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
作者: (美)弗雷德里克·泰勒|译者:马风才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1.26
折扣购买: 科学管理原理
ISBN: 7111203445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年轻时,他先在液压机厂做学徒,之后加入一家钢铁公司,在那里开始奠定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1898年,泰勒来到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始他著名的改革。1901年,他离开公司,进行无偿的咨询工作。期间,他的《工厂管理》与《科学管理原理))相继发表,泰勒的影响日渐广泛,遍及全球。1915年,泰勒病逝,终年59岁。 泰勒被全世界的管理学界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是第一位认真研究劳动的人,也是第一位把管理当做一门科学的人。 《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

内容简介

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 富最大化。 广义上讲,这里用到的“财富最大化”不仅意味着公司或其所有者能获 得更多的利润,还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达到了最好的经营状况。而且,只有这 样才能实现永久的社会财富最大化。 同样的道理,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不仅意味着他可比其他同级别的雇员得 到更多的薪酬,更为重要的,还意味着每位雇员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最高。 因此,一般来说,如果给予他机会,他就能够从事与其天赋和聪明才智相适 应的最高级别的工作。 毋庸赘言,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及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应该是管理的两个首 要目标。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整个工业界,总体上雇主的组织与雇员的组织 之间,残酷斗争多于真诚合作,以致雇主和雇员两者的相互关系不可能协调 到利益完全一致的地步。这一观点可能为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大多数所认同。 持上述观点的大多数人认为,雇主与雇员的根本利益必然是对立的。恰 恰相反,作为科学管理的坚实基础之所在,科学管理则坚信:雇主与雇员的 真正利益是一致的;除非实现了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久地实现 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反之亦然;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 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标,是可能的。 科学管理原理寄希望于引导:至少是使那些不同意上述科学管理目标的 人改变其观点;雇主认识到对其雇员采取更为宽容的政策将更有利,而不是 试图通过支付尽可能低的工资获得最大产出;雇员改变在劳动成果归属方面 的看法,而不再对雇主获得合理甚至超额利润耿耿于怀,认为其全部劳动果 实都应归自己所有,也不再认为他们为之工作并在相应事业上投资的人就不 该享有或只应享有很少权利。 没人会否认,在单个人工作的情况下,只有其劳动生产率达到最高,也 即只有在其实现了日产出最大时,才可实现其财富最大化。 对于两个人一起工作的情况,上述事实也十分清楚。为说明这一道理, 假设你和你的帮手工作技能熟练到每天可制作两双鞋,而你的竞争者和他的 帮手每天却只能生产一双鞋。显然,与每天只能制作一双鞋的竞争对手相比 ,在卖掉两双鞋以后,你可以支付给你的帮手更多的工资,而且你可以比你 的竞争对手赢得更多的利润。 在更复杂的制造企业中,事实也非常清楚,只有以最低的全部支出(包 括人力、自然资源和以机器、建筑物形式存在的资本费用)完成企业的工作 ,才能为工人和雇主带来永久的最大化财富。或者,用另一种方式来说明这 个道理:只有在企业的工人和机器的生产率达到了最大,也即,只有当工人 和机器的产出达到了最大,才可实现财富的最大化。道理很简单,除非你的 工人和机器比其他企业的工人和机器制造出更多的产品,否则,与你的竞争 对手相比,你便不能向你的工人支付更多的工资。道理是,你可以比较两家 彼此直接竞争的公司哪家公司可以支付更多的工资,用同样的方法,你可以 比较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甚至相互竞争的两个国家哪个可支付更多的薪酬 。总之,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本文后面将给出若干公司 的实例。这些公司挣得了巨额红利,同时,比起邻近的其他公司及其竞争对 手来,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高出30%~100%。给出的例子包括从最初级到最 复杂的、类型不同的工作。 如果以上推理正确,那么工人和管理者双方最重要的目标是培训和发掘 企业中每个人的技能,以便每个人都能尽其天赋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 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从事适合他的等级最高的工作。 这些原理看来显而易见,以致不少人可能认为再拿来论述几乎是幼稚的 。可是,让我们看看那些确确实实存在于美国和英国的事实吧。英国人和美 国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无论什么时候,美国工人参加棒球比赛或者 英国工人参加板球比赛,可以有把握地说,他总会竭尽全力以使自己所在的 球队赢得胜利,他将全力以赴争取得到最高的得分。在比赛中,群情激奋, 任何没有使出浑身解数的队员都将被打上“懦夫”的烙印,而受到大家的鄙 视。 可是,当这同一位工人第二天回到工作岗位时,他便不再尽其所能以完 成更多的任务,更多的情况却是,他在思考着如何才能少干活。结果是完成 的工作远比其所能完成的要少。通常情况下,他只完成不到正常水平l/3或 一半的工作量。事实是,如果他竭尽全力以便每天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任务 ,那么他会遭受同事的辱骂,其所遭到的伤害甚至比在赛场得到了㈠懦夫” 的称号还要严重。少干活就是偷懒,以避免每天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在美 国称为“磨洋工”,在英国称为“怠工”。这种磨洋工现象在工业企业界几 乎是普遍的,在建筑业也有一定程度的流行。我声明在作以上阐述时并不惧 怕反驳,因为这些现象确实构成了当今最大的时弊,英国和美国的劳动人民 正为此而深感苦恼。 本文后面将指出,通过一定的措施,平均起来每位工人和每台机器的产 出将成倍增长。这些措施包括:制止各种形式的“磨洋工”;调整雇主和雇 员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位工人都愿意发挥其最大优势,以其最快的速度进行 工作;工人与管理者无间地合作,并得到管理人员的帮助(工人理应得到的) 等。……P3-6