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科学作家万维钢等的鼎力推荐,更是助力zhu名华人投资者李录形成了他对投资及市场的系统理论。任何对人类和社会性动物的进化感兴趣的人都不应该错过这本书。 ● 湛庐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